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长沙超级文和友以6.8万的日客流量证明了其从“火”走向“爆”,并成为现象级项目代表,堪称长沙新名片。打造复古怀旧主题的老城街区、再现市井文化&城市记忆、呈现有人情味儿的互动和体验是其标志性特色,在获得年轻消费者青睐的同时,也在不断吸引资本的关注,有媒体称其为当下炙手可热的“国潮经济”类型之一。今年7月份超级文和友开来了广州,在潮流中心太古汇隔壁还原了70-80年代的广州市井老街,试图进一步引燃广州街坊文化的人间烟火,让广州老字号焕发新活力。如何看待这种城市现象?下面我们来听听规划专业人士的看法。
王世福:城市乡愁已似时尚,旧城活化仍待突围
来源:南方日报 20200729.
作者: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世福.


延伸链接 1:
广州超级文和友发布
节选来源:超级文和友 20200712.
作者:超级文和友.

为广州建一座市井博物馆
广州是一座层次极其丰富的城市,温婉细腻。五年来,我们走街串巷,用镜头记录下了创作的来源。在广州超级文和友,你所见到的每个画面,都诞生于羊城真实的场景。我们怀着对广州市井市民文化的尊重和敬畏,在社区街道中寻找灵感,把收集的近十万件老物件凝聚成空间。希望能让大家走进更市井、更有烟火味的现实场景。为城市保留旧日日常的温度。
其实市井精神就在我们的身边,也许你过于匆忙,无暇顾及。但当它们聚集之后,会形成一种势能在你们面前释放。所以我们“走进烟火深处”,把城市记忆、生活方式和街头美食呈现在你们的面前。
让商户的故事传承和发展
入口不设门,我们改造原有建筑后还原一条近百米的小街,真实的建筑质感背后是这些最地道的广州本地美食家人的店和故事,他们的烟火气息是这个城市的灵魂也是超级文和友的内容价值。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团队致敬食在广州,跑遍了荔湾西关、越秀东山与海珠南华西。吃了上千家店,游说了25家有故事的店主来到这里。

*老广州人爱的甜品店——沙湾奶牛皇后
老字号的店主们经历着生活的沉浮,大都有着自己的坚持。靠着货真价实口口相传。
我们为每一位都安排了设计、工程和物业团队。大到档口的选址和布局,细到每一个龙头和餐具。尊重店主们的坚持,不完善每一个细节,就绝不开门营业。“做到只积甘噶样”,才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顾客。在他们的身上有着老广最动人的处事哲学和最朴实的生存之道。

我们希望大家来到广州超级文和友,不仅能够享受美食。更能在我们所创造的空间中进行探索和体验。我们尝试着用更丰富的形式去认识多层次的广州。7月11日,超级文和友联合广州太古汇和本土设计团队同步发布的《讲什么——广州语言观察展览》,就是我们对粤语文化观察和解构的一次尝试。
这里是你可以反复体验的一座城市文化空间,食物、音乐、艺术、展览、戏剧等等所有让你放下戒备的东西都可以承载其中,超级文和友将会是一个很美好的,很有趣的,很有想象空间的梦境,这个梦可以让你回去,回到那个温暖的状态。

延伸链接 2:
长沙超级文和友到底“超级”在哪里?
节选来源:商业与地产 20201021.
作者:猫头鹰研究所.

“爆款”的复古怀旧风的主题街区是怎么产生的?

首先,打造场景中的参与感与互动感就是要从年轻一代视角出发,走他们走过的路,复制他们参与过的世界。
超级文和友里每一个角落都是真实的,为了还原这个世界,文和友团队找了20多万块老砖,和几百件旧物,都是从拆迁老区和市井街坊处收购而来。

超级文和友复刻了一个真正的世界,一个足以覆盖全部人记忆的世界。头顶的电线、霓虹灯、悬空缆车交错,你的目光不自觉穿过晾衣架,搜寻记忆里自家的影子。

下河街、永远街、西长街、北正街环绕着八十年代初期的筒子楼建筑,电游室、裁缝店、电影院、歌舞厅、照相馆、批发部、茶馆的招牌错落地悬挂在各处,而这些店里是一个个小包厢。整个餐厅内堆放了上万件的老物件儿,每一个细节都在力求还原过去。

这里,不止是龙虾馆,还有关于这座城的童年回忆,六七十年代人的青年或少年的回忆,八九十年代人的少年或童年的回忆。
这样的结果就是,你会在最熟悉的世界,自觉地再次“生活”在这里。你可以坐在一个十几年前的老长沙人家中吃饭,也可以坐到理发店剪个刘海,在裁缝店改一件衣服,麻将室打麻将,剧场听长沙脱口秀,鱼池钓小龙虾,游戏机坐下打几把拳皇,甚至,在大大的“住宿”二字下方预定某晚的民宿体验。

在这个世界,你既可以“拍拍拍”,追忆童年,也可以“玩玩玩”,重新制造回忆。
更加有趣的是,并且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还有众多的“NPC”与你互动。只要你需要,随处可见的“NPC”可以免费带你一步一景地体验整个区域,就像一个欢迎你来做客的老朋友。这些NPC和他们带来的内容,都是他们自定的,也正是有了他们,整个老长沙的体验场景才真正的鲜活起来。

真实的互动世界+人情味的NPC,近乎完美的体验感由此而来。
小结:复刻真实可以参与的世界,塑造覆盖全年龄层的复古怀旧场景,呈现有人情有文化的互动和体验,打造比五感体验更高层次的“第六感”,这些就是成为“爆款”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什么呢?
有了完美的框架,还要有独特的内容,在餐饮的大类里,独特显然没那么容易,毕竟“吃”的复制性太强。那么如何弥补?味道不够,故事来凑。
“超级文和友”里面有一条“永远街”,街上基本都是外援品牌。在这里你能品尝到文和友主菜单里没有的小吃,而且这些品牌的共同特征是,体量都很小,手艺都很真实,是最本真的且在历史大潮中一直亲手传承的食物。

他们的进驻有的是慕名而来,有的是遭遇拆迁被迫搬迁,有的是老板三顾茅庐,总之每个商户都有不同的故事。
更为重要的是,为了集合这些商户,“超级文和友”打破了传统的招商模式。正常情况下,商场在招商时,会看重品牌与租金,至少在选择时会二者择其一,但在“永远街”,这里没有店租,没有供货能力考察,没有sku要求,甚至文和友会帮你来完成一些正规餐饮中比较麻烦的手续和流程。
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业主与租户之间不再是房东与租户,而是变成了一种合伙人关系:如果你对美食和老长沙的认识是一致的,那就欢迎来摆摊或合伙。
有钱一起赚,赔了一起担的思维模式让租户与业主产生了凝聚力,这在市场萧条的今天显得难能可贵,毕竟大多数业主都在努力的转嫁风险,所谓的“共赢”更像是一种口号。
小结:做主题餐饮街区,可以没有独特的味道,但不能没有带“味道”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不要空谈“共赢”,用合伙人思维替代“租赁”,才能让生意走的更长远。
The End.
欢迎留言
怀旧风超级文和友凭啥C位出道?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城市乡愁是一场实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