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上过大学,没有接受过一点点科班教育。
获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然后把奖金全部捐给神户大地震中的孤儿);

快80岁了,历经两次癌症手术,被摘除大部分器脏,却仍活跃在建筑舞台。
如果你人在上海,可以去趟保利大剧院,在那座充满想象力的建筑某处,你会看到他的名字:安藤忠雄。

儿时的邻居可能会这样谈起他:“哎呀,安藤家的小孩啊,学啥啥不行,吵架第一名。”
跟他合作过的工人提到他就来气:“你只要没达到他的标准,他可是要拎着衣领跟你打架的!”
这不,始终埋头于建筑事业的他,终于舍得亲自提笔,写下这本《建筑家安藤忠雄》。

400多页的体量里,安藤回顾了自己从街头小子、木工到拳击手,靠着“战斗到极限”的精神,自学成为建筑大师的传奇经历。
他还对自己职业生涯中40多个经典建筑,做了细致的分析。
包含100多张珍贵手稿、设计模型和实景图,你能深刻地了解他的建筑理念。


安藤忠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光之教堂”迷你版纸模型。



书的封底位置,夹着一张3D创意海报,叫做“活下去的韧性”。
这句Slogan式的标语,或许是对他最恰当的诠释。

2014年,切除了胰脏和脾脏,医生都怀疑他能不能撑住,他却说:“人生路上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是,我要按自己的方式继续走下去。”

《建筑家安藤忠雄》,现一条生活馆独家首发▼
跟“另类”外婆长大的小男孩
两岁时,和双胞胎弟弟北山孝雄
1941年,“二战”正处于白热化中,安藤忠雄出生了。
因为母亲是独生女,第一个孩子要送回娘家继承家业。身为双胞胎之中的哥哥,安藤忠雄自小便在大阪的外祖父母家。
他们住在大阪的一处长屋(一种狭长的日本木造住宅)。在英文里,“长屋”被翻译成 “raw house”,意为“粗糙的房子”。
低矮的两层楼,鳞次栉比的长条形木头房子连接在一起,挡住了空气的流通和光线的照射。

13岁,初一的安藤忠雄(一排右三)
小时候的安藤忠雄不爱学习,成天捣蛋,被街坊称为“吵架大王安藤”。
“我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不好,吵架却很在行。只要在路上听到大呼小叫,多半都是我和别人吵架……外婆只好提着水桶赶来,桶里的水当然是泼到我身上。”
外婆很看重对安藤忠雄品行的培养,要求小孩子能自我思考和判断,对自己行为负责。
于是安藤便有了“一个人去做扁桃腺手术时悲壮地给自己加油打气”、“13岁和木匠一起帮家里盖了二层楼并深感自豪”的回忆。
一朵拼命又清醒的“后浪花儿”
受双胞胎弟弟影响,青年安藤曾做了一段时间的专业拳击手(偷偷po一下拳击手安藤的战绩:23战13胜3败7平手)。
但看到当时的世界冠军原田政彦的训练之后,他认识到了自己体力上的局限,放弃了以拳击谋生的想法。

安藤忠雄20岁时,在旧书店购买的柯布西耶作品集
安藤在书中透露了一个有趣的插曲:当时他钱不够,又怕其他人把书买走,就把书塞到书堆底下,每次经过还要去检查,直到等了近一个月,才攒够钱买下。

以职业为武器,去争取自由
安藤忠雄成名后,他的作品很少被划入已有的主义和风格里去。
因为他在自己的设计作品当中倾注了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理解,很难用一个术语来框定。
他认为与自然亲近的建筑是更好的:“现代人为了居住的便利而舍弃了个性,失去了与自然的连接。”

特地做成绿化区域的六甲住宅顶层
用卓越的毅力和体力,与业主、开发商协调,努力守住不退让的地方,让建筑能呼吸、人们能在榕树下乘凉。
《建筑家安藤忠雄》,现一条生活馆独家首发▼
含独家赠品“光之教堂”迷你纸模、创意海报
赋予这本书超高收藏价值
书中收录了安藤忠雄多幅设计手稿,穿插于自述之中。


安藤忠雄对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念念不忘,这个住宅算是对偶像的某种致敬。

小筱邸的剖面图。
每一幅手稿都珍贵难寻,十分具有收藏价值。
高品质的建筑摄影
跟着大师作品去旅行
多位知名摄影师,为本书倾力创作了了上百幅建筑作品大片。


沃夫兹堡现代美术馆,位于美国德州。



荒木经惟摄影作品


取景于安藤打造的建筑内外,大片级别的光影效果呈现安藤忠雄思考瞬间。
书中还收录30多张安藤忠雄童年、青年的珍贵私人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在一条独家首发的珍藏版,得到了安藤忠雄先生的极大重视。

由上一版的圆脊精装改为方脊精装,轮廓感更强,暗合安藤的建筑外形的特点——“水泥盒子”,棱角突出的设计也契合安藤本人刚毅坚韧的个性。


请来国内顶级印厂雅昌承制,印刷质量一流。

内文所有图片印刷前重新调色,人物、建筑的细节更清晰,更有层次感。

人生理念、建筑心得、看待世界的视角……任何人都可以从安藤忠雄的自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获。
文中部分书籍摄影作品来自:映画社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安藤忠雄亲笔自传:我浑身都是缺点,除了活下去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