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2020年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民服务亮点回顾

2020年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民服务亮点回顾

2020年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民服务亮点回顾

临岐镇吴峰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呈现出丰收美景。

  2020年,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八八战略”,深化总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年来在杭州的落地实践,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不断书写着精彩篇章。

  第一时间出台“惠企十条”政策,助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派出服务队扎根基层“助万企、帮万户”,服务乡村振兴;率先推出“读地云”“土地码”“限地价竞贡献”以及“三个零”发证等创新举措,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一张蓝图”打好生态底色;“八不准一保障”整治扎实推进,疏堵结合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地灾防治坚持长效,不忘初心办好民生实事……机构改革融合的“红利”持续释放,不断助力杭州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展现了“重要窗口”建设的规划资源“头雁”风采。


“五员”队员:乡村振兴展风采


  坚持党建带团建,为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贡献新鲜血液。6月10日,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建立了“五员”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共37名队员,由各处室青年业务骨干组成。服务队在建德市大慈岩镇设立工作室,作为“机关干部农村工作教育基地、基层规划资源管理示范基地、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实验基地”,市规划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春,建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钱晓华为工作室揭牌。

  “五员”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承担着政策宣讲员、业务承办员、工作联络员、发展献计员、人才培训员的任务。作为政策宣讲员,队员们积极宣讲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八不准一保障”等政策,推动镇村严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作为业务承办员,队员们对建德市大慈岩镇“莲子工坊”项目建筑方案设计、农转用报批等提出具体思路,并为“千荷园”的总体策划及设计献计献策。作为工作联络员,队员们和镇村工作人员现场走访了解地块规划和项目实施情况,为项目加速落地提供保障。作为发展献计员,队员们对天目山镇闽坞村茶山农旅休闲项目用地紧张、西湖区三墩镇绕城村“村会馆”拆迁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作为人才培训员,队员们与规划设计团队对接,联合“助万企、帮万户”小分队和局相关业务处室开展了系列培训活动。

2020年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民服务亮点回顾

“五员”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授旗仪式合影。

  服务队成立以来,队员们积极践行“为民、担当、清廉、敬业、专业、务实”的杭州规划资源系统文化,认真遵循工作规则,每个周末风雨无阻地前往相关镇街、村社开展常态化服务,已累计服务20余次。


耕地保护:出台全省首个监管措施


  为更好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杭州出台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通过6方面22条措施,进一步守护好杭州粮食安全的“底线”。这也是浙江省首个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措施,也将更好地推动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和农村住房合理用地需求保障工作的开展。

  《措施》要求,属地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保护耕地的主体责任,以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体系,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不少于省政府下达的任务数。

  今年,杭州还修订出台《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强化地方政府耕保主体责任;连续4年下发超亿元市级耕保补偿资金,有效调动起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下发耕地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推动耕地保护15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政策管控、资金激励、专项行动等措施,确保了309万亩耕地保有量、25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红线不突破,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首创“土地码”:“三个零”发证显成效


  “真是太幸运了,不用准备材料,不用跑窗口,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财产登记平台发起申请,就办好了新厂房的不动产权证。”最近,顺利拿到“红本本”的黄先生笑得合不拢嘴。

  黄先生所在的飞越真空科技公司看中了杭州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计划把研发中心、全球营销中心设在杭州。他的新厂房拿证之所以能够“零材料、零等待、零跑次”,是因为杭州实行了“一地一码”土地码改革。

  通过“土地码”,从内部系统便实现了对于该企业相关流程数据的共享和集成,从控规阶段就赋予其厂房地块独一无二的“二维码”,随后,项目立项、审批、建设、验收等进展信息在该地块“二维码”上动态更新。

  “我们通过‘土地码’可直接获取企业资料和信息,实现数据跑代替企业跑,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办证。”钱塘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人说。

  黄先生拿到的不动产权证是杭州“土地码”服务工业项目审批在钱塘新区实践“见码发证”的首个试点,此举在全国也是首创。下一步,杭州将依托“土地码”,在钱塘新区试点打造“赋码上云、按码供地、码上服务、见码发证”数字治理闭环,实现工业地块从出让前到企业云上读地、线上竞拍、审批服务、不动产登记全过程在线整合集成和全周期管理。


编制总规:人民规划为人民


  11月17日~18日,以“韧性宜居·健康活力”为主题的“2020(第十五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在杭州举办。借力大会的学研优势,杭州市举办了“未来城市·杭州路径”杭州国土空间总规平行论坛。杭州结合国土空间总规、三江汇·杭州“未来城市”实践区、杭州市综合交通规划等精品规划内容进行了展示交流,希望通过与专家学者的碰撞交流,为杭州国土空间总规编制吸纳更广泛的智慧指导。

2020年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民服务亮点回顾

举办杭州城市发展论坛。

  论坛上,10位业界著名专家学者纷纷围绕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等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杭州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囊支持。

  “未来的杭州一要向历史学习,做好‘魅力圈’;二要向未来学习,做好‘创新圈’。把‘两圈’做大做强,应成为杭州未来城市治理的特色。”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孙娟说。

  一年来,杭州着力摸清底数,形成国土空间“一张底图”、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开发适宜性“双评价”、国土空间保护利用现状评估等基础工作成果;聚焦城市长远发展目标和重大关键问题,完成了面向2050年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展战略及13项专题研究;强化空间需求与趋势研判,形成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分析等15项专项分析报告;统筹空间资源配置,开展钱塘新区、城西科创大走廊、未来城市实践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四个重点地区空间布局研究;建立公众参与平台,开展“人民规划为人民建言共绘2035”意见征集活动,汇集民意,凝聚共识。

  目前,杭州局正在抓紧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细化研究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案,统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为杭州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提供空间保障。


地灾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明方向


  为进一步巩固杭州地灾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成果,全面提高地灾防治现代化水平,杭州出台了《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展思想,加快建立与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灾风险管控体系,深入推进地灾防治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明确到2022年杭州地灾防治工作完成从单部门应对向多部门联动转变、从“人防”向“人防技防智防并重”转变、从隐患点治理向风险区管控转变,实现全市域地灾风险预警预报智能化、应急响应标准化、日常管理精细化,最大程度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0年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民服务亮点回顾

排查地灾隐患。

  《计划》提出建设地灾管理“一张网”、建立基础数据“一个库”、编制风险管控“一张图”、建设预警指挥“一平台”、实现综合防治“一体系”五大任务。其中,对于“一张网”建设,明确2021年完成地灾智慧管理项目设计和任务分解,风险预警预报功能模块在主汛期前投入使用;2022年基本实现动态监测数据“一张网”集成应用,完成地灾管理“一张网”建设。

  为扎实推进《计划》落实,杭州市实行全市三年行动季度通报、年度考核制度,将1∶50000地灾风险普查、1∶2000地灾风险调查评价及“一张网”建设等工作列入全市2020年督查检查考核年度计划,按照年度目标任务要求加大督促和推进力度,确保按期完成。


专项整治:凝聚共识打好“组合拳”


  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是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举措。

  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开始后,杭州市3164个乡镇、47465名摸排工作人员全力投入到309.77万亩耕地保护红线范围内房屋摸排工作中。截至目前,杭州已实地核查部、省下发疑似图斑243540宗、自行提取疑似图斑2108宗、信访线索259件,初步完成前期摸排工作。

  为更好推进整治工作,杭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杭州市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关于成立市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的通知》,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同时,成立整治行动工作专班,每周召开工作例会,研究完善摸排和审查审核工作机制,制定市级技术复核工作方案、县级审核工作要点等指导性意见。

  在整治工作中,杭州聚焦“耕地”和“建房”两个要素,通过技术比对,确定杭州市耕地范围疑似图斑1298776宗,涉及耕地面积4019161.09亩,下发各区、县(市)组织拉网式摸排,确保无死角、无遗漏、无例外。实行日摸排工作进展统计和周工作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各地摸排工作情况,督导进度相对滞后的地区。建立一人一区(县、市)的工作指导组,对重点地区开展专题辅导培训。

  为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识,杭州编印“八不准”宣传折页70000份、宣传挂图5000张,发放到全市3164个村(社区),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做到村村有挂图、户户有漫画,精准宣传全覆盖。

  为遏制“新增”,杭州市下发《关于遏制新增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坚决贯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规定有效落实新增防控措施的通知》,组织各地加快摸排存量问题,为探索可执行、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夯实基础。目前,杭州正按上级的统一部署,抓紧完成专项整治行动摸底调研数据复核、摸排信息公示工作。


热线互动: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


  “您好,对于地灾防治工作,请问您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吗?”6月24日,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国京走进杭州人民广播电台《民情热线》直播栏目,现场倾听群众诉求,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

2020年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民服务亮点回顾

走进《民情热线》。

  王国京针对当时南方强降雨恶劣天气,介绍了杭州地灾防治工作情况,并就地灾知识作了介绍,如,地灾发生的主要时间段、地灾发生前有哪些异常现象、地灾发生时怎么办,希望广大市民提高防灾意识,做好相应的防患准备。

  11月23日、24日,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祥荣,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杨明聪也带队走进《民情热线》栏目,围绕杭州“数字赋能”打造财产登记便利化第一城、杭州“居家养老和无障碍设施规划”方面的惠民举措,与广大市民群众进行直播热线互动。

2020年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民服务亮点回顾

就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征求市民意见。

  《民情热线》是浙江省最早开展的行风监督类节目之一,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是党群干群双向沟通的有效形式。近年来,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通过《民情热线》这一平台与群众互动,广泛听取市民群众对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查找行风建设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通过制定整改举措,建立规章制度,形成了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据统计,近3年来,杭州市局领导先后8次走进直播间,共受理群众热线电话、留言230余个,反馈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2020年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民服务亮点回顾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作者:杨文龙 陈铭芳 梁学彦 郭汝罡 俞伯汀
编辑:李宝利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2020年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民服务亮点回顾
2020年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民服务亮点回顾
2020年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民服务亮点回顾

2020年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民服务亮点回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2020年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民服务亮点回顾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