倡导学习,筑牢信仰基石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据此,能源地质党支部逐步摸索出一套学习方法,激发青年党员的学习热情,强化学习成效,从根本上筑牢党员的信仰基石。
重温誓词,不忘共产党人初心。自2018年起,能源地质研究室党支部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北京怀柔区庙上村第一党支部纪念地、柴达木项目德令哈驻地等开展宣誓活动,全体党员通过重温入党誓词,不断叩问初心使命,找寻努力工作的方向。
缅怀先烈,筑牢信仰根基。通过带领党员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黑山扈战斗纪念园、铁军纪念园、黄花岗72烈士陵园、湖北来凤县烈士陵园等,实地感受先烈们的执着追求,体会信仰的力量。
追根溯源,夯实理论基础。《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自身初心和使命的理论基础。学理论从学习《共产党宣言》入手,读《共产党宣言》感受真理的力量。两年来,能源地质研究室党支部不断创新学习方式,今年上半年支部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互联网平台扩展学习内容,运用微信、钉钉等会议平台开展学习交流,并推出了支部的“云党建”平台,党员施辉设计了党的知识“云题库”,支部在线开展党的知识竞赛活动,探索开启了疫情防控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模式。
加强管理,注重思想教育
“去年十一,我们正在乌兹别克斯坦出野外。那天上午我们围坐在手机前观看国庆阅兵仪式,还在野外录制了祝福祖国的视频。越是身处异国他乡,越感觉到祖国的伟大,我这辈子都忘不了那种激动的心情。”中亚项目组成员张凯逊如是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项目组在野外现场组织了“祝福祖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中亚项目组去年“十一”在乌兹别克斯坦野外项目现场祝福祖国。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目标,唯有依靠不断创新,特别是科学技术创新。这是对我们地质科技工作者的具体要求,也是必须努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这是赴英国杜伦大学访问的青年党员梁明亮在思想汇报中所写。
为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到世界一流大学课题组和实验室学习工作,能源地质研究室为访问学者提供诸多工作便利,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同时要求在海外的党员每半年提交一次思想报告,及时向组织汇报思想动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
此外,党支部还开展了“人人讲党课”活动,每季度由支部委员带头,根据岗位职责、专业特长选择相应的党课选题,内容囊括了政策分析、时势探讨、业务思考等。在讲解上,做到原创性与个性化相结合,力争把抽象的理性话语转化为听得懂、记得牢的大众话语,让遵章守纪成为每个党员的自觉行动。
党建带业务,传扬行业精神
柴达木项目组去年“十一”在钻井现场录制“祝福祖国”视频
“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在我们支部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党员郭迎春说。项目工作区内山壑交错、交通不便、缺水严重,项目组积极发挥野外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员活动教育现场科研人员与施工人员,和其他施工单位一道攻坚克难。同时还多次以“继承和发展地质力学”为题进行研讨交流,并要求组内党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弘扬李四光精神,传承“三光荣”传统,积极履行新时代地质人的使命和担当。
历经多年的野外科技攻关,柴达木项目组在2018年开展柴页2井压裂测试时首次获得油气流,2019年在青德参1井点火成功。南方页岩气项目组优选了多个有利调查区,在宣城有利区内部署实施的皖泾地1井,获得了油气重要发现。
谈心送关爱,增强组织凝聚力
记者在能源地质研究室党支部记录本上发现,这里详细记录了每个支部党员的家庭情况、学历背景、思想动态,以及困难职工遇到的问题等信息。支部委员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谈心交流:一是定期与支部党员谈心谈话,充分了解大家多元化、个性化的诉求,鼓励支部党员面对面交流工作、生活、思想上的问题;二是关心支部党员生活,切实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党员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形成互帮互助互学的氛围,不断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员积极参与社区防疫工作
发挥带头作用,推进事业发展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i自然全媒体
记者: 岛晓霞
通讯员: 张超越
编辑:李卓聪
审核:赵建东
审签:赵晓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看这个党支部如何探索基层党建新模式,形成五位一体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