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重庆广阳岛: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重庆广阳岛: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广阳岛科学开展生态修复,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赵文斌 文

重庆长江段的广阳岛属于江心岛,江心岛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及景观资源独特,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广阳岛生态修复实践,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经济带建设方针上,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修复理念围绕“四个聚焦”

广阳岛是长江上游第一大岛屿,经历过挖山填沟、毁林修路的大开发时期。2018年2月22日,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指出,要认真贯彻长江经济带建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方针,努力把广阳岛打造成为“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广阳岛进入大保护时代。

广阳岛生态修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的工作原则,突出生态功能,彰显风景内涵,精心打造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生动表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要求,建设示范以生态为魂、以风景为象的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重庆广阳岛: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图为广阳岛生态修复总平面图

始终聚焦生命共同体价值理念。生命共同体具有整体系统性、区域条件性、价值性、有限容量性、迁移性、可持续性“六大特性”。整体系统性,要全面统筹考虑生命共同体的所有构成要素;区域条件性,要因地制宜,立足建设区域的生命共同体本底条件来确立建设方案;价值性要以是否满足生物多样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评价指标;有限容量性即一定区域空间的环境容量是有限的,这一有限环境容量可定义为生态区间,生态区间两端的临界点可称之为生态区间极点,生态区间极点既界定了生命共同体的自适弹性区间,也界定了环境容量的限度;迁移性告诉我们要通过保护、修复和建设生态,保护生命共同体的自然价值、增值其自然资本;可持续性,要通过节约资源、防治污染、科技支撑,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重庆广阳岛: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图为生命共同体系统图

重庆广阳岛: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图为生态区间示意图

始终聚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广阳岛是重庆东部槽谷的核心区,是南岸区的核心地带和城市有机组成部分,仅仅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还不能把广阳岛对城市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需要规划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社会影响力大、生态影响力小的项目,推动绿水青山不断升级,永续利用,并结合“生态+农林牧副渔”“生态+智慧”“生态+教育”等多种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路径,破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级多元方程式,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资源增值版的广阳岛生态赋能模式。

始终聚焦“重庆生态岛”生态立意。保护利用好广阳岛优质的生态文化资源,发挥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性联动价值和系统构建作用,就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关系、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具体实践。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道法自然的要求,还广阳岛以宁静,系统开展自然恢复、生态修复,丰富生物多样性,努力做到 “一言一行、一草一木、一锹一土”都聚焦生态、紧扣生态、突出生态,集成创新生态领域的技术、产品、材料、工法,融合生态设施、绿色建筑。

始终聚焦“长江风景眼”风景内涵。广阳岛是长江风景之眼。我们要通过系统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统筹布局长江生态保护展示、大河文明国际交流、巴渝文化传承创新、生态环保智慧应用、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五大功能。透过长江风景眼,共同见证:道法自然,系统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努力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两者有机统一的重庆实践。

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广阳岛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并明确了两个切入点与四大态度。

评价一个生命共同体价值高低主要有两个核心指标:一个是满足生物多样性需求,这既包括满足物种多样性和可持续的种群数量需求,也包括生境类型和结构丰富性要求,而满足这些需求,首先依赖于区域环境的微条件多样化、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量和自然分解能力,同时要防止外来物种、过度开发(35%环境破坏占比)、毁林(30%环境破坏占比)、过度农业(28%环境破坏占比,过度灌溉、超量施肥)和防止污染;另一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既包括优质生态产品的物质需要,也包括优美生态环境的精神需要。

因此,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是指,基于当下人与自然的耦合关系与多重价值需求,在其生态区间内存在一个潜在的全局最优价值点,处于这个全局最优价值点的生命共同体,能长时间稳定维持其结构,并最大化提供当下自然—社会系统所需的核心价值,持续满足生物多样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价值生命共同体。

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的建设,应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以“留水、固土”及“营林或丰草”为两大工作切入点,以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生态为三大工作内容,基于“轻梳理、浅介入、微创修复、系统修复”四大态度,通过“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六大策略,按照“摸清本底、研透雨水、明辨乡苗、找准问题、评估价值、核定目标、分类叠合、系统设计、分项技控、实施管控”十大步骤,抓住58项具体建设指标和42项评价指标,系统保护修复生态斑块、基质、廊道及各类生态要素,通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破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级多元方程式,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综合价值的最优状态,持续满足生物多样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两个切入点。“山水林田湖草”及“土”在生命共同体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水”和“土”是决定生命共同体价值高低的本底条件,“林”或“草”是决定生命共同体价值高低的核心要素,山、田、湖是决定生命共同体价值高低的支撑要素 。“留水、固土”以及“营林”或“丰草”(依地域条件而定)是高价值生命共同体建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之为切入点就抓住了生命共同体建设的牛鼻子。

广阳岛的水资源主要依靠降雨补充,而原有雨水滞蓄系统遭到较大破坏,雨水的自然积存、净化、渗透力较弱。同时,广阳岛原有表土遭到破坏,土壤裸露,土层贫瘠,杂草丛生,生态效益差。由此看出,水和土是决定广阳岛生命共同体价值的第一本底要素,只有以“留水、固土”为生态修复工作的第一切入点,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岛的生态效益基础条件。另外,全岛植被在垂直方向呈现“消落带植物群落—平坝植物群落—山地植物群落”的分区特征,其中消落带植物群落在固坡护岸、提供生物栖息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坝植物群落在营造农田微气候、为生物提供迁徙廊道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山地植物群落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快速恢复生态斑块、生态基质和生态廊道是关键所在,“营林”便是广阳岛生态修复第二切入点。

四大态度。广阳岛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的建设要秉持轻梳理、浅介入、微创修复、系统修复四大态度,尽可能降低在优化过程中对原生自然生态的干扰。在能够实现既定目标的前提下,“轻梳理”应优先于“浅介入”,“浅介入”应优先于“微创修复”,“微创修复”应优先于“系统修复”。

“轻梳理”即基本维持现状地貌与植被,不增加任何设施,只根据生态系统结构对关键要素进行轻微梳理。在广阳岛兔儿坪和广阳湾的湿地保护区域,就采取梳理垃圾、鸟类栖息地等方法进行整体保护,全岛合计保护区域约67%,做到了以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修复目标。“浅介入”即在不改变地貌与植被的基础上,选择影响最小的介入方式少量布局游憩系统和服务设施。在山地充分利用原有上山步道的基础,设置登山步道,在步道两侧适当布置停留点和浅基础休息设施,补种少量植物。“微创修复”即在基本不改变地貌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系统问题与缺陷,主要通过优化植被、局部增加设施等对现状破坏最小的方式进行生态修复。全岛的路边、水边、田边、房边、山脚边等近身区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采用微创修复便可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系统修复”即针对问题较大的生态修复区域,通过调节关键要素的结构与功能,并协调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对广阳岛因修路被破坏的山体、切断的水脉,因建设毁坏的森林、农田、湖塘、草地,以及多个废弃尾矿坑等影响全岛生态结构、内在机理和演替规律的区域进行系统修复。

创新生态修复六大策略十大步骤五种模式

在实践中,广阳岛生态修复总结出了六大策略和十大步骤,并从一期实践中创新出五种生态修复模式。
重庆广阳岛: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图为生态修复六大策略十八项措施图

六大策略。针对广阳岛需要系统修复的区域,按照生命共同体六大基本生态要素,提出“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六大策略,在六大策略框架下结合相关技术措施进行系统修复。

护山。针对广阳岛山体基本完整、局部裸露、边坡突兀的本底条件,采取“保护山体、修补山体、亲进山体”三项措施护山。对山体自然状态完整、没被破坏的部分进行严格保护,尽最大可能保护既有山形地貌;对山体已遭破坏的区域进行山体修补,如山体西头和东头的尾矿坑,采用修建国际会议中心和长江书院两个建筑来修补山体,其他陡坎边坡根据边坡的坡度、高度、土质等情况运用一体化植被再造山体生态修复技术和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来修补山体。

理水。针对广阳岛水体水脉不畅、蓄水不足、自净不良的本底条件,采取“引表蓄流、海绵净化、自然修复”三项措施理水。利用GIS技术,模拟全岛地表径流方式,依据山岭和地形划分雨水分区,遵循地表径流自然蓄存规律,恢复因修路而被切割的水脉,实现雨水的自然流动,再现自然水文循环过程。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技术,恢复湖体湿地、坑塘湿地、小微湿地,结合适当的海绵技术,还原岛内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能力,化解山洪影响,优化提升现有防洪工程,并与消落区治理相结合,建设自然生态岸线。

营林。针对广阳岛林木次生为主、斑秃明显、林貌不佳的本底条件,采取“山林保育、林木增量、林貌提质”三项措施营林。保护岛内原生植物,留足植物自然恢复时间和空间,通过“退耕还林”“治荒还林”“建筑腾地还林”“建筑覆土还林”“崖壁复绿还林”等措施,充分利用现状荒地、散地、边缘地、斑驳地、斑块地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完善全岛斑块、基质、廊道的生态结构,形成“大基质、多廊道、小斑块”交织的网络式森林格局;并按照人的审美要求,加强乔、灌、草、花的层次搭配,增加彩叶林、变叶林、珍木林、长寿林、常绿林等方面的精心设计、精巧搭配,呈现独树成景、片林成景、片色成景的森林生态效果。

疏田。针对广阳岛田地道路围田、土壤贫瘠、半荒半作的本底条件,采取“适地适田、润土润田、耕地作田”三项措施疏田。梳理岛内农田结构布局,努力再现原有水田和小尺度梯田的肌理结构和生态条件,适地适田,并结合现代农业储水、灌溉等技术,恢复部分原有水稻、油菜花、柑橘、向日葵等农作物的种植。建立种植养殖循环系统,将有机物发酵为有机肥,改良农田土壤质量,通过自然、有机的手段进行深耕、培肥和种植、管理,化荒地为良田,构建生态循环的农业模式。

清湖。针对广阳岛湖体湖底淤积、岸线杂乱、水质不佳的本底条件,采取“湖底清理、湖岸修护、湖水净美”三项措施清湖。结合地形和生态需要,在现状水塘基础上增加岛内湖库水面,通过清理湖底、生态防渗、驳岸修复和净化湖水等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使湖塘具备积蓄雨水、农田灌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提升湖塘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

丰草。针对广阳岛草地湿地丰茂、坡岸杂乱、坪坝斑驳的本底条件,采取“适地适草、坡岸织草、平坝覆草”三项措施丰草。对已自然恢复良好的兔儿坪湿地和消落带部分湿地进行整体保护,对高程175米以下部分间断区域,按照自然恢复的方式,人工辅助巴茅、白茅、芦苇等乡土草本,连接群落,提升鸟类栖息地功能;对高程183米~190米的坡岸和环山脚区域,结合现状林木插空织草,留出适宜的透景线;对平坝区域按照生态分区进行覆草,在东岛头原机场的区域恢复约50公顷草地,形成地形平坦、视线开阔的疏林草地效果。

十大步骤。按照十大步骤,逐步分层分项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第一步摸清本底。广阳岛的自然生态本底条件主要研究山、水、林、田、湖、草、动物、气候等生态环境要素的现状特征,历史人文本底条件主要分析地方历史脉络、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文化特色,发展建设本底主要分析现状建筑、道路以及其他相关设施等。

第二步研透雨水。以区域降雨特征与地貌特征为基础,模拟分析降雨—径流过程,确定雨水收集利用方式和暴雨滞蓄、排放方式,指导区域水系统整体布局与要素配置。广阳岛降雨年际不均,月际不均,暴雨强劲。根据GIS模型,全岛可划分为14个排水分区,根据每个排水分区的特征确定分区内的湖面调蓄容积。

第三步明辨乡苗。详细调研区域内典型植被类型和乡土植物品种,明辨各类植被和植物品种的特点和习性,整理区域乡土苗木表,指导乔木、灌木、地被、水生植物在不同场地的品种选择和种植、养护方式。

第四步找准问题。广阳岛主要包括山地、平坝和坡岸三大层次,每个层次的生态修复的重点和难点各不相同。而主要难点是坡岸中的“消落带”、平坝中的“土壤改良”和市政路的绿色化改造、山地中的“坡坎崖”生态修补和生态修复。

第五步评估价值。通过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评估,广阳岛现状整体属于中等价值生命共同体。其中以兔儿坪为代表的4平方公里消落带湿地,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整体景观季相交替明显,生命共同体价值在中与高之间交替,需尊重自然,保护优先,以自然恢复为主;175米高程以上的6平方公里陆地则属于中价值生命共同体,需要保护、修复生态和建设生态。

第六步核定目标。广阳岛的关键指标包括生态容量、森林覆盖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以森林覆盖率为例,结合各类研究及重庆市森林覆盖率要求,以及广阳岛现状植被特征,通过空间潜力的分析与模拟确定未来可达到的森林覆盖率,约为70%。

第七步分类叠合。将上述六大步骤形成的关键结论进行系统叠置分析,以“留水—固土”和“营林—丰草”为切入点,综合解决山、水、林、田、湖、草及土、文化、设施等各个系统的问题,并整体保障各个系统的目标要求,最终形成广阳岛整体布局草案。

第八步系统设计。在整体布局草案的基础上,广阳岛深化设计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原则,首先明确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的四种类型及范围,分别对应四大态度。其中,自然恢复范围6.7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67%;生态修复范围3.3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33%。确定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的四种类型及范围后,因地制宜确立“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生态修复策略。

第九步分项技控。以成熟、成套、低成本为原则精挑细选技术、材料、产品和工法。其中护山技术包括再野化植物群落配置技术、上爬下垂中点缀滴水护坡技术、乡土植物自然演替生态护坡技术等;理水技术包括砂基透气防渗技术、生态草沟技术、雨水花园技术、上湖下库智慧灌溉技术等;营林技术包括林苗草一体化种植技术、林苗复壮技术、病虫害生态管控技术、长管预埋透气监测生态种植技术等;疏田技术包括水田土壤犁底层重构技术、土壤酸碱性调节技术、农业数据监测技术、旱地土壤客土深耕深翻改良技术、绿肥植物培肥土壤技术等;清湖技术包括湖塘底泥改良技术、水下森林栽植技术、水生态食物链修复技术等;丰草技术包括乡土草本抚育回植技术、坡岸草坪冷暖季型混播技术、微地形自然模拟排水技术等。

第十步实施管控。管理先行上建立全方位、成体系、全过程管控机制,精简组织结构管理层级,搭建体系化管控平台,实现多专业协同,多职能管控,扁平化沟通,一中心决策。导则先行上严格制定建设标准与建设导则,编制、评审并宣贯执行《生态修复工程质量标准化手册》。样本先行上,施工过程中的全部主材,必须由项目部组织提供产品样品,经设计、甲方、监理确认并封样,方可进行样板段施工。管理人员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施工样板标准施工,并比照样板进行现场质量管控工作。

广阳岛生态修复一期创新出五种修复模式。

一是示范地:“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模式让“石滩变原乡”。针对示范地场地中山形、水脉被市政路切断,林木被清除,小尺度梯田被破坏,石滩裸露,湖水断流,杂草丛生等系列问题,选择“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模式进行生态修复。通过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6大策略及对应的具体措施和技术,保护完好的山体,修补破坏的山体,铺设步道亲进山体;按照汇水分区引表蓄流、海绵净化湖溪水生态、自然修复湖溪水环境,疏通湖溪水脉;保育已有山林,增加野花、野草、野菜、野果、野灌、野乔等林草覆盖,多维度立体提升林相、草相品质;在被破坏的小尺度梯田区域适当恢复自然水田、海绵水田、自然重力流水田、旱田等田地类型,平整场地中的石滩,就地利用石滩破碎后的石块随形就势砌筑荒石田坎,改良土壤并耕地作田,增加乡村元素,丰富乡村体验,构建一幅原生态巴渝乡村田园风景画,实现“石滩变原乡”的修复目标。

重庆广阳岛: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重庆广阳岛: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图为示范地生态修复后石滩变原乡

二是西岛头:“山—水—林—草”模式让“沙丘变森林”。针对西岛头因取土而破坏的山体、断流的排水沟、缺乏水源补给的堰塞塘、缺乏打理的路边人工林,以及因堆砌建筑材料所形成的卵石沙丘等问题,选择“山—水—林—草”模式进行生态修复。通过护山、理水、营林、丰草4大策略及对应的具体措施和技术,修补破损的山体,恢复山势,改良土壤,利用低洼地设计前置塘、蓄水塘,并通过生态草沟、雨水花园收集山体、山坡的汇水,补植耐瘠薄的植物,形成重庆特有的山地林木葱茏、茂林修竹的森林意境,实现“沙丘变森林”的修复目标。
重庆广阳岛: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图为西岛头生态修复后沙丘变森林

三是东岛头:“水—林—湖—草”模式让“荒地变草场”。针对东岛头地形平坦土壤板结、平地排水难、低洼地蓄水难、杂草入侵等问题,选择“水—林—湖—草”模式进行生态修复。通过理水、营林、清湖、丰草4大策略及对应的具体措施和技术,整理低洼地形成蓄水湖面,调整场地高程,形成缓坡微地形、生态草沟和雨水花园,去除入侵杂草,混播耐践踏的牧草并补种乡土乔木,形成独木成景、片林成景、片色成景的疏林草地场景与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湖景画面,实现“荒地变草场”的修复目标。

重庆广阳岛: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图为东岛头生态修复后荒地变草场

四是广阳营:“水—林—草”模式让“荒地变梅园”。针对广阳营地势平坦,雨水无序排放,古树掩藏,入侵杂草丛生等问题,选择“水-林-草”模式进行生态修复。通过理水、营林、丰草3大策略及对应的具体措施和技术,模拟地表径流方式疏通生态草沟,整理低洼地,形成缓坡微地形,去除入侵杂草,显露古树,补种细叶芒、狼尾草等野化植物,点缀红梅、朱砂梅、美人梅等梅花品种,形成抗战精神与人文情怀结合的高品质休闲场所,实现“荒地变梅园”的修复目标。

重庆广阳岛: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图为广阳营生态修复后荒地变梅园

五是粉黛草田:“田—草”模式让“荒地变草田”。粉黛草田生态修复区位于广阳岛中部运动场东侧,原为一片荒田地。该区域针对地势平坦,土壤裸露,雨水无序排放,入侵杂草丛生等问题,通过“田—草”模式,结合疏田、丰草两大策略与相关技术措施,再现和谐浪漫的疏林缓坡、乡村草田,实现“荒地变草田”的修复目标。
重庆广阳岛: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图为生态修复后荒地变粉黛草田

广阳岛生态修复及规划建设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积极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性整体性价值样本,全面探索长江生态文明的生态、科技、文化、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打造重庆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高地,是长江生态保护与治理的综合实验,为探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提供了当代新范例和新参照。

作者简介

赵文斌

重庆广阳岛总设计师+epc项目总负责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生态景观建设研究院院长、书记

风景园林学博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第九届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

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青年工程师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杰出校友

作者简介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重庆广阳岛: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辑:陈君怡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重庆广阳岛: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重庆广阳岛: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重庆广阳岛: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重庆广阳岛:探索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