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巧手剪出广州城



广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十分重视,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


地理信息人如何在历史和时代的传承要求下守正创新,让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发展脉络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面对这一难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院”)给出了漂亮的解答。

巧手剪出广州城


2018年5月,由广州院策划,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文创纸艺地图册《广州城迹地图》(以下简称“图册”)正式发行。2020年10月,图册经中国测绘学会专家评审组审定荣获2020年全国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金奖


翻开图册,那些活跃在广州城市发展节点上的特定人物、事件或场景,从一张张剪纸中欢跃而出,又在精准的历史地图映照下定格在大时代的脉络中,让人即感人物之鲜活,又叹历史之宏大。从公元前214年秦代督尉任嚣建立的番禺城,到唐宋时期繁茂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清时期的中外交汇的通商口岸, 再到改革开放的时代新风和今天的国际化大都市最后到更为广阔的未来;古与今、大和小、宏观与具象在一幅图册中融会贯通,图册用现代制图技术与传统剪纸艺术为广州两千年来的城市发展轨迹做了精美的注脚。

巧手剪出广州城


为城市做注是制图人的表达


2018年正值广州市国际交流年,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发展引擎的广州向世界展示自我重要窗口时机。为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展现广州上下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与城市变迁,广州院以“城市建设轨迹”为题材的图册正式出版,恰逢其会。


对于创作的初衷,图册总策划、广州院测量专业副总工程师、副部长张荣告诉记者,作为制图人,对行业和城市的发展以及公众和时代的需求,如何以地图语言,结合“现代+传统”工艺,以文艺方式做出倾情演绎和大胆尝试,是长期思考的问题。“图册适时呼应了广州发展的宣传需求,可以说即使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图册创作初衷就包含了制图人想为城市发展说点什么的意愿;意料之外的是,时机能如此巧合。”同为图册的主要策划人之一,广州院地理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陶岚补充道。

巧手剪出广州城


张荣告诉记者,因为剪纸纸艺地图册是一项创新性的产品,所以在前期设计的过程中,剪纸的风格、样式和装帧的选择都经过了多轮的探索和实验。比如风格上,与北方剪纸造型简洁、粗犷豪放的风格相比,岭南剪纸更加纤巧秀逸,制作原料和方法也更加多样,包括的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纯色等,套衬各种色纸和图案,色彩强烈内容丰富。图册设计时更加考虑人们使用的需求,与现代纸艺艺术相结合,采用硬纸涂刷金粉的方式,既考虑图册的整装成册,也方便单张剪纸的艺术展示,在剪纸样式上也借鉴了岭南剪纸的多层和彩色的创作手法,如:中心城区交通篇采用双层双色剪纸的方式,对珠江水系进行了分层,通过红色纯度的变化很好道路和水系分为了上下两个视觉层次。

巧手剪出广州城


另外,对地图的艺术化抽象方式也是一个难点,地图册的设计讲究统一协调,但如果所有的地图内容都是直观的抽象为剪纸图案未免过于单调。本图册的设计总结了4种独特的艺术提炼方式,包括全部地图直观抽象、部分地图艺术抽象、主题区域重点展现、现场生活场景还原四种方式,将地图抽象的时空观念与纸艺艺术对具象事物表现优势相融合,使得地图与剪纸相得益彰,很好的增强了地图的艺术韵味。


“首先感到的不是激动和兴奋,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恩,深深感谢院领导们的鼎力支持和同事们的不辞劳苦。“当问及获奖后的感受时,张荣如此说道。她告诉记者,《广州城迹地图》创作之初并没有项目支撑,所有投入都是院”自掏腰包“,同事们倾力奉献。因此,当成果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并受到大家赞赏时,要特别感谢大力支持和参与的领导及同事们。


图册之所以能在数百个作品中脱颖而出摘得裴秀奖金奖,除了纸艺地图的独创性外,还因其立意之奇、工艺之新和设计之巧。




巧手剪出广州城


图册从文化内核和艺术形式两方面进行设计和创新。


广州建城有2200多年的历史,而城市中心位置一直没有偏移。图册选题立意以广府人熟悉的城市格局变迁为内核,时间为轴线,选取9个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节点,从秦代建城、唐制砖瓦到宋修六脉、清拓荔湾,通过对千年古城变迁的探寻增强读者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剪纸基础上,结合现代纸艺艺术进行变革和创新,同时甄选广州古地图并编制重要节点历史地图,“剪纸搭配地图”相辅相成,串联广州千年文化,用“有情怀”的文创作品方式引起读者“共鸣”,突显广州海丝发祥地、千年商都等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巧手剪出广州城

在描绘现代城市变迁故事的时候,突出广州城市建设的规划引领作用,紧扣“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一路向海的规划发展战略,选取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中轴线的偏移,交通枢纽网络的建设成就几个方面展现当代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特点。




巧手剪出广州城


图册采用剪纸与现代纸艺的融合创新的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


扩展传统在宣纸上剪和刻的模式,创新制作工艺流程,选用现代特种硬纸经剪、刻、拼、贴、裱糊、印刷、装帧等多种方式,创作了更有质感、用途多样的纸艺艺术品。


制作工艺流程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初模电脑刻雕——精模手工细刻——硬纸上漆(红色)——流沙金粉上色——保留色彩纹路质感——拼贴印刷品装订成册等,在纸艺的表现方式上,大胆运用双层方式增加层次感,运用“借景”方式将地图和纸艺融为一体,取得很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图册还获得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专利和 1项作品版权登记。





巧手剪出广州城


首先,图册为采用特种硬纸制作的纸艺作品,具备多样化的用户交互方式,可翻动、可悬挂、可衬白底展示、可独立装裱,在光影的作用下,均可呈现别样的艺术视觉效果。


其次,图册采用佛教经书的长轴“经折法”装帧方式,突显历史长河变迁的主题思想。将书叶按顺序粘成长幅形成卷子后,再按一定的尺寸左右反复折叠成册,再粘接封面、封底。让读者在翻开长卷的同时真切感受到广州2200多年的浩瀚历史。图册的目录和页码设计也对应的采用展开书本的具象化设计方式,方便读者查询和阅读。

巧手剪出广州城


再次,图册配套电子地图版,应用HTML5动态网页技术,可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图册的推广应用,向广大受众推介广州的历史文化。



古今结合,推陈出新


作为图册总策划,张荣对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和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也有自己的思考。她认为,传统艺术形式与展现时空信息的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能更好地促进历史遗产传承和传统文化保护。如,近年来,广州院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东莞可园、中山纪念堂等历史建筑进行了快捷、高效、精准地三维建模,保留其细部特征,促进了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建档、保护修缮和互动传播。所以,结合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我们测绘地理信息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重要的是我们怎样找到一个“结合点”,应用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推动传统地图的推广和发展,同时应用地图学的理论和方法促进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应用。《广州城迹地图》由于发行数量较少,广州院同步推出了HTML5的动态网络版地图,在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了广泛传播,向更广泛受众推介广州历史文化。图册成果还被制作为动画演示视频,自2019年10月起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作为常设展品展出,至今已有20多万公众参观,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近年来,广州院结合广州城市文化、城市建设、风貌旅游和国家版图知识宣传等内容,主要对现代地图可视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索。


结合新测绘技术、图像自动识别、AR增强现实、地图矢量切片、电子地图动态交互、二三维移动加载、720°全景影像等多种新型技术和手段,广州院还设计出品了AR互动的《广州城市地图集》、可在线制图的广州市标准地图服务平台,为2018中国森林旅游节广州展位搭建了森林旅游AR和体感互动地图体验展台、为推广国家版图知识和宣传广州研发的“穗爱图”微信小程序等。在地图公共服务方面,以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为依托,结合国家“五统一”的要求,推出包括“花城赏花”、“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城市建设”和“绿色生活”等具有广州本地特色的“天地图•广州”服务。


随着测绘和地理信息事业和产业的变革,测绘和地理信息技术手段不断丰富,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面对新形势、新业态,如何发挥测绘和地理信息基础性作用,为社会公众和城市发展服务是所有测绘和地信人需要不断思考的时代命题,而以《广州城迹地图》为代表的优秀作品则是这个命题下的积极求索。

文中地图内容选自《广州城迹地图》
审图号粤S(2018)01—017)


—END—


本文刊于《中国测绘》杂志2020年第11期
“地图上的风致”专题



巧手剪出广州城

版式编辑|GZPI办公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巧手剪出广州城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