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es Density Aggravate the COVID-19 Pandemic?
源自: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2020, DOI: 10.1080/01944363.2020.1777891
作者:Shima Hamidi, Sadegh Sabouri, Reid Ewing
推荐:周江评,香港大学建筑学院。zhoujp@hku.hu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二、第三甚至第四波正在全球除了中国、越南等少数地方继续肆虐。对于城乡规划师而言,也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挑战。例如:人们出行时要拉大社交距离,是否需要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运量?人们减少去远处的购物、休憩行为,要如何构建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另外,建成环境的密度是否需要有所调整,降低人们随机接触的概率,进而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最近,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犹他大学的三位作者利用美国公开的人口普查、疾病防控等数据,研究了美国913个位于都市区范围的县的新冠感染率和致死率与密度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县与县之间的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以及这些联系伴生或者同时出现的交通联系,比密度对以上比率的影响更大。因此,对高密度的追求,不应该因为新冠病毒的出现而终止。为了降低和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更需要做的其实是怎么保证对新案例的识别、管控,还有对密切接触者的及时有效的追踪和管控。
Traffic-derived Noise, Air Pollution and Urban Park Design
源自:Journal of Urban Design, 2020, 25(5): 590-606
作者:Yang Xing, Peter Brimblecombe
推荐:徐苗,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xum@cqu.edu.cn
人们普遍认为城市公园能够通过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保证环境的健康,但对于公园如何减少污染并不清楚。因此,有必要从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和交通噪音的视角出发进行研究并提出一套设计准则来指导公园设计。作者选取香港12个小型公园,通过实地测量与建模分析对公园中的设计要素与(空气、交通噪音)污染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主要测量了公园内的黑碳(BC)浓度、PM2.5和声级三个因子;利用ENVI-MET4.0建立简单的空气污染转移模型(CFD),利用FHWA TNM2.5建立噪音预测与屏障设计模型(TNM);同时采用了福赛思等提出的“被道路包围的公园” 作为基础场景,模拟了仅存在“墙体”“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以及“开放公园”等五个独立要素的场景并进行试验与记录。实际测量与分析都指向相同结论:与周围环境和边缘区域相比,公园内部区域更加安静,交通噪音与空气污染也更少。小型公园边缘的绿植对减少空气污染物有效果,却对噪音阻隔无实际意义。因此,本文在结论中讨论指出:(1)小型公园的整体布局才是减少使用者与污染物和噪音接触的关键,而非公园边缘的固体屏障,后者将阻隔公园的可视性并增加犯罪机率,健康的小型公园布局应该鼓励使用者尽可能在内部活动,减少边缘区域的使用;(2)道路规划应使公园周围 道路畅通以减少汽车空转带来的废气排放,同时将公交站点和行人斑马线布置在下风向能减少公园内部的污染;(3)建模软件的使用能够帮助城市规划师优化他们的设计。
排版 | 徐嘟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书刊导览 | 期刊导航(20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