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群众亲切地称她为“樱桃姑娘”——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德吉

群众亲切地称她为“樱桃姑娘”——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德吉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建立“点对点”抓扶贫产业项目机制,县自然资源局女干部德吉以自己掌握的农业技术,攻克车厘子在海拔4000米的种植技术难关,使得娇贵的车厘子扎根高原、落户尼木,第二年就实现产值19.4万元。2年来,她管理的农业产业园区累计带动贫困户665人次就近务工,劳务分红33万元,她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樱桃姑娘”。
群众亲切地称她为“樱桃姑娘”——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德吉德吉在车厘子大棚里工作

自学种植技术,樱桃树变身“摇钱树”

  尼木县自然条件较差、地理位置偏远、资源禀赋不足,属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当地百姓只能种植青稞等传统农作物。2018年10月,尼木县脱贫摘帽,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县里在尼木乡聂玉村荒地建成吞弥现代农业园区,引入车厘子、葡萄等优质水果以及西红柿、青椒、茄子等蔬菜作物,发展现代农业产业。2019年初,时任县自然资源局干部的德吉,看到资金和技术员紧缺,便从办公室走进温室大棚,负责果菜种植。

  车厘子好吃,树难栽。平时在海拔2000米以下种植,都须精心呵护。何况要在海拔4000米上,难度可想而知。

  在此之前,关于车厘子的高原种植技术,尼木县乃至整个自治区都是一片空白。2019年,园区首次尝试种植车厘子,也聘请了一些专家和技术员,但收效甚微,一棵棵车厘子树无法适应高原环境而奄奄一息。同年11月,德吉临危受命,被调到车厘子大棚,开启了她与车厘子的不解之缘。

  没有任何现成资料,也没有任何种植经验,但德吉并没有退却。接管项目后,她先调查摸清当地水土、气候等情况,再根据种植技术,探索出符合高海拔的车厘子种植方法。那段时间,她一心扑在温室大棚里,宿舍的灯也经常通宵达旦的亮着。

  第一年,没有经验的德吉和同事们尝试借助蜂蜜授粉,但效果不理想。2020年,德吉决定全部采用人工授粉。然而,“车厘子树首次挂果一周之后,原本满树的果实落了一地,我以为是自己管理不善,特别自责。”德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查阅资料,咨询专家,“最后知道这是车厘子树正常的生理落果,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看着一颗颗车厘子像玛瑙宝石般闪耀着光芒,德吉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一年时间,德吉摸清了车厘子休眠、破眠、花期、坐果期浇水施肥、温度湿度、病虫害防治等“性格脾气”,事无巨细地记录在了她的工作手册上。然后凭借自己在西北农林大学读书时的积累,对各类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掌握了车厘子在尼木县种植成活结果的“秘诀”。园区车厘子成活率达85%,2020年实现产值19.4万元,成功扎根高原。

手把手传帮带,教百姓掌握“致富经”

  自2007年大学毕业到县林业绿化局工作以来,德吉有过两年的驻村工作经验。作为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她主要配合村两委负责脱贫攻坚摸底排查,每天走村入户,精准识别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见过了百姓的疾苦,她心中一直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到园区工作后,德吉不仅负责车厘子的日常培育和技术创新,还积极引导村民到园区务工和学习技术,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的“造血”功能,提升尼木县脱贫攻坚质量。

群众亲切地称她为“樱桃姑娘”——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德吉

德吉在车厘子大棚里工作

  旦巴热杰和冲多拉姆都是聂玉村村民。一开始,他们和别的脱贫户一样,在园区务工。后来,德吉发现旦巴热杰踏实肯干,冲多拉姆头脑灵活,就决定培养他们为园区技术骨干。在车厘子树旁,德吉手把手地教他们授粉、施肥、剪枝等。他们不懂汉语,德吉就在每个温室大棚操作按钮旁贴上藏语标签。经过学习培训,旦巴热杰和冲多拉姆掌握了车厘子的日常管理技能,成了德吉的好帮手。同时,德吉还将自己记录的车厘子种植技术方案分享给园区的其他干部学习。

  “在车厘子种植基地,我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种植技术。”冲多拉姆高兴地说。旦巴热杰在园区务工,家庭收入翻了几番,日子也有了奔头,“这些都多亏了我们的‘樱桃姑娘’啊!”

  在蔬菜大棚,德吉将村民平措次仁培养成种植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的致富能手。为了方便农业生产,她还特意跑到拉萨市帮平措次仁办理农机具政策补贴手续,让他以后可以独立承包温室大棚。

  在园区两年多的时间,德吉负责的产业项目实现蔬菜产值60万元和车厘子产值19.4万元,带动贫困户转移就业665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3万元。

  为了充分利用大棚空间,增加经济效益,德吉又发展了葡萄林下蔬菜种植,实现产值6万元。2020年,德吉又迎来了她的新伙伴——1000株金田玫瑰和蜜红。

发挥党员作用,做人民群众“知心人”

  有着12年党龄的德吉,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将自己的党员身份铭记在心。“我被组织选派到园区,做好这份工作是责任,是使命,必须不忘初心。

  德吉的家在拉萨市区,距离尼木县只有3个小时的车程。但车厘子离不开人照顾,两年多来,她很少回家。提到7岁的儿子,德吉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明白儿子的委屈和抱怨,可为了那些贫困的家庭能过上好日子,她只能狠下心。园区刚刚起步,需要她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车厘子种植基地,陪伴她那些不能说话的“孩子”。

  在种植最忙碌的时节,德吉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带领同事们起早贪黑。因为担心娇气的“车厘子”结不了果子,老百姓没有收入,大家投入的血本毁于一旦,她经常辗转反侧,无法安眠。只有看到车厘子卖出去了,她才能放下心里的石头。

  除了种植,德吉还把贫困户当自家人嘘寒问暖,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鼓励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书上学,为他们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但儿子的家长会、运动会、儿童节,她都无奈地缺席了,甚至儿子生病了,也只能打个电话回家,挂掉电话后暗自落泪。德吉留在贫困户和同事们眼中的,永远是奔波的身影和友善的笑容。

  “明年我还要负责管理6个新的温室大棚。”虽然工作量又加大了,但德吉对未来充满希望。她要将车厘子打造成为园区真正的支柱产业,继续谋划园区下一步的发展壮大。德吉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将更重,“不过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我们和百姓一起加倍努力,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群众亲切地称她为“樱桃姑娘”——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德吉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记者:杨旋
编辑:李宝利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群众亲切地称她为“樱桃姑娘”——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德吉
群众亲切地称她为“樱桃姑娘”——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德吉
群众亲切地称她为“樱桃姑娘”——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德吉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群众亲切地称她为“樱桃姑娘”——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德吉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