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办挂牌成立














































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办挂牌成立
导语
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办挂牌成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城市建设工作作出了系列战略部署和重大安排。2020年,“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遵照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相关要求,在省市委、政府和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京市不断加大城市更新工作力度。尤其是秦淮区先行先试,在深化更新模式上积极探索,在推动人居环境改善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上持续用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4月30日上午,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实体化运作部门——秦淮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规划资源局秦淮分局挂牌成立。秦淮区区委书记,市南部新城开发建设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林涛,市规划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斌,秦淮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泰,区委常委、副区长顾安国出席挂牌仪式,标志着我市城市更新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秦淮区委办、政府办、研究室主要负责同志,市规划资源局办公室、人事处、开发利用处(城市更新处)、交通市政规划处、秦淮分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本次活动。

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办挂牌成立

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办挂牌成立

秦淮区城市更新办设在市规划资源局秦淮分局,采取实体化运作模式,按照“集中统一、协同配合、务实高效”的原则,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区城市更新工作总体谋划、统筹推进工作;建立健全城市更新路径体系,实施项目计划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制定全区城市更新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资金保障计划。负责城市更新政策制定和对接校正。负责城市更新项目任务分解、方案审核、技术管控。负责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实施和管理,汇总监测实施情况,及时沟通、衔接和协调解决城市更新推进问题。负责城市更新项目的督查、考核和奖惩。负责与市规划资源局、市建委、市房产局和市文旅局等市级部门对接,争取政策支持。负责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和活动组织工作;负责城市更新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宣传工作等。

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办挂牌成立
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办挂牌成立

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办挂牌成立

座谈会上,叶斌局长认为,秦淮区作为南京的老城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更新工作,从2006年的“旧城改造”到以“小西湖”为代表的有机更新,反映了秦淮区积极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对历史文化、民生保护、城市特色塑造的重视。当前,在全国特别是南京市发展中更加突出存量土地利用、更加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更加突出市场配置资源、更加突出民生改善导向的背景下,希望秦淮区聚焦综合性和全链条,全面系统地探索实践城市更新工作。通过城市更新工作,取得城市活力(就业、税收)、民生保障、文化传承、多元投资、居民参与、政府角色转换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目标,有效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美丽古都建设;建立健全涵盖从产权调查、规划设计、土地运作、精细建设到产权登记全过程,从资金筹集、资产平衡到长期运营,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到发扬光大等全链条的城市更新制度和做法。林涛书记对区城市更新办挂牌成立表示祝贺,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办挂牌成立



秦淮区石榴新村城市更新项目



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办挂牌成立

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办挂牌成立

石榴新村地块位于秦淮区朝天宫街道,东至丰富路43-51号多层楼房,西至王府大街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南至朝天宫卫生服务中心,北至石榴园,房屋总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权证居民388户,人口约1428人,地块内还涉及1条代征道路和2处不可移动文物。石榴新村的房屋大多是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非成套住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人口增加,又陆续翻建了一批。如今,这些私搭乱建、年久失修的房屋,存在极大的安全及消防隐患,跟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极不相称。作为南京首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石榴新村不再大拆大建,而是政府和居民商量着办,采取原地拆除重建的方式实施,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办实事”。


秦淮区门东小西湖城市更新项目



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办挂牌成立

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办挂牌成立

作为南京市居住类地段城市更新转型示范项目,秦淮区门东小西湖微更新项目按独立院落(幢),采取“公房腾退、私房自我更新、自愿收购或租赁腾迁、厂企房搬迁”方式,进行历史地段人口规模的有效疏减。基于相关职能部门、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相邻产权人及居民代表、微更新申请人、高校技术专家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多方协商平台,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基本原则,采取“一房一策”进行设计,实施“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激发片区活力,已经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秦淮区树德坊城市更新项目



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办挂牌成立

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办挂牌成立

树德坊位于秦淮区淮海路,建于1938—1945年之间,是陈调元旧居,也是我市仅存的几栋“石库门”风格的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09年列入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群,2014年被秦淮区文化局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该区域有4幢二层砖木结构房屋和少数老旧平房,建筑面积约 2144平方米,共有住宅66户、160多人居住在此,曾经是66户居民的“忧心房”。近年来,秦淮区坚持“四原”原则,即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和原样式,在恢复石库门建筑特色的同时,对建筑的抗震构造、木楼面的承载力、木檀条的承载力、混凝土露台的承载力和耐久性等方面进行加固和修缮。去年12月底,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如今,改造后的老房子实现了“颜值和内涵”双提升。


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办挂牌成立



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办挂牌成立

审核:陶乐

审稿:杨丁丁

发布人:潘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全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办挂牌成立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