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幸好听了你们的话,及时搬出来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迎着村里几位干部和市规划资源局临安青山所所长骆君一行上门关切的目光,老潘有些不好意思,几天前干部们劝他撤离时“骂骂咧咧、不肯搬”的态度一去不复返,换成了一脸憨厚的笑容,“谢谢”说个不停。
7月22日,台风“烟花”从海上逼近浙江,当日下午省、市防台工作会议结束后,市规划资源局紧急部署,要求各分局从最坏处着想,做最充分的准备,紧密排查,及时发布预警,撤离受威胁群众,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接到任务的临安分局马上行动起来。老潘家位于青山湖街道青南村,今年汛前青山资源所在日常排查过程中发现该屋后边坡存在安全隐患。为确保安全,他和紧连的弟弟家作为“隐患点”成为临安分局认定的重点撤离对象。可不管街道、青山所和村干部怎么上门劝说,老潘就是不肯搬:“我住了这么久了都没出过事……”甚至给村干部们“撂下”话,“你们走,我真死了跟你们没关系……”
这可难坏了负责风险巡查的网格员和村干部。最终,还是街道领导和青山所同志带上村干部一同上门,仔仔细细给老潘解释了他家屋后山体的危险程度,并承诺帮他找到一处空置的房子搬出他所有的家具,老潘才终于同意了搬出。
“老潘舍不得家里的贵重物品,我们能理解,可是巡查时就发现屋后山体有裂缝,有水渗进来,这么明显的险情面前,大家最终就算是抬也要把他从家里抬出来的。”村干部刘洪奎感慨地说。
协助老潘撤离并安顿好他的生活后,临安分局持续派出技术人员和村里一天三班倒,对老潘房前屋后进行巡查,“技术人员判断会出事,没想到今天上午屋后真的发生了塌方,不仅泥浆冲进了他的家,滚石还把他家的墙砸了个大洞。”听着村干部徐连明的叙述,老潘脸上浮现惊恐的表情,连连说,“幸好啊,幸好……”
记者了解到,迎接台风“烟花”的挑战,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从传统防灾到数字防控,实现多跨协同、整体智治的地质灾害管理防控新模式。截至25日,临安区地质灾害精细化管理系统累计发出预警点位283处,涉及930户2640人;累计排查风险区1536处,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点和应急处置点共1933处(含重复排查)。
“这是一处典型的地灾‘隐患点’成功避险案例,基础是临安的地质灾害风险点、隐患点‘双控’工作扎实,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基层干部迎难而上、尽职守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心。”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在此提醒广大群众,台风天,一定要听从指挥,应撤尽撤,爱惜生命。
记者了解到,目前临安18个乡镇已完成对“所有人居住的斜坡”地灾风险点、隐患点情况普查,基本摸清全区灾害风险底数,并按照极高、高、中、低4个等级划分风险区,纳入临安区地质灾害管控应用系统闭环管理。
目前,该系统已实现基础数据多部门共享、预警信息多层级推送、灾险情处置多部门协同,并通过打造风险区日常管控、战时预警提醒、应急处置指挥、灾后分析反演等应用场景,逐步形成相互支撑、高度融合、快速反应的防灾工作体系,向全省输出地灾“双控”杭州样板。自2020年投入运行以来,有效预警地质灾害133起,有效管控率提升至72.4%。
来源:杭+新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次“苦”劝,救了村民性命!他们这么做,获得了最真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