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快讯 |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国土空间规划

2021年1月12日下午,主题为“‘十四五’背景下规划的挑战与应对”的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国土空间规划专题会议在院内召开。开幕式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空间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裴新生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立副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耿慧志教授致辞。致辞强调规划事业的未来在于青年,规划学科获得持续生命力的关键在于能为经济与社会创造持续价值,规划行业的发展需要在转型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赵民教授、王新哲书记、李继军所长、倪春副总工程师等嘉宾出席会议。

快讯 |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国土空间规划

裴新生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空间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快讯 |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国土空间规划

耿慧志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



快讯 |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国土空间规划

姚凯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空间规划研究院所长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统筹与

传导思考》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处于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承上启下的“腰部”位置,必须从市县规划统筹与传导的角度来深刻认识其综合性、战略性、协调性、基础性和约束性的整体要求。


通过对市级规划的层级分析与传统总体规划的对比分析,指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除了要有技术逻辑,更需要政策逻辑;不仅要强调自上而下规划要素传导与分解,更要体现上下联动的规划统筹协调与反馈调整机制。


通过浙江省嘉兴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市县联动统筹传导的规划编制新模式。规划构建“五统筹五传导”的基本框架,重点抓住“格局、规模、底线、要素以及设施”五大要素进行市级规划统筹,配套形成“结构、指标、边界、用途、名录标准”五项市县规划传导体系。同时要强调刚柔并济、弹性预留,建立一条考核评价-战略预留-动态调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规划路径。




快讯 |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国土空间规划

李凌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


《国家级新区战略规划与

地方治理重构》


围绕国家级新区本质、内涵及其对地方的治理影响展开探讨。主要关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国家级新区规划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政策区现象。其二,地方治理结构在其影响下有何变化,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在怎样的尺度博弈。通过对19个国家级新区的梳理,结合国际国内城市空间变革和城市政府转型的宏观背景,提出国家级新区作为一项尺度重组策略,其本质是在中央和地方原行政区尺度上构建了新的治理尺度,从而整合地方经济、功能空间以重塑城市区域发展。对中国国家级新区的探讨为国际语境尺度重组研究和世界城市的多元化理解提供裨益。




快讯 |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国土空间规划

彭宇博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


《多语境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决策与思考》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结合近期各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重点工作,探讨了初划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包括城镇开发边界的主要概念、划定原则与要求、流程框架等。在此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这一实际项目,分享了划定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及决策过程中基于历史演变、上位控制、经济发展等不同语境下的考量。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主要采用“六步走”的方法,通过“定底线”、“定规模”等六个步骤,回应了以集约适度、绿色发展为基本原则的划定要求。在具体确定城镇开发边界规模时,应以趋势外推法作为基础,将结构分析等其他方法作为校核或进一步指标分配的依据;在划定边界时,应充分结合规划发展导向,因地制宜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快讯 |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国土空间规划

杨秀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研究员


《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发展困境与策略》


演讲提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虽然都要完成“底线管控、战略格局、要素统筹和系统保障”众多内容,但最终目标要落在“有序治理、健康发展”,不要被各类指标和数据限制举步不前。关于用地,提出以若尔盖为代表的县域,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处在30-60%之间的快速城镇化阶段,县级城乡发展还是增量发展的时代,不能套用沿海存量发展的城市理念进行规划,要对城镇开发边界进行合理的预留,以防对未来城镇化快速发展造成用地制约。城镇化率较低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动力较为缺乏,要在严格保证生态红线的基础上,以发展旅游、农产品加工业为基础,引入适合地域的新兴生态产业,尽可能发挥生态经济价值效应。城镇化率较低地区很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尽可能分析当地原住民建筑、聚落和生活方式,践行人民城市理论,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整体城市设计方面体现文化特征和民族自信。在高铁和智能发展时代,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县域只要占据了信息数据节点,就可能获得发展的机会,所以要充分重视物流电商和智慧设施的建设,迎接智能时代全面来临。




快讯 |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国土空间规划

王颖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空间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市级生态空间规划的思路与

方法探讨》


生态空间是各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和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国土空间的总体格局。市级生态空间由于生态系统的相对完整性、在规划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


演讲针对当前市级生态空间规划存在的生态红线“碎片化”、生态网络“抽象化”而导致生态保护格局连续度和完整度缺失、管控传导难以落地等问题,以高原川谷城市西宁和江南水乡城市嘉兴为案例,提出规划中要以国土开发保护协调为基础,重视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增加生态空间规划和管控层次的基本思路,建立起“自然地理特征识别-战略生态空间落实-市域连通性生态网络构建-生态空间分区管控”的规划逻辑和方法。


演讲最后提出三点思考:如何应对生态空间和耕地保护矛盾;如何应用双评价以及生态学相关的技术方法弱化生态红线的破碎度;如何实现生态安全格局到配套管控政策的生态分区。




快讯 |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国土空间规划

周新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


《国土空间规划智能模拟和

推演初探》


报告介绍了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城镇发展模拟和推演的框架。不同年份的土地使用数据结合社会、经济、人口等因素来进行自上而下的用地规模预测。基于不同年份的土地使用数据还有各类的空间驱动因子基于元胞自动机进行自下而上的城镇发展模拟。把自上而下的用地规模的预测和自下而上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镇发展模拟结合起来,进行多情景的城镇发展推演。


智能推演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有三方面的应用:首先可以进行基于基准发展的未来土地使用空间分布的推演;第二是对未来土地使用的空间分布进行评估分析,可以找出按照现有的发展趋势下未来土地使用空间分布的不合理之处;第三是比较基于不同规划策略的规划方案,以决策者确定的规划目标推演未来的城镇发展。




快讯 |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国土空间规划

韩胜发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五所副所长


《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项规划编制探索——以海南为例》


报告分为缘起、问题和对策三个部分。规划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省域范围内从城乡人群、候鸟人群、旅游人群和少数民族四个维度进行了人群差异化需求研究,结合经济、教育、文化属性,探索了各类人群对设施需求的差异,提出了设施标准化供给和人群需求多元化的解决路径。


规划从衔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指导市县空间规划和详细规划的角度构建了专项规划的研究框架。研究从设施等级体系、分区配置标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公共文化设施标准、优化村镇文化设施布局、建立人群谱系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探索。


研究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在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对于设施的精准化配置进行了初步探索,对于推动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做出了尝试。



本次论坛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各位专家、学者、规划师齐聚一堂,讨论热烈。赵民教授、耿慧志教授分别为7位主讲人的报告做了精彩点评。

快讯 |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国土空间规划

赵民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最后环节是由张立副教授主持的圆桌讨论。就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体系与传导机制、应对发展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刚性与弹性、开发与保护、阶段性与远景之间的关系等话题,裴新生、赵民、耿慧志、王新哲、李继军、倪春等嘉宾展开深入探讨。张立副教授最后总结各位嘉宾就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讨论的要点:多元化、多类型、分类编制、过程管理、从效率走向效益、道与术、规划院与学院的结合、规划队伍之间的融合、制度变迁对规划的影响。

快讯 |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国土空间规划

张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快讯 |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国土空间规划

圆桌讨论

快讯 |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国土空间规划

会议现场


本周每日下午还将安排多场主题论坛,分别为周三“乡村振兴”主题论坛、周四“城市更新”主题论坛、周五“规划技术”主题论坛,多位学院和规划院的学者与规划师将进行精彩的观点碰撞和圆桌讨论,论坛继续由国匠城直播,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演讲内容节选已经演讲人审核

其余内容由空间规划院傅鼎、于明晓整理

供稿人:王颖

快讯 |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国土空间规划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快讯 | 2021年第二届同济规划青创会议周:国土空间规划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