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系列谈 | 创新科学技术 支撑绿色发展 让人与自然更和谐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系列谈 | 创新科学技术 支撑绿色发展 让人与自然更和谐
创新科学技术 支撑绿色发展 让人与自然更和谐
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所长  黄大吉
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新时代做好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

  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四所”),是自然资源部直属的公益性海洋科学研究机构,由自然资源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加挂“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牌子,与广西海洋发展研究院,实行“一个机构、一套班子、一体管理”。海洋四所于2017年1月获批成立,2017年6月筹建,2017年10月开工建设,2018年9月揭牌,2020年1月正式运行。作为海洋四所的首任所长,我就以下两个问题谈谈认识。

建设什么样的部区共建研究所

  科研机构的特色由其承担的职责使命决定,海洋四所单位的属性有以下三个特点:

  特点一:部属研究所。海洋四所是自然资源部直属科研单位,需要为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特别是要为履行海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与修复职责提供科技支撑。

  特点二:国际交流合作。海洋四所同时加挂“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牌子,需要在上级的领导下,组织协调部属各单位面向东盟国家的海洋科技交流合作,并联合部外系统,形成步调一致、体现国家意志的中国—东盟海洋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和机制。

  特点三:部区共建研究所。海洋四所是自然资源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的科研单位,需要为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基于单位属性,科学理论、技术攻关、应用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考虑,贯彻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合作发展的理念,海洋四所的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如下: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立足北部湾、辐射东南亚,肩负着服务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践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助力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重使命。聚焦支撑北部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交流合作两个中心任务。以“1+2+N”模式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其中“1”是以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为核心的一项科学研究;“2”是以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预测技术,海洋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及其智慧应用为重点的两项技术攻关;“N”是以海岸带综合治理、海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海洋灾害监测预警与防灾减灾、海洋经济发展与规划等为突破口的若干项应用服务。努力创建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构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实践示范区,担当传播海洋生态文明的国际使者。

如何建设部区共建研究所

  一个新的科研机构,尤其是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科研机构,如何建设并快速成长为国际优秀的科研机构?在诸多影响优秀科研机构的因素中,最核心因素是人。围绕着如何集聚人才、使用人才、培育人才,海洋四所打出“事业为上、待遇适中、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是根本”的组合拳。

  首先是事业为上,提出以建设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为核心的优秀研究所为愿景。从科学研究角度来看,北部湾是全国11个沿海省(区、市)中生态环境保护得最好的区域,保存着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红树林、最大的亚热带海草床和唯一的古火山岛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是开展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理想场所。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北部湾正在成为我国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经历着一场以“向海经济”为特色、前所未有的经济社会巨变。北部湾在拥抱经济高速发展机遇的同时,又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如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老路,探索“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的发展与保护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特别是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来支撑引领北部湾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开展以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既体现科学研究自身的前沿性,又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是聚集海洋科技人才的良好事业愿景。

  其次是待遇适中,提出不低于国内沿海地区60%的具有可比性的待遇。待遇是聚集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过低的待遇难以集聚优秀人才,过高的待遇对于地处广西的海洋四所又难以承受。因此,海洋四所提出与国内沿海地区具有可比性的适中待遇,同时,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通过科技支撑和助力北部湾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从而获得一定的回报并提高待遇。

  第三是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是基本,提出营造服务科研工作的良好科研生态环境。从长远来看,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是一个优秀研究所的根本,它由一系列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管理服务规章、团结协作的人文精神组成。作为一个新的科研机构,只要开好头、起好步,同时久久为功,完全能营造好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

  最后,无论是事业、待遇和科研环境,都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在自然资源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海洋四所已获批一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一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一个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共建科教融合创新平台,特别是海洋四所正在牵头组建广西海洋实验室。海洋四所将以这些平台建设为抓手,打好“事业为上、待遇适中、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是根本”组合拳,全面建设以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为特色的世界级海洋研究所。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系列谈 | 创新科学技术 支撑绿色发展 让人与自然更和谐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编辑:李卓聪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系列谈 | 创新科学技术 支撑绿色发展 让人与自然更和谐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系列谈 | 创新科学技术 支撑绿色发展 让人与自然更和谐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系列谈 | 创新科学技术 支撑绿色发展 让人与自然更和谐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系列谈 | 创新科学技术 支撑绿色发展 让人与自然更和谐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