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莎莉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 博士研究生
版权说明:感谢作者授权发布,如有转载等事宜,请联系原作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而农村垃圾分类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中国农村正在大力推广垃圾分类,然而,由于农村垃圾垃圾面积广、产生源分散,垃圾收运难度较大,且村民长期缺乏垃圾分类观念,导致农村垃圾分类进程较为缓慢。本文以韩国农村为例,总结了在农村推广垃圾分类的经验做法。
农村垃圾分类进程缓慢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目前,农村垃圾分类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垃圾分类相关机制体制不健全。目前,关于垃圾分类方式、转运机制、处置方式等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一些乡镇对于垃圾分类缺乏具体的工作方案,基层落实难度较大。此外,缺乏一套针对农村垃圾分类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机制。
村民主观能动性未发挥。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宣传、教育是提升广大农民环保意识和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对于中国农村而言,老年人成为农村生活的主体,如何将垃圾分类信息普及到他们身上并使之践行,也是一个难题。
韩国是怎么在农村推广垃圾分类的?
韩国从1995年开始就在城市地区实行“基于量的垃圾分类收费(Volume-based Waste Fee System,简称VWFS)”政策,市民需要购买一定规格的、不同种类的垃圾袋才能进行垃圾分类排放。
然而,在农村地区,由于房屋分散,私自焚烧处理垃圾而不使用垃圾袋的现象十分常见。为有效处理农村垃圾和防止私自焚烧,韩国政府于2002年7月推行了“基于量的村级垃圾收费制度(Volume-based Waste Fee System on Village)”,在50户以下的村或者目前不属于垃圾管理区的乡村实行以垃圾收集箱的垃圾集中转运,替代垃圾袋的使用。
2018年,韩国农村垃圾分类比例达到了81.25%,私自焚烧或填埋垃圾的比重仅有14.5%,农村垃圾分类进程较快。那么,作为农村垃圾分类试验的先行者,韩国是怎么解决农村垃圾分类中的问题的?我国可以如何借鉴其经验?

韩国农村风貌
(来源:https://www.sohu.com/a/321636517_100267514)
(1)
成立村级垃圾治理委员会,
作为农村垃圾分类的实施和监督主体
成立由村长、妇女协会主席、青年团体主席等村庄能人组成的委员会,讨论决定村庄垃圾处理问题,包括垃圾箱放置位置选址,任命管理人负责管理村庄基金,讨论垃圾的收集频率、收费方法、运输方案、处理方式等。此外,还负责管理村庄基金,用于支付垃圾处理的费用。
委员会培训村庄能人负责监督、管理、宣传工作。
委员还会组建独立的监督小组,指定废物收集监督员,负责取缔非法焚烧或处置垃圾的行为。
委员会必须指定管理人员,负责通知居民指定的垃圾处理地点、垃圾排放方式。
委员会采用网站教学、发放宣传日历等多种方式让农村居民学会并应用垃圾分类。具体来说,通过在收集地点展示垃圾排放的方法要求居民配合、通过印刷品或广播通知等方式帮助居民了解垃圾排放方式。

图 春川市下辖乡镇志愿者对日托中心和幼儿园儿童进行垃圾分类教育
(来源:http://www.kado.net/news/articleView.html?idxno=615572)


图 委员会请专业人士到农村进行垃圾分类讲座
(来源:http://www.chungnam.net:8100/multi/multiMedia.do?article_no=MD0001066318&med_action=view&mnu_cd=CNNMENU00010)

图 韩国马山村村庄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垃圾宣传教育
(来源:http://m.knnews.co.kr/mView.php?idxno=1077552&gubun=bodo)
(2)
合理划定政府和农民的责任,使得政府
和村民自治组织各司其职,相互协调配合
在村级VBWF系统中,市政主管(相当于村委会)需要分别为可回收垃圾安装垃圾收集箱,并负责收集、运输和处理垃圾并收取处理费用,可以将垃圾收运承包给私营公司;村民应该自觉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并放置到垃圾收集箱中,不可自行焚烧。
图 韩国村级VBWF系统中本地村民和政府事权划分
(来源:Korean Environment Institute, Volume-based Waste Fee System in Korea, 2012)

图 韩国昌原市会昌区北面马山村的垃圾分类回收点“有用之家”: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用的”——这是一个由2500个塑料瓶制成的新概念废物分类站,是村民和环保组织一起研究了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和节约能源的成果之一,村民将废弃物塞进废弃塑料瓶中,村中男女老少一起搭建起了村庄垃圾分类收集站。
(图片来源:http://www.schooleic.org/bbs/view.php?id=involve1&page=7&sn1=&divpage=1&sn=off&ss=on&sc=on&select_arrange=vote&desc=desc&no=148&PHPSESSID=f17789d0de8e934d36d7b16787e54b0d)
(3)
垃圾分类方式
农村地区垃圾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业废料,包括乙烯基、农药瓶和可回收物品与日常生活垃圾分开,农业机械和废油分开收集,每个月回收2次,并运送到最近的回收中心。另一类是可回收垃圾,每种都有独立的回收箱,每个月回收1次。

图 村庄VBWF系统的垃圾分类及收集过程
(来源:Korean Environment Institute, Volume-based Waste Fee System in Korea, 2012)
农村垃圾分类经验总结
结合我国农村目前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韩国农村垃圾分类方式提供了一套先行经验。其中,最值得学习的是其依靠村庄能人,建立了一套村庄垃圾分类体制,实现了村庄垃圾分类体系运行和管理的自循环。
首先,组建垃圾分类的实施和监督主体。村庄中的村民居住较为分散,但伦理本位和人情关系是村庄核心,要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必须要有能够凝聚村民关系的组织存在。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村庄能人的作用,组成委员会,切合本村实际,制定垃圾分类制度,使用专项资金方式,并起到一定监督作用。其次,合理划定政府和农民的责任,使得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各司其职,相互协调配合。
初审:李郇
审核:刘晔
终审:邓孺孺
◆ ◆ ◆ ◆
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文责自负,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 ◆ ◆ ◆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
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回复“0”可获得文章列表
点击下列标题即可查看相关文章
【研究】广州“城中村”改造之谜:基于增长机器理论视角的案例分析
【研究】流动摊贩疏导区的实践效应和挑战——以广州市荔湾区源溪社区疏导区为例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化研究):【乡村振兴】韩国如何在农村推广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