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北京总规和核心区控规的要求,北京市委积极推动核心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北京市东城区把崇雍大街环境整治提升作为重要抓手,开展具体实践。在东城区委区政府的委托下,中规院于2018年开展了崇雍大街街区更新的规划设计工作,经过三年的耕耘实践,2019年9月,崇雍大街(雍和宫大街段)作为示范段率先完成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打造了“慢街素院”的城市风貌,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总结、推广雍和宫大街经验基础上,2020年继续开展东四南、北大街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塑造“京韵、大市、银街”的城市风貌。日前,东四南、北大街区段和东单北大街提升工程基本完工,实现了建筑、交通、景观、市政等多维度的综合更新,在文化传承、共同缔造、匠心营造、精细设计、共建机制等方面有了新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挖掘文化,传承崇雍文化精华。扩大老建筑风貌考证渠道,搜集老照片、老电影、老新闻等历史资料,通过标识牌,构筑物提示等方式,对历史信息进行标识,丰富东四南北大街空间改造背后的文化内涵;
进一步推进公众参与,开展生动鲜活的共同缔造。在深入居民举办设计方案公众评议会的基础上,开展“东四的印记”老照片回顾展,充分唤起本地居民的归属感;
进一步传承匠心,重塑市井东四多元风貌。延续东四南北大街形成的“北古南新、多元并存”的风貌肌理,梳理传统、民国、新中式、现代等四种建筑立面设计风格,采取沿街建筑“一家一设计,一户一方案”措施,让商户居民根据各自所需选择菜单实现自主设计;
进一步系统施治,集合优势力量开展精细设计,塑造“东四八景”街道文化景观,积极落实“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的绿色交通理念,优化街道断面,同时运用“多杆合一、多箱并集”等技术手段扩容人行空间,保障人行通行空间,联合东城书法家协会、街道办事处、责任规划师团队、中央美院、广告设计公司等优秀力量,对几百家商户的牌匾进行一对一设计,开展橱窗提升计划,植入四合院文化公共艺术品,提升街道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气息;
进一步创新机制,探索统规自建有机更新范式,对具有自我更新意愿的相关主体,项目组对其更新方案从街道整体风貌角度进行把关,并开展了共同出资的可持续更新模式探索。
崇雍大街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街区更新工程,东城区主动作为,立足于大街功能定位与现状问题,在东城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整体统筹和中规院的总体规划下,规自分局、城管委、京诚集团、园林局、文物局、房管所等多个部门和北新桥、东四、朝阳门、建国门等多个街道,大家形成合力,坚持谋定后动、多措并举、创新示范,以“修旧如旧”的“绣花”功夫,赋予老街历史文化内涵,让老街重现古都历史风韵,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藉此老街重焕新生的机会,China-Up记者采访了负责指导崇雍大街街区更新规划设计工作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凯院长,请他就整体工作做了介绍并畅谈了心得感悟,欢迎分享。
China-Up:《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这是“城市更新”首次作为一项重大整体决策部署被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城市更新”已成为新时期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和抓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能否请您谈一谈对北京城市更新及老城保护工作的理解与建议,谢谢。
王凯:随着存量规划时代的到来,老城更新也逐步成为城市工作的重心,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实践。2016年,新版北京总规明确提出“老城不能再拆了”,同时提出了减量发展的要求。在落实新总规的背景下,北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开展了“疏解整治促提升”、微更新等一系列工作。
谈四点理解:
• 北京老城的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过去一些年我们习惯于环境整治短期见效,老城复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级政府要建立起打持久战的思想,贵在久久为功。
• 北京老城的更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应当系统施治,从交通、景观、市政、业态、建筑风貌、公共设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东四北大街景观-1
• 北京老城的更新是一个民生工程,要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针对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房价高涨等问题,提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策略,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城市的治理水平,让老百姓能够实实在在的有获得感。
• 北京老城的更新是一个文化弘扬工程,要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上升到文化自觉的高度,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更深刻地去挖掘和认识其历史文化价值,逐步重塑北京老城的文化“金名片”。
东四北大街景观-2
China-Up:一条崇雍街,千年北京城。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是住建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目标任务之一。能否请您从这方面谈一谈崇雍大街改造的重要意义及可供全国其他城市值得借鉴的经验,谢谢。
王凯:近年来,住建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在改善城市生态本底和城市公共环境、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推动老旧城区改造更新、传承历史文化、改善城市风貌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探索。
老城更新需要梳理历史文化资源、针对历史文化价值进行提炼,在深刻解析区段文化基因的基础上,与古为新,在传承中创新。崇雍大街顾名思义,北起雍和宫,南至崇文门,是元代以来北京内城重要的南北通衢,也是与中轴线平行的东城空间脊梁。对崇雍大街的保护更新,不仅进一步擦亮了历史文化金名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探索了系统解决问题的路径,从整体角度、用系统思维来推动崇雍大街的保护更新。
文化空间修复节点:贝子奕谟府邸遗存咏竹亭
首先是坚持文化引领,项目组对大街历史文化沿革与脉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提出历史文化保护与展示结构、针对具体的工程方案给出明确的文化展示方法指引,在大街上选取潜力空间通过景观塑造、风貌再现等方式营造一系列文化景观节点展示文化内涵。在以文化为主线,充分彰显大街的历史文化特质的基础上,鼓励老字号的经营,鼓励文化类新型业态的引入。尊重崇雍大街历经朝代更迭、历史信息层叠的真实性,对建筑的修缮进行分类指导。
东四北大街492号精时钟表店
同时,采用了共同缔造的方式,与居民一起修房子、做设计,把老北京的文化韵味做出来了,体现了街区更新工作中的文化性、生活性、人民性,也体现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对全国历史文化地区的保护传承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China-Up:蔡奇书记在进行北京老城街区更新调研时曾指出:“要以崇雍大街和什刹海地区为样本推进街区更新”。崇雍大街历经三年升级改造焕新亮相,已成为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更新中的标杆型项目。在整治提升工作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不同的管理和实施部门,其中中规院团队作为主责设计单位有哪些工作经验、工作模式可以广泛推广借鉴?谢谢您。
王凯:随着北京市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渐在实践中形成了从“街巷整治”走向“街区更新”的理念,我们中规院团队也就担负起探索从“百街千巷”整治走向“街区更新”工作新范式的使命。
景观小品-1
在工作组织方面,我们强调要搭建一个“政府统筹、专业协作、部门联动”的工作平台。通过城市设计统筹建筑、景观、交通等专业团队,通过设计单位、城管委、规自分局、街道办等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在实施过程中,东城区政府成立了崇雍大街项目指挥部,区级领导担任指挥长,成员单位是沿街街道办、规土分局、城管委、园林局等,指挥部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发挥了整体统筹作用。
景观小品-2
在机制设置方面,我们建立了长效管控机制。在前期重点编制了“崇雍大街城市设计导则”,分别从院落、建筑立面、公共空间设计三个方面,提供了系统性引导和管控的技术依据;结合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统规自建模式的配套资金、财税政策建议,探索私房维修资金配比政策、许可经营政策、业态管控与提升配套政策等;探索对居民自行修缮行为“以奖代补”、“资金配比”等机制创新,以激发街区自主有机更新的动力。
景观小品-3
China-Up:崇雍大街具有较强公共性与商业性,涉及大量原住居民、商户、游客以及各类产权单位,在整治提升过程中您认为如何最大限度协调保障各方利益,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规划理念?谢谢。
王凯:首先我们开展了全过程公众参与,广泛地征求居民、商户、访客、相关管理部门等多方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也通过举办“认领街道”工作营和公共空间设计竞赛,吸纳社会多方专家、设计团队意见,尽可能在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众创共谋,形成共识,激发全社会对老城保护、对崇雍大街复兴工作的关注。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提出统规统建和统规自建相结合的方式,近期统规统建,远期统规自建,探索了在总体风格把控基础上的菜单式选择方法,让在地居民、商户等多元主体深入参与到个性化的方案设计中。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门、窗等要素的样式,既充分发挥商户等主体的积极性,又在城市设计导则指引下实现多元化的建筑风格和手法。
景观小品-4
另外,对于业态的优化提升把握好以民生为本的原则,保障像药店、水果店、小超市等这些便民服务业态的供给,保证周边居民生活的便利性。还根据老百姓的需要引导植入必要的便民服务功能和特色老字号文化业态。
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居民、商户和访客的一致认可,人民群众获得感得到了显著提高,街道和社区的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升。
China-Up:中规院近年来在城市更新方面做了大量实践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能否请您结合实践谈一谈对这项工作的思考和展望,谢谢。
王凯:我国城市发展已经从过去以发展新区、工业区和开发房地产为代表的大规模建设时代,转入品质提升、从量到质的发展阶段。以人民为中心的人居环境的建设规划工作呼应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也是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规院团队近年来在海口、泉州、济南等地的城市更新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在贯彻中央关于城市转型发展的总要求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老城保护和复兴要系统性地解决复杂问题,就必须把握“一个整体”的方法,站在更为全面的技术角度来进行综合提升,也就意味着需要系统谋划、专业综合、多方协同,希望大家继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更新方法和经验,整体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走出一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高水平可持续治理的特色之路。
China-Up: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延伸链接>>>
天地之间:崇雍大街街道景观提升设计
我们在雍和宫大街的500天(二)

文风京韵,大市银街——北京崇雍大街街区更新城市设计实践

雍容流年 天地日新丨雍和宫大街综合环境整治全记录

我们在雍和宫大街的493天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京韵流长 大市新生│China-Up人物专访:王凯:“以人民为中心”,匠心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