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我们为大家分享了何艳玲老师为《城归何处》所写的序言(点击链接查看:何艳玲:致敬,每一个爱着这座城的人)。今天为大家推荐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一席演讲者李迪华老师对这本书的推介文章:《致敬生命故事的记录者》。

今天生活在一个奇妙时代,任何你能够想到的信息都唾手可得,吊诡的是,你想知道什么,却未必比先辈们有什么优势。可能还有些令人感觉难堪的是,因为信息太丰富了,望洋兴叹和浅尝辄止总是如影随行。如何改变这样的状态,让每个人的生命变得让自己觉得有意义起来似乎是这个时代的真问题。

在一个自我价值需要通过他人来体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记录和表达自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写的太专业,行业以外的读者会不感兴趣;写的太通俗,会被质疑没有学术水平;迎合读者的口味,自己会不满意。总之进退都难!如何记录和整理个人的人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视角各异,都会产生与众不同的想法。为什么我们知道的、能够拿出来分享的东西却很少呢?我们看到的要么是枯燥的专业文字,要么是脱离生活的想象,哪些真情实感的东西在哪里呢?李昊的《城市时代的爱与愁》让人看到这样的存在,专业而不乏情感,文学而不乏知识,平常却能够唤起人的共鸣与思考。

2009年夏末带着学生去柏林游学,最后一天自由活动大部分同学都选择集体去魏玛和德绍考察包豪斯学院。计划行程时,有人提议要坐最早的火车去魏玛,希望看到晨曦下的易北河和被薄雾与露水覆盖的德国乡村景观。这样想法的源头是有人阅读过季羡林的日记。本来是枯燥的专业探访变成了对天气的期盼和次日和煦的阳光下易北河边的集体欢呼。这样的“瞬间”在李昊的文章中有很多。
2010年夏初去哥本哈根大学访问,临行前收到德国柏林理工大学一位教授的邮件,提醒我一定要关注哥本哈根的自行车,末尾还附了那段李昊书中提到的Katie Melua的《Nine Million Bicycles》MP3文件。正是封邮件和Katie歌声,让我的第一次访问哥本哈根除了会议安排外,全部时间奉献给了自行车系统。快十年了,教授的邮件和Katie的音乐一直激励我探索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已经难以统计,带领学生做了多少次调研,发生过多少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李昊书中诙谐地记录城市规划调研行程中了与三位村民的对话,貌似是村民信口开河,背后隐藏的是今天城市规划领域的核心问题,“为谁做规划”,“规划为了什么”。对这样问题的回避,让规划成为机械的画图(我称之为(无关人的生存与生活的)“鬼画”)而饱受诟病。相信太多的专业人进行过类似的对话,看到了同样的问题,有和我一样的看法。虽然人微言轻,意识到的人越多,改变才更有希望。
想说的很多,最想说的是,希望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像李昊一样整理自己的工作笔记并出版。水滴只有汇入大海才不会被蒸发,它成为拍岸巨浪的一部分。个人思想只有注入知识汪洋才不会被人遗忘,继而成为影响未来的力量。
作者:李昊,城市规划师,专栏作家,摄影和旅行爱好者。
在这本书里,作者从各个角度对城市文明进行了评论,通俗地介绍了城市规划这个行业,让大家了解了其中的苦辣酸甜。作者介绍了中国城镇化历程中的各个侧影,介绍了自己对中外城市的游历与感想。
通过对近百个国内外城市的考察和游历、132张照片、30万字的记录,最终形成了一封献给城市的情书——《城归何处》。
石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
李昊的《城归何处》令我感动和兴奋,想起了几句话直抒胸臆:借一双眼睛,让你知道世界的精彩;偷一颗心,让你体会城市时代的爱与愁。
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青年规划师李昊基于人文视角,用专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追寻城市魅力,并积极与大众进行对话。这本书是城市规划师对于自身职业的一次创新性探索,也飙到了其对于城市浓厚的人文关怀。
李迪华(一席演讲者,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
“专业而不脱离生活,充满理性也不乏真情实感,平常却能唤起人的共鸣和思考。李昊是一名致敬生命故事的记录者。”
郝景芳(雨果奖获奖作品《北京折叠》作者):
“城市规划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实在是很难有人写的好。李昊的这本书非常难得,十分有趣。他以城市规划师的视角,审视全世界的城市,把专业知识和体育、音乐、电影、娱乐、市井生活结合在一起,有了许多有滋有味的妙趣。相信会是很多人喜欢的一本书。”
梁鸿(《中国在梁庄》作者,乡土文化学者):
“这本书记录下了城市变迁大时代中感性、细腻的一面,从普通人的视角去观察城市化大潮下的个体命运。它是一本面向公众传播城市规划的人文读本,也向每个市民表达了城市规划学的诗意。”
徐腾(一席演讲者,“奶奶庙”网红):
写城市的书多半比较无聊,但是这一本似乎应该除外。相比于要么构建一个宏大的经济体系、要么追溯虚幻的悠久历史,这本书把自己设想成一位陪你走街串巷的小伙伴,告诉你哪些体系和历史如何聚焦成一处处可被感知的细节,而我们和城市的关系,已经全部隐藏在了这些细节之中。
《城归何处》第三次印刷,最近各网店新上的都是限量签名版,数量有限,及时抢购
http://product.dangdang.com/28493647.html
点击小程序购买书籍
https://item.jd.com/12767586.html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书籍
相关阅读内容推荐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城归何处,致敬生命故事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