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智源
协同之脊
——无锡梁溪科技城概
念规划与核心区城市设计
梁溪科技城位于无锡市梁溪区北部,处在梁溪、惠山和锡山区三区交界区域。这里是无锡市历史城区所在之处,京杭运河穿城而过,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区内建成度高,人口密度大,是无锡的老城区和传统市中心。
为推动无锡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行动的国家典范,推进无锡市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将梁溪科技城打造成为一座绿色发展的生态之城、科技人文的智慧之城、产城融合的创新之城和以人为本的幸福之城,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开展《无锡梁溪科技城概念规划与核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活动。2021年8月1日,方案评审会在无锡市举行,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肃木丁建筑设计咨询(深圳)有限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物业顾问(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体赢得第一名。
其他竞赛评选单位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l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l 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意厦国际规划设计(北京)有限公司联合体

项目鸟瞰效果图
历经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无锡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 ,人均GDP 全国排名第二, 已发展成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传感网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支撑节点。
无锡梁溪科技城位于三区交界的城北交通门户地带,也是老城中心的边缘地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和科创共同体的建设大背景下,梁溪科技依托铁路枢纽和高速门户区位,迫切需要统筹谋划城市服务功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存量更新带动增量发展,引领无锡新一轮产业、城市高质量发展转变。

梁溪科技城价值坐标
区域协同、创新驱动、迭代更新,是场地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三个非常重要的发展理念。我们希望抓取梁溪科技城跨三区行政边界、促新旧动能转换、土地增存量并举的特征,打造‘创享智源,协同之脊”’,为科技城建立有迹可循的科学发展框架和路径。

区域网络化协同,从产业链协作到创新产业圈的融合
南北纵贯、两点带动的复合生长结构,
是梁溪科技城的最优选择:
-企业持续创新的加速器-
-区域产业协同的服务核-
-蓝绿人文交织的未来城-


项目总平面图
[ 六大创新聚落 ]
Six Innovation Clusters
精准描绘梁溪未来产业图谱,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产业培育、成本迭代的产业功能体系,是实现产城适配、创新驱动的关键。
设计团队依据产业的规模和区域竞合成长性,聚焦产业与多类型成长空间需求,在核心区打造六大创新聚落,对科技产业和科创人才创造持续的吸引力。

六大创新聚落
多元产业载体,为产业培育提供了恰如其分的生长空间选择。


创智小镇:中小企业创新孵化中心

创智水廊:承接传统制造业升级的高效生产单元

欢乐港湾:城市综合服务走廊
[ 中央公园活力带 ]
Central Park Vitality Belt
设计团队将功能单一的中央公园重塑为一条糅合了生态景观、公共生活与科技创新的中央公园活力带,将最大化公共服务品质内容和辐射价值。

中央公园活力带
改变以马路为导向的传统发展模式,以水空间为载体重塑梁溪科技城的万象生境。

公共活力节点

生态湿地公园

中央艺湖公园

社区水公园
[ 聚焦实施、迭代进化 ]
Focus on implementation, iterative evolution
规划着眼实际,提出可控可持续的渐进式更新策略。同时预设新基建空间框架,构筑万物互联智慧城市底盘。

万物互联的智慧城市
近期,保留优质企业集中的厂区,作为企业过渡及成长的起点,创智小镇同步建设,低密度、低强度的开发模式吸纳成长型企业,成为产业创新的孵化器。

创智小镇
中期,伴随老企业外迁及企业迁入,产业模块功能置换升级,新平台应运而生。

湿地围院
远期,更多外部企业与人才入驻绿林工坊,成为交互共融、协同创新的企业成长花园。

绿林工坊
“ 南北纵贯、两点带动
复合发展、协同之脊 ”
这是一次在三区交界老城边缘、过去被遗忘之地的探索与重塑。以南北轴向的复合生长结构支撑,科技与创意在这里酝酿、流动和生长,如同那细密而悠长的水脉,反哺着这座城市,链接创新与成长,容纳智慧及繁华,成为一座新的生机之城。

项目鸟瞰效果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UPDIS共同城市):深规院+肃木丁+Savills联合体赢得无锡梁溪科技城概念规划与核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