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地处赣、闽、粤三省交界处,是赣江、东江、韩江三江发源地,生态系统完整,各要素兼备,尤其以山水为重,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手握良好的生态资源,寻乌该如何将其盘活,生态资源优势又该如何变成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当地在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过程中又有哪些经验做法?记者就此采访了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宣传部长黄斌。

本报记者 胡辉 摄
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稀土开采,曾一度让有“稀土王国”之称的寻乌风光无限,但随之带来的生态严重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让寻乌从巅峰跌入了谷底。
寻乌还是中国著名的“蜜橘之乡”“脐橙之乡”,人均近2亩果园,是名副其实的果业大县。然而为追求高产而过量使用化肥,也影响了地下水和土壤质量。
回忆当年,黄斌痛心疾首:“人居环境严重恶化,百姓的饮用水源都成问题。”各种矛盾的凸显,让县里下定决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抓紧转方式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以及经济长远发展问题。
2016年12月,赣州市入围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寻乌县作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县,把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寻乌县坚持整体保护、综合治理、系统修复,先后推进了文峰石排、柯树塘和涵水片区3个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工则工、宜水则水、宜草则草”原则,统筹水域保护、矿山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复四大工程,探索创新了“三同治”治理方式,切实解决了寻乌废弃稀土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了“废弃矿山”向“绿水青山”的转变。
针对饮用水源问题,该县调动社会资金,与江西省水投集团实施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建设太湖水库,解决了寻乌当地以及水库下游广大居民的生产生活及部分企业的用水需求。
在果业方面,寻乌开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走多元化发展路线,明确加大对猕猴桃、百香果、葡萄、蓝莓等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施肥用药的引导和干预,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
黄斌表示,多年的实践让寻乌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障特色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才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我们是从低洼走向高地,比别人更加懂得失去的滋味,所以生态保护在老百姓的观念中也已经根深蒂固了。”
2019年4月,寻乌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要想稳住脱贫成果,还得走可持续的致富路,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黄斌表示。
“寻乌县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担当着东江源头保护的重要职责。寻乌县的青山绿水,不仅关乎寻乌的可持续发展,也关乎寻乌的子孙后代,甚至影响赣南以及整个东江下游1800万名饮水居民。”黄斌说,“不但要保住寻乌的青山绿水,还要将寻乌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改造、提升、创新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型产业集群,注入生态基因,推动绿色崛起,实现从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黄斌介绍,近年来,寻乌县一直坚持的是“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在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
盘活废弃矿区闲置存量土地,开发生态工业园区,在解决工业用地紧张问题的同时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矿山荒地光照资源充足的有利条件,在荒山荒坡安装光伏电板,将太阳能变成电能。目前,寻乌已利用1919亩的平整荒地,建成装机容量35兆瓦的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约4200万千瓦时,年收入近4000万元。
将堆满废弃稀土矿渣的矿山荒地整理出来,对矿区进行植被恢复,综合治理开发项目区周边土地,种植油茶、竹柏、百香果、猕猴桃、龙脑樟等经济作物,既改善生态环境又促进农民增收。
以矿区生态修复为依托、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改造稀土废弃矿区道路,建设自行车赛道和步行道,配套建设生态科普、亲子游乐、山地运动、红色主题等文旅项目,与青龙岩4A级旅游风景区连为一体,依托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寻乌紧抓废弃稀土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契机,将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和人民福祉统筹考虑,实现变废为园、变荒为宝、变景为财,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达到了一举三得之效。”黄斌说。
“寻乌是毛泽东同志1930年开展‘寻乌调查’的地方,要守护革命老区的绿水青山,更要探索如何激发‘两山’转化活力。”黄斌表示,“两山”的转换就是要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生态福利,让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把寻乌这片绿水青山建成为人人共享、代代受益的“绿色银行。”
走“生态+”的发展路径,既是寻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绿色崛起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就业创业、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
黄斌介绍,未来寻乌县在巩固提升废弃稀土矿山治理成效的同时,还将继续积极探索“两山”理念转化的实现路径,重点做好“三篇文章”。
做好“生态修复提升”文章。对治理区域范围内加种湿地松、大叶女贞、红叶楠木等适宜矿区土壤种植的植被,进一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河流水质,丰富生物多样性。
做好“景区互通互联”文章。实施青龙岩灵石温泉连通柯树塘的道路工程,推进金刚山旅游公路建设,实现柯树塘与多个景区互联互通,串点成线,进而达到多个景区错位融合发展。
做好“两山价值转化”文章。充分利用废弃稀土矿山治理成效,大力推进乡村体验,建设农家乐、生态农场、稀土文化旅游地等,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
“下一步,寻乌将以更高标准、下更大力气保护东江源,整治城乡环境,提升生态质量,将绿色发展融入生产生活,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良性互动,使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黄斌说。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记者:赵晓光
编辑:郑雅楠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领导干部谈绿水青山 | 江西省寻乌县宣传部长黄斌谈“两山”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