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改革创新是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永恒命题和不竭动力。2020年,浙江省自然资源系统在空间规划、用途管制、不动产登记等方面,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今起,“浙江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将推出《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专栏,展示本系统在改革创新之路上的印记、亮点,努力将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改革创新的优势转化为推进“十四五”发展、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强大动能。
国土空间规划是重要公共政策,是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建设的重要依据。为贯彻落实国家、浙江省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有关要求,2019年9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紧扣“统筹管理”关键词,积极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各项改革。在《实施意见》的指导下,杭州建立了面向全市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计划管理机制,依托杭州市“一地一码”业务协同平台实现规划编制全过程在线管理,不断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建立健全规划编制计划管理机制
2020年3月,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行计划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创新性地建立了面向全市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计划管理制度,明确了编制计划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管理范畴、计划制定程序、规划编制经费安排、计划执行管理等内容。按照《通知》有关要求,为规范专项规划编制管理,杭州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明确全市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管理要求的通知》等文件,对专项规划编制主体、职责分工、编制和审查要求等作了细化规定,为进一步规范专项规划编制、报审等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实现规划项目全过程平台化管理
“一地一码”平台下设的杭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系统开发了“编制统筹”应用模块,为规划编制全过程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立足杭州实际,提出了规划编制建议、确定编制计划、提出技术要求、提供基础数据、开展规划编制、开展技术审核、提交规划成果、审核规划成果、成果入库归档等“九个步骤”,实现了规划编制“标准化”管理,出台了相关数据、规划成果标准等文件,系统全面地规范了编制过程和平台操作管理。同时,为强化分级分类统筹管理,开发了县(市、区)频道场景,为下辖各县(市、区)规划编制统筹管理工作提供支撑,力争实现“平台之外无规划”。

规划编制统筹管理流程示意图


杭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系统
注重发挥市规委办职能
加大编制统筹协调
积极发挥杭州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市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协调论证中的作用,统筹做好全市规划编制计划制订各项工作,及时发布规划编制计划项目清单,做好编制进度通报,督促编制主体按计划做好管理。编制主体组织规划设计单位基于统一的数据底板、规范的技术要求推进规划编制,保障编制计划管理制度落地见效。组建面向市级部门、县(市、区)的全市规划编制统筹管理联络员队伍,印发《规划编制统筹管理操作手册》,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编制管理业务培训,保障规划编制统筹工作的开展。

规划编制统筹专题宣讲会
一起看看,取得了哪些成效!
一是保障国土空间规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发挥杭州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职能,强化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全市规划编制统筹中的主导作用,注重发挥有关单位的主动性、积极性,让规划编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深化“多规合一”改革,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各类建设提供依据。
二是创新方式提高规划编制管理效率。加强规划编制统筹管理,打破传统“文来文往”上报编制建议方式,破解项目编制进度不透明、规划编制不协同、规划成果不共享等问题,通过不断完善编制统筹管理制度,推动编制管理改革,做到流程简化、公开透明、高效便捷。
三是实现规划项目全流程管理。2020年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计划明确的64个市级新列规划项目均纳入平台管理,实现了全市规划编制项目全盘管理。2021年拟编项目建议均通过平台进行申报。用户可实时掌握规划编制进度,查看规划阶段性成果,并通过平台发起技术要点征集、基础数据申请、规划阶段性成果审查、规划成果查询等工作,依托平台让数据“多跑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便利度。
四是提高规划编制质量。统一的数据底板,规范的技术要点、基础数据提供为规划的科学编制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平台还可提供辅助审查报告,配合专业团队开展技术审核。这倒逼规划编制团队加强质量管理,技术转型升级,提高规划成果质量。
五是统筹规划编制资源。统筹管理更好地协调各类各级规划编制,避免规划重复编制、出现漏项。结合技术方法创新,加快规划项目编制进度,缩短项目周期,规范项目编制经费测算及安排,实现规划编制提质增效。
转载:浙江自然资源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①丨杭州:加强规划编制统筹 提升空间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