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青,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本文通信作者。
王翼飞,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
乡村公共健康问题是城乡规划与发展中长期关注的焦点。满足乡村居民健康生活的空间需求,挖掘维系乡村健康生活方式的空间优势,推断与乡村公共健康关联的空间隐患,以公共健康为导向落实乡村空间规划与建设,成为当代城乡规划的关注焦点与发展动力。乡村空间形态在长时间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与稳定的空间基因。从乡村空间基因的角度出发,将乡村公共健康问题转化为空间形态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空间形态量化数值的比较与聚类,预警存在的健康隐患类型,做到防护与整治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可以明确具体健康问题导向的空间环境优化目标,提升乡村空间规划的目的性与可行性。研究以东北严寒地区乡村空间基因为出发点,构建包括乡村公共健康隐患预警与排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优化、乡村健康空间资源维育与传承的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策略体系。
1
严寒地区乡村公共健康与空间基因关联分析
1.1 乡村公共健康隐患及诱因解析
1.2 乡村空间基因识别与提取
乡村空间基因包含一系列能够以参数化形式表达的基因条目,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反映乡村空间的形态表征。按照乡村空间形态要素的构成结构与层级,将质性分析中识别形成的空间基因编码节点经过反复质询功能划分为边界基因、道路基因、建筑群基因、开放空间基因与庭院基因等5类空间基因,其中包含16个空间基因条目。边界基因包含轮廓长宽比、形状偏离度、边界密度与边界复杂度等条目;街道基因包含网络线密度、网络面密度、网络集成度与网络渗透度等条目;建筑群基因包含外界影响深度、建筑群密度与建筑群联通度等条目;开放空间基因包含孔隙率与空间分维度条目;庭院基因包含庭院规模、庭院类型与庭院空间率等条目。
1.3 乡村公共健康需求的空间基因转译
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定性识别与聚类形成乡村空间基因条目、乡村人居环境类型与乡村公共健康隐患等编码节点的集合,以编码节点在同一数据源中的共现频次,作为判断三者之间潜在逻辑关系的依据。关联统计结果表明,轮廓长宽比、形状偏离度、网络渗透度、外界影响深度与庭园规模等基因条目与健康人居环境之间关联极弱或无关联;其余空间基因条目可与公共健康导向的乡村人居环境建立关联,并可以进一步将乡村公共健康问题转译为乡村空间规划问题(图1)。
▲ 图1| 乡村公共健康与空间基因条目的关联构建
资料来源:笔者在笔者研究团队2014—2016年对严寒地区42个村庄所做调研的基础上绘制。
2
空间基因视角下的严寒地区乡村公共健康优势与劣势分析
以乡村公共健康与空间基因的关联为切入点,将海量调研数据与乡村空间基因量化数据综合比较分析,挖掘乡村空间环境在公共健康方面的优势与劣势。
2.1 边界基因
2.2 街道基因
2.3 建筑群基因
严寒地区乡村低密度的建筑群基因营造出相对闲适的生活氛围,是乡村“慢生活”的空间基础。充足的私人领域有助于缓解拥挤感与精神疲劳,可以降低焦虑情绪、高血压与心律不齐的发生几率。作为传染病传播的空间环境,乡村传统空间肌理可阻断疾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控制突发传染病的传播范围。但是,过于疏松的空间肌理突破了人际交往的间距极限,对村民的交往活动形成空间阻隔,尤其在冬季会成为引起季节性心理障碍的主要诱因。
2.4 开放空间基因
乡村益于公共健康的自然资源丰富,并在空间演化中与村民的活动痕迹相融合,形成维系乡村社会关系的交往空间、街巷空间、公共绿地与沿水空间,可为引导村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空间基础。从负面情况看,严寒地区乡村公共广场存在空间空旷、景观配置匮乏、热舒适体验差、设施荒废以及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与村民日常活动习惯与主观意愿相悖。
2.5 庭院基因
3
基于空间基因视角的乡村公共健康人居环境优化策略体系
以乡村空间基因作为解决乡村公共健康问题的切入点,从健康隐患预警与排查、健康人居环境整治与优化、健康空间资源维育与传承三个方面,实现消除乡村公共健康隐患与提升整体健康水平的目标。
3.1 基于空间基因分布的
基于乡村空间基因与公共健康之间的关联,可将相同类型的健康问题转化为空间基因量化阈值与空间分布范围,进而预判潜藏的乡村公共健康隐患分布情况,从空间环境层面实现对健康隐患的预测、排查与防治隔离措施的制定。通过统计判断存在健康隐患与隔离难度的形态量化阈值范围,将其作为乡村健康安全防范与整治的预警参考依据,重点排查目标空间范围内村庄的具体健康安全与环境问题(图2)。此外,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多方用户的资源与数据汇总(空间形态数据、气候与气象数据、易感染人群数据、地域性多发疾病的时空间维度信息),形成精度高、用途广的乡村公共健康信息资源库,全面掌控与报备乡村区域性公共健康安全信息。
▲ 图2| 基于空间基因地图的乡村健康隐患预警与检测
资料来源:笔者结合黑龙江省270个乡村样本的形态量化数据与村庄实地拍摄图像绘制。
3.2 基于空间基因修复的
根据乡村公共健康隐患的预警与排查结果,对与公共健康隐患相关联的空间基因条目采取靶向整治与修复措施。比如,针对乡村边界空间基因条目,可明确村庄内、外界线,利用实体围合与制造高差等方式提高边界可识别性,确保满足紧急时期封闭与隔离要求,提升村庄整体安全性;通过规整村庄外围空间,消除环境卫生与治安安全盲区;严格防治村庄外围环境污染,改善流经村庄的水体质量,消除传染源。又如,针对开放空间基因,可提升村中开放空间环境的卫生水平,消除潜在传染源;充分利用既有开放空间资源与自然景观资源(水体、古树、绿地、林地等),营造高质量的交往环境;营造分布广、形式丰富、规模适宜、符合村民活动习惯的交往场所;中心广场结合建筑物、构筑物与绿植进行空间划分与围合,形成气候适应性强、热舒适性高的公共活动场所;配置健身与娱乐器材,引导不同人群参与户外健身休闲活动。
3.3 基于空间基因提取的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文章导读】公共健康导向的乡村空间基因提取与优化研究——以严寒地区乡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