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文化遗产
微信号 mobiheritage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个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冬天,CHCC团队迎来了又一次项目评优盛典。这是继2015年首次评优活动开展以来的第六个年头,此次评优汇报包含了课题类、规划类、策划类和工程类共20个项目,内容丰富类型全面。和往年不同的是,此次评优活动不局限于仅针对项目成果的汇报方式,大家灵活开放地阐释了项目过程中的感想与心得。与此同时,为积极响应防疫政策,除主会场外还特别设立了两个分会场,以分散参会人员,并线上连线专家团队为每一类项目进行在线点评。
2021年1月27、28日,为期两天的评优活动由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清源视野(北京)文化咨询有限公司两家单位联合举办。
CHCC2020年度项目评优特别邀请专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先生,
清源视野(北京)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魏青先生。
2020年度CHCC评优项目目录
《保护、管理、传承—区域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探索(西藏边境文物总规、西藏革命文物总规、赤峰文物总规串讲)》
汇报人:综合二所 刘业成

《革命文物片区保护管理利用模式探索——以川陕为例》
汇报人:综合一所 于洋
《滇越铁路滇段突出普遍价值研究》
汇报人:遗产研究室 郑楚晗
往期链接:
《厦门中山路片区文旅资源挖掘与活化策划》
汇报人:清源视野 王潇翔
《南诏佛塔典型代表——大理佛图寺塔》
汇报人:综合一所 刁峥
往期链接:
【遗产撷英】宝塔凌苍苍,标出海云长——大理佛图寺塔建造背景与南诏时期佛塔特征
《厦门胡里山炮台的价值提升与规划策略更新》
汇报人:项目部 边如晨
《狮子山楚王陵文物保护与遗址公园改造项目分享》
汇报人:综合二所 徐世超
《永泰庄寨——散布于山野林田间的中国传统家族居防一体建筑》
汇报人:活态遗产工作室 辛欣
《永泰庄寨的保护管理核心路径分析》
汇报人:活态遗产工作室 刘晓蕊
《从价值特征要素入手浅谈永泰庄寨建筑群的保护》
汇报人:活态遗产工作室 李欣宇
《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维修加固与预防性保护初探》
汇报人:综合四所 李进
往期链接:
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 一个老工业厂房的光荣与梦想 | 遗产撷英
《青岛东海饭店修缮设计策略讨论》
汇报人:综合四所 黄雪菲
往期链接:
【重点项目】价值引导下的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工程 ——青岛东海饭店保护修缮方案浅析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实践探索——以鼓浪屿八卦楼建筑与环境提升概念策划与设计为例》
汇报人:综合四所 郝帅
《从勘察到现场–廖宅保护修缮工程实录》
汇报人:综合四所 张光玮、凌璐
《通江红军石刻标语群保护方案分享与探讨》
汇报人:综合一所 李玉敏
《海昏侯墓园保护展示工程方案项目分享》
汇报人:综合二所 李梦静
往期链接:
《东城区历史水系的变迁研究及整治策略》
汇报人:综合二所 李晶
《南禅寺材分°尺度研究与营造做法分析》
汇报人:综合一所 王一臻
《色彩涂层微观分析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汇报人:实验室 蔡孟璇
《文化遗产学术成果的公众转化及线上传播探索——以“佛光重现”系列视频为例》
汇报人:研拓部 顾芸培
往期链接:
专家点评
吕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
“这两天的项目汇报中涉及的问题很广泛,尤其是区域性保护总规特别突出。文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文物如何发挥作用?文物保护单位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如何回应社会的关注与期待?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层次思考规划如何落地,以及如何通过文物保护利用来促进地方发展的问题。
综合性是这次汇报中许多项目的特点。不管是大片区还是小街区,都需要综合地去看历史遗存如何发挥作用,如何把我们的视角传达出去,并与社会各方面的需求相互促进。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魏青
清源视野(北京)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这两天评优比起以往有更大不同。从组织策划方面,不单关注个案的项目成果,而是更鼓励大家从更具体的专题或更整体的线索回顾工作,展现思考的成果。从题材各异的汇报中能看到一波又一波人才的成长,有很好的梯队基础。以往的成功经验、技术能够在新梯队的成长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动,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更可喜的是这次评优展现出很多新的技术领域和日渐成熟的技术体系,并且是这对非常现实的真问题的有效解决之道,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我们还可以面对更多新的挑战。”
刘煜
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
“可以看出大家的工作深度很详实,研究和资料整理一直是我们团队的专长。文物保护工作不仅局限于文物部门,要从更广的角度来思考。从规划到实施,可以借鉴已有的优秀项目,对文物保护单位评估时,为地方提供一个指明轻重缓急的工作纲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必须逐渐打破行业壁垒,不仅是修完一座建筑,还要让社会了解我们做了什么。”
项瑾斐
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近年来大家都有共同的感触,文保项目无论在成果要求还是类型拓展方面都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出现了新方向、新类型,而我们的传统业务也有了新要求、新思考。这两天的活动我们看到了融合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项目,这些成果展现了大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做出的新尝试和更深层次的探讨,非常有启发。另外,看到大家在汇报时对一些项目类型做了精彩的回顾与总结,特别能感受到我们团队这些年的成长。在推广层面,我们开始利用新媒体将研究成果对公众进行转化,大家尝试将专业语境转化为公众语境,将学术性的遗产保护理念和成果向观众呈现,这是非常有意义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张荣
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中心有很多项目都是和多部门合作开展的,比如实验室、研拓部等等。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精确地找出合适的复原、展示方式。我们一直希望可以尝试通过新媒体的方式把我们工作推广出去。推广工作的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开心,我们团队都是文物保护的一线工作人员,大家在新媒体工作中也配合的很好。对于这个团队,之后可以挖掘更大的工作潜力。我们现阶段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合适的表达方式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工作,希望有更多人能参与到保护工作里,同时也希望各部门之间可以建立更广泛的合作关系。”
李建芸
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研拓部主管,“清源文化遗产”媒体负责人
“我们很看重文化遗产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这既包含遗产地作为空间实体的场所资源性质,也包含遗产地所激发内容生产的衍生资源性质。不论从其中哪个角度出发,遗产地都不再被看做静态的存在,而更主动地去参与当代社会生活服务、场所和精神营造、地方文化和历史格局塑造等等。从这些角度出发,我们应该用更宽广的视角去看遗产地的叙事:从在地居民、所在地区、国家以及世界多个层次出发,并且联系运营、品牌、服务、教育、娱乐等不同方面来实现。同时我们也在尝试借助新媒体赋能当地社区,顺应已经逐渐扁平化的传播架构,用‘流量’创造价值。”
结语
最后,我们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先生的点评,为2021年度项目评优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这两天的汇报非常令人鼓舞。汇报的项目涉及到了文物保护的各个环节。除了保持以往的重点与优势,今年无论观念还是方法都有新的东西。虽然项目的类型各异,在保护的观念、区域整合、文物的修缮和利用、技术方法、检测手段、宣传与社会责任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但如何把这么多的资源进一步整合,如何完善自己,并影响行业、促进地方发展,这都是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这两天大家讲到的内容很丰富,涉及到了要用何种方式、基于什么立场和初心来讲述我们所做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地方文化特色等等各种不同的故事,以及如何传递保护与发展的理念。在每个项目的汇报中,我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祝贺大家!”
相关链接:
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2016年度项目评优会简报
*本期文字及专家点评内容整理:方霂橪,蔡孟璇。项目配图均来自汇报人PPT。
本期编辑:顾芸培,排版:顾芸培。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期待不被辜负,惊喜永不缺席——2020收获时节,我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