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继承与创新】闬捍:一种把控水脉关键处巧营人文节点的规划方式

1

  何谓“闬捍”

中国城市规划历来注重结合山水环境之巧,实施关键人文建设,提振城市山水人文格局。“闬捍”便是此般规划传统的一种重要实践方式。论其内涵:“闬”即“门”,“捍”为保卫、抵御;“闬捍”一词应用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重在表达把控城市门户等关键位置营造人文节点之义,多见于理水营城实践。与该词义相近,亦有如“捍门”“捍水”“捍江”等诸多语汇记载。

作为一种把控水脉关键处巧营人文节点的规划方式,“闬捍”蕴含多层次实践要义。其首重对区域山水环境形势的整体寻察,特别留心于水脉出入、汇合、回转等地段,通过综合考量地段在城市中的区位,和对城市安全、用水等方面的影响,锁定牵动城市整体格局的关键之处。在此基础上,古人因循实地水文特性、地形地貌、景观特质,巧施人文建设:通过修堤筑堰、植树固土,形成“约栏水势”“控扼波涛”的水利节点;通过标立“锁江楼”“襟江阁”“砥柱塔”等标志建筑,形成“镇奠地脉”“挺拔耸秀”的景观标识;通过沿河岸或江洲营建寺庙、书院等文化空间,形成“揽形胜”“萃山川”“毓人文”的特色场域;由此创造与地方山水环境相得益彰的人文节点,提振城市整体格局。

▲  永昌书院图 [引自清同治九年(1870年)《祁阳县志》]


2

 “闬捍”的传统规划实践

结合历史城市文献、城市图和实地调研可知,“闬捍”的传统实践历史悠久,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如江西上犹,营城者结合城郊西南二河汇流之地,巧营“奎、凤二阁,一峙水之南,一峙水之北,关帝阁则屹然中立”,创成“雄势盘回钟地脉”“培成砥柱锁东门”之特色格局;湖南祁阳,营城者巧寻城外潇湘二水合流之处,营建文昌塔、永昌书院等人文空间,形成“崚嶒秀特,势矗若冲霄”之格局景象;山西陵川,营城者寻“汇趋一流”之“水口”,精筑锁水阁,形成“东高阁耸峙,跨长涧而立”之标志景观;广西桂平,营城者因循黔、郁两江回互如抱之势,于城东“双江夹绕”之地巧筑东塔、涵碧亭,营造“舒其浩瀚,而辟其雄奇”之场所意境。本期栏目从诸多案例中遴选江西南城、湖南益阳、四川蓬溪、浙江建德,对“闬捍”的传统实践做进一步阐释。
江西南城,古为建昌府,其地“林奇谷秀,水绕川环”,形势颇佳。古人遍察环境形势,择盱江“郡治锁键”之处巧施营建,创成一方人文胜地。具体而论,营城者乃寻城郊东北盱江、黎江二水合流之处,于其水岸东侧武冈山上巧营聚星塔(亦名“双江塔”), 以镇二水合流之冲,并形成“坚耸高标于苍穹,振特立于遥天”的人文标识。同时,营城者巧循江岸营建盱江书院,并修万年桥沟通两岸,以聚风气、兴人文、便民生,由此形成“屏山翠展水当门”“一塔摩天云路近,双桥锁岸月波翻”的特色格局。

【继承与创新】闬捍:一种把控水脉关键处巧营人文节点的规划方式▲  府城图 [引自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南城县志》]

湖南益阳,地处洞庭湖上游,“资水绕之千里”,形势极佳。古人结合城东郊三水汇流之地,于其江州及两岸巧施人文建设,形成重要人文节点。论其概要,营城者遍察区域山水形势,发现城东郊资江水口为“上游一大关键”,关乎一邑安全,故“瓦石为岸”,固其水土,并于水中烟波洲上修建魁星楼,以当资江“中流砥柱”,创成统揽四围环境的人文标识。同时,营城者因循地势,于烟波洲两岸点缀斗魁塔、三台塔、龙洲书院等人文空间,以“屹镇江流”“增胜形势”,由此形成楼、塔、院依江鼎立的特色图景,极大提振城市整体格局。

【继承与创新】闬捍:一种把控水脉关键处巧营人文节点的规划方式▲  城池图 [引自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益阳县志》]
【继承与创新】闬捍:一种把控水脉关键处巧营人文节点的规划方式▲  龙洲书院图 [引自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益阳县志》]

【继承与创新】闬捍:一种把控水脉关键处巧营人文节点的规划方式▲  益阳城市格局现状(图片来源:杨开文)

四川蓬溪,“环邑皆山,溪流如带”,有蓬溪绕城而过,环境形势颇佳。古人择城郊西南水流曲折潆洄之地,营建双塔,创成一方人文标识。具体而论,营城者因循西南城郊蓬溪“水势环转”之势,择水流弯折之要地修建鳌峙堰、跨虹桥,以“利堤防”“资灌溉”,便民生;同时,于其两岸巧筑白塔寺、白塔、奎阁,寺、塔并立联辉,于蓬溪水畔组成精妙图景。时至今日,蓬溪白塔、奎阁(现名奎塔)仍存,成为地方山水格局的精华所在。

【继承与创新】闬捍:一种把控水脉关键处巧营人文节点的规划方式▲  城池图 [引自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蓬溪县志》]

浙江建德,古为严州府,其地“千峰耸翠,双湍泻玉”。古人巧循水脉,开展人文建设,形成特色人文节点。论及其要,营城者巧寻兰江与新安江“二水合流于城东,形如丁字”之势,乃于其汇流河道两岸山巅之上精心营建南、北二塔(现名南峰塔、北峰塔),控引二江合流之口,并成“双塔凌云”之势。同时,营城者又于北塔滨江江畔点缀文昌阁、跃龙亭、龙山书院等文教空间,在城郊形成“二塔并耸”“形势全而灵光焕”之人文胜地,登临游观之间可观“群峰回绕,一水萦纡,江阔山深,山川宏伟”,城市人文意境亦借此得以升华。

【继承与创新】闬捍:一种把控水脉关键处巧营人文节点的规划方式▲  建德县图 [引自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严州府志》]
▲  建德历史格局要素在现代地形中的分布示意

【继承与创新】闬捍:一种把控水脉关键处巧营人文节点的规划方式▲  建德城市格局现状(图片来源:上海梦真文化)

总之,“闬捍”作为一种把控水脉关键处巧营人文节点的规划方式,折射出古人善于从全局环境出发、辨识和点化关键地段、提振城市整体格局的规划思维,和巧妙结合场地形势,融合工程、风景、人文于一体的设计智慧。秉承此般智慧,用心发掘、保护和传承历史上积淀形成的“闬捍”遗产,统筹管控城市内外山水形势要地,积极探索有效诠释城市环境特质与内涵的规划模式,塑造富含地方特色与精神的山水人文格局,是当今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使命。


主持:王树声

图文

朱    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讲师 博士研究生

王树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本文通信作者

李小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讲师 博士

张    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9YFD1100902)资助。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继承与创新】闬捍:一种把控水脉关键处巧营人文节点的规划方式

——————————————

了解更多《城市规划》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继承与创新】闬捍:一种把控水脉关键处巧营人文节点的规划方式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继承与创新】闬捍:一种把控水脉关键处巧营人文节点的规划方式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