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云南青海甘肃多举措开展地灾防治

云南青海甘肃多举措开展地灾防治

云南厅:提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近一段时间,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积极开展汛期地灾防治,严格落实《云南省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的各项工作。

  《方案》指出,要筑牢群测群防与科技防灾手段并重的防御网络体系,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提升“气象条件+地质地理+人为扰动”耦合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

  按照《方案》要求,云南厅大力开展宣传培训与应急演练,切实加强全员防灾意识,提高群众临灾避险能力。要组织每个地灾隐患点附近受威胁或影响的群众,至少开展1次应急避险演练,让群众熟知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和安全避险场所。强化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诱发地灾的防范应对。在地灾易发区域内从事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农村建房等人为活动,防治主体应当依法依规落实地灾危险性评估,加强隐患排查巡查核查,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措施,采取提前避让或综合治理。积极探索开展“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年内在2个~3个县开展“双控”管理试点。

  据介绍,云南厅将继续推进全省地灾隐患识别中心建设,尽早突破防灾减灾瓶颈。通过高精度遥感+InSAR的“普查”、机载LiDAR+无人机航拍的“详查”、地面调查核实的“核查”,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三查”体系,精准发现高隐蔽性环境下的重大地灾隐患,使防灾关口进一步前移。


青海厅:加强重点地区和时段地灾防治

  为切实加强全省地灾防治,青海省自然资源厅近日对重点地区和重点时段地灾防治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

  一是加强地方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地灾防治责任,从政府层面统筹安排部署,全面细化梳理和落实各部门分工和任务,明确应急管理、自然资源、交通、水利、气象等部门联动机制。

  二是加强重点地灾隐患点防范。对明确的361处重大地灾隐患点,按照“一点一策”的要求制定通俗、易懂、有效的防灾预案,对提出的防治措施逐一核查落实。组织好地灾应急值守,24小时坚守岗位并保持值班电话通信畅通。

  三是加强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所有地灾隐患点进行全面核查,逐一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明确灾害前兆、监测方法、报警方式、避险路线等,确定群测群防员。同时,对旅游区、在建工程工地等临时居住点周边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斜坡、陡崖、沟谷给予重点关注。组织自然资源、住建、交通、水利、旅游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开展全面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隐患立即落实防范措施。

  四是加强切坡建房引发地灾防治工作。按照分类处置原则,对风险程度高、工程治理费用远高于移民搬迁费用,适宜搬迁避让的,结合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鼓励和引导受威胁群众避险搬迁,异地安置。对于威胁人数较多、造成潜在经济损失较大,适宜工程治理的,申请地灾治理项目,开展工程治理。对安全风险较小、零散型的切坡建房,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村民采取削坡减载、边坡支护等简单工程手段自治或降险处理。对暂不具备整治条件的,安排专业队伍对排查出的隐患点进行核查,并指导落实防治措施,以减轻地灾危害程度。


甘肃厅:织牢“防护网” 压实“责任链”

  目前,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入关键期,防灾减灾形势极为严峻。为应对主汛期强降雨天气,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保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地灾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通知》要求,组织力量,加快节奏、加大力度对辖区内所有隐患点开展地灾隐患排查。对辖区内学校、集镇、村庄等人口密集重点区域以及房前、屋后、公路切坡段高陡边坡重点地段,进一步开展拉网式排查。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对有可能遭遇强降雨的区段加大排查力度,在逐一查明各灾害隐患点变化发展情况,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做好风险评估和查漏补缺,确保不留死角。对排查出的各类地灾隐患,要动态研判发展变化趋势,及时进行针对性布防,抓紧建立台账,逐一落实防灾避险预案,确保对隐患掌控到位,严防地灾造成人员伤亡。要充分发挥县区驻守技术人员和群测群防员力量,对有成灾迹象的,要果断组织群众提前撤离转移,宁可空防,不可漏防,变被动防灾为主动避灾,变临灾避险为提前避让。

  《通知》强调,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领导带班制度,及时准确报送地灾灾情险情及相关信息。进一步简化报送流程,按照发生事件所在地为兰州市(5区内)的要在1小时内报送,发生事件所在地为市(州)政府所在地的要在2小时内报送,发生事件所在地为其他市县(区)的要在3小时内报送的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报送信息。要充分利用降雨间歇期,组织“回头看”,认真梳理分析前期地灾防范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立行立改。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云南青海甘肃多举措开展地灾防治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记者:宋红霞 王丽华 王锋

通讯员:周赵兴
编辑:李宝利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云南青海甘肃多举措开展地灾防治
云南青海甘肃多举措开展地灾防治
云南青海甘肃多举措开展地灾防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云南青海甘肃多举措开展地灾防治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