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6日上午,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南京隆重开幕。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主持大会,省长吴政隆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美丽滨江风光带南京鼓楼段。南报融媒体记者 姚强 冯芃 董家训摄
记者聆听梳理发现,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省会城市南京被频频提及,包括江北新区、自贸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长江大保护、科技创新等诸多领域。这充分彰显了南京在全省改革发展大局中的首位度。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南京如何以更强省会担当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
围绕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南京元素”,部分参加省“两会”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也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体会建言献策。





省政府工作报告频现“南京元素”
南京正加快推进“创新名城 美丽古都”建设。图为俯瞰美丽的南京莫愁湖。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二、“十四五”时期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三、2021年重点工作。其中,“南京元素”被多次提及。
在回顾“十三五”时期工作时,报告中提到: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未来网络、高效低碳燃气轮机、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居全国前列;
坚持陆海统筹、江海联动、跨江融合,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心城市能级显著提升,城镇化率达72%;
禄口机场T1航站楼投入使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开启T1、T2“双航站楼”模式。通讯员 吕妍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工程投入运营,通州湾新出海口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徐宿淮盐、连淮扬镇、沪苏通、盐通高铁建成运营,连徐高铁开通在即,南沿江、宁淮高铁建设有力推进,沪苏湖高铁开工建设;
2020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81%,水环境国考断面优Ⅲ类比例达86.5%,主要入江支流和入海河流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南京三汊河口闸位于外秦淮河入江口处,其将自然生态环境与周围人居环境融为一体。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董家训摄
扎实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工作,助力帮扶受援地区102个国家级贫困县、近400万人摘帽脱贫;
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苏州、连云港三大片区成功获批;
开发区转型发展、特色发展步伐加快,南京江北新区、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我们坚持全国“一盘棋”,闻令而动,冲锋在前,派出包括2800多名医护人员在内的3100多人驰援湖北,全力支持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等。
在部署“十四五”时期工作时,报告中提到:
“十里造船带”地块复绿后恢复生机,草木葱郁。南报融媒体记者 杜文双摄
坚持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和修复,切实抓好长江“十年禁渔”这项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国之大者”,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快推动能源革命,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充分展现美丽江苏建设的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水韵人文之美、绿色发展之美;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意识,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优化沿江沿海、苏南苏中苏北国土空间布局和生产要素配置,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引导各地立足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培育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板块,促进区域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协同发展等。
在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时,报告中提到:
位于江北新区研创园的“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南京创新中心”。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和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加强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完善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加快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加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提升苏南国家自主示范区创新引领功能,大力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积极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供给;
加快南沿江、宁淮高铁建设,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和通苏嘉甬、盐泰锡常宜、合新铁路及张皋过江通道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南水北调东线二期、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安全建设和水库安全消险等重大工程;
1月1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首日,南京渔政、公安干警、武装民兵、护鱼员开展联合巡逻,打击长江非法捕捞。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深入推进长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大力推进污染治理“4+1”工程和沿江特色示范段建设,切实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做好退捕渔民安置转产和社会保障,加强常态化执法监管,确保禁到位、禁彻底;
深化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中韩(盐城)产业园、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等各类开放平台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开放创新能力,更好引领高水平开放,增创开放合作新优势,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等。


“南京元素”频现彰显南京首位度
蓝天白云下,高楼林立的南京城充满活力。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省政府工作报告频现“南京元素”,充分彰显了南京在全省改革发展大局中的首位度。
一方面,报告中提到的这些“南京元素”,在实践中都已取得阶段性过硬成效;另一方面,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南京还将按照报告部署要求继续扛起过硬担当。



2020年12月28日,南京江北新区建设现代化新主城推进大会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比如南京江北新区。上月28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刚召开江北新区建设现代化新主城推进大会,总结2020年工作,部署2021年任务,动员新区上下乘势而上、砥砺奋进,在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上扛起领头羊担当、展现排头兵作为,一步一个脚印把现代化新主城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批复设立南京江北新区。五年多来,江北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双区叠加”独特优势,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等重要历史机遇,全力打造现代化新主城,交出一份出色答卷——生产总值净增1500亿元,经济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高企总数突破1000家,新增落户80万人。


傍晚时分,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五桥)流光溢彩的索塔与桥面交相辉映,如彩色长龙横卧江面,与城市夜景融为一体。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徐琦摄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命脉,也是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上月24日,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五桥)正式开通。该桥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联结南京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的重要纽带。大桥通车后,对于完善国家干线公路和长江下游地区过江通道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江心洲长江大桥只是南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的一个缩影。2020年,南京聚焦枢纽能级提升,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共投资555.3亿元,涉及126个项目,包括:江心洲长江大桥、上坝夹江大桥以及和燕路、仙新路、建宁西路、龙潭等过江通道;宁合、宁马、宁宣等高速公路;宁句城际、地铁6号线和7号线等轨道交通。


南京三汊河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内,两头长江江豚在水中嬉戏。南报融媒体记者 张华摄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事业,是事关民族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近年来,南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久久为功推进长江生态环境整治,长江干流南京段水质明显改善,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成效令人欣喜。
统计显示,2016年以来,全市2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从63.6%上升到100%,7条省控入江支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从42.8%上升到100%,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水环境监测指标持续向好、水平指数继续位居全省第一。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实验室供图

紫金山实验室是江苏省和南京市重点打造的服务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科研平台,也是南京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名城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自2018年10月启动建设以来,已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
本月4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2021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召开。会上发布第四个市委一号文件《关于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动员全市上下继续深化创新名城建设,更好担当“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以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正奋力迈上新的征程……


代表委员围绕“南京元素”建言献策
南京正推进紫东地区发展,这是紫东地区麒麟片区。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汇聚各方智慧,凝聚磅礴力量。
部分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点赞,更希望南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江北新区研创园前竖立着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标识。南报融媒体记者 姚强 冯芃摄






南京正发挥创新优势,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和支柱产业。图为位于江北新区的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内,生物医药企业正在进行新药研发。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市民在江北滨江公园游玩,享受生活。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来源:紫金山观察
审核:陶乐
审稿:杨丁丁
发布人:潘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刚刚省长这份报告,为何频频“点名”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