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全省唯一,南京老小区改造政策机制全国推广


近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结地方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审批、存量资源整合利用和改造资金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等3个方面的探索实践,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一批)》。记者了解到,在清单中涉及的12个省市中,南京围绕小区内外空地、边角地等存量土地、低效利用地块等的创新政策机制成为江苏唯一向全国推荐的可复制经验。

全省唯一,南京老小区改造政策机制全国推广

全省唯一,南京老小区改造政策机制全国推广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年底前建成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各地围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统筹协调、改造资金政府与居民合理共担、存量资源整合利用、小区长效管理等“九个机制”深化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机制。
南京市规划资源局开发利用处(城市更新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今年5月,该局与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市建委联合印发的《开展居住类地段城市更新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棚户区、危旧房、老旧小区城市更新的新思路。此次,住建部推荐的南京政策机制体现在“存量资源的整合利用”上。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南京允许整合利用公有住房、社区办公用房、闲置自行车棚等存量房屋资源,用于改建公共服务设施和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对老旧小区内的空地、荒地、拆除违建腾空土地及小区周边存量土地,允许将其用于建设各类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公共活动空间;老旧小区中的“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以及非居住低效用地,符合划拨条件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地。
全省唯一,南京老小区改造政策机制全国推广
市规划资源局城市更新处工作人员表示,过去的老旧小区改造,往往就小区谈小区,局限在小区围墙内。而现在,改造是围墙内外进行规整、统筹考虑,形成片区化的整体提升。
全省唯一,南京老小区改造政策机制全国推广
记者在栖霞区采访时看到,兴都花园围墙外紧靠公交站台新建了一个街边袖珍公园。这里过去是一处街头荒地,属于边角地、低效用地。社区通过“微更新”的手段,将围墙内的健身游园、党建广场与围墙外的游园,构成一条面向居民和市民的组团休闲带。
全省唯一,南京老小区改造政策机制全国推广
记者从南京市建委建设二处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南京实施精细化建设管理,完成了25个片区的综合改造,其中不乏充分利用存量空间,进行城市更新的探索。今年完成整治的国泰民安片区由5个居住区116幢建筑组成,与之前整治重房屋轻地面不同,此次在墙面整治满足基本功能后,把“绣花功夫”放在了道路、绿化、科普、文化等公共空间的营造上。如把既有的闲置建筑,改造为小型图书屋、社区活动中心,创造居民的活动社交场所;盘活灰色空间,在围墙边设置小型立体停车库,在楼宇相交处打造一个科普花园,居民可以种植、认养、观赏各类植物,让大家都参与到社区的环境维护中。
市建委建设二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的整治,打破了过去的条条框框限制,有条件的片区、小区都在尝试。比如邀请设计师参与小区边角地的城市更新设计,在满足居住基本功能之后,提升整体居住品质。
(来源:金陵晚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全省唯一,南京老小区改造政策机制全国推广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