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三次强调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及相关部门积极落实调控政策的影响,大宗矿产品市场继5月10日冲高回落后,19日全线大跌。直到5月28日,传言美国将提出总规模高达6万亿美元的2022财年财政预算方案,市场方止跌回升。
近3周来的行情不是一次简单的回调,这意味着,全球大宗矿产品飙升行情已经进入下半场。此后,一路向上的浩荡景象或将不再,上涨过程中的顿挫甚至暴跌也可能时常出现。在新冠疫情不发生大范围反复的前提下,一旦全球主要经济体开启加息周期,大宗矿产品价格将加速赶顶,直到某一天,本轮持续飙升的行情戛然而止。
关于本轮大宗矿产品飙升行情的成因,有人认为去年缘于各国推出刺激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今年缘于经济复苏;有人认为由于美元区、欧元区货币超发,通货膨胀加剧并向全球传导和辐射;还有人认为投机炒作效应明显。多种归因都有道理,其共同点是,本轮行情由应对新冠疫情变化所引发。
在上半场,涨升更像暴跌后的反弹行情,应对着力点在实业领域供需关系的恢复。到了行情下半场,矿产品供需关系基本恢复到疫情以前的水平,溢价动力主要来自通货膨胀及其市场预期,防范金融风险及其引发的社会风险成为首要目标。
因此我们看到,虽然国内外大宗矿产品市场表现几乎同步,但在行情发展程度和应对力度上还是有所区别。中国率先战胜疫情,进入行情下半场,调控措施在生产、销售和金融领域多管齐下。西方发达国家则还在努力控制疫情,大宗矿产品需求基本恢复,但供给还没有跟上,收紧货币政策恐怕需要等上一段较长的时间。
总体看,本轮大宗矿产品价格飙升行情是应对新冠疫情的反射,本质上是人类经历一场灾难后的恢复性行情,价格最终会随着疫情结束逐步回复正常。但未来由于供需关系不同,各类矿产品将改变齐跌共涨的格局,走向分化。
由中国国内定价的钢铁、煤炭等传统高碳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加上调控工具丰富且立竿见影,飙升行情已进入尾声。
铁矿石由于中国和主要进口国家澳大利亚之间的经贸摩擦,存在诸多变数,前景不明。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有足够的应对手段,不会发生某些国家盼望的所谓“超级行情”。
影响原油价格的国际因素众多,但石油主产国的储备和增产能力可以随时调用,成为原油行情趋向平稳的“定海神针”。
唯一明确看多的是有色金属行业。受新能源产业旺盛需求的激励,铜、铝、铅、锌、锂、镍、钴等有色金属的恢复性行情,很可能接续新需求扩张的行情,从而走得更远。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产经观察员:刘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大宗矿产品飙升进入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