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青史如鉴耀千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青史如鉴耀千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随着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修编及实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不断探索和实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


70年来,伴随着伟大祖国的复兴之路,北京逐步发展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那么,北京城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如今的模样?面对新时期、新阶段,首都城市发展又面临哪些新挑战、新问题、新机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思考未来。


“北京城市故实”专题立足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从城乡规划、自然资源、建筑工程、市政交通、文化生活五个方面,按照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1949-1978)、改革开放后的30年(1979-2012)、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至今)三个阶段,讲述北京城市“故实”(注:“故实”指有历史意义的事实),带您重温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故事,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之路和辉煌成就。


2021年6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喜庆时刻,一座庄重大气的红色新地标——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首都北京正式开馆。这是我国第一座以党史为主线、全景式展示党矢志不渝奋斗之路的永久性展馆。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浓缩定格,启迪当下,昭示未来。

青史如鉴耀千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位于北京朝阳区北辰东路与大屯北路交会处(总台央视记者王萌萌拍摄)


01

建设背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决议建设一座纪念建党100周年的经典建筑,作为展示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的精神殿堂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从而激励人民认识党、学习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自2018年9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于2021年5月5日竣工落成。6月18日开馆并举行开幕式,自6月19日起组织专场参观,7月15日起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三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指导下,各参建单位和有关方面艰苦奋战、顽强拼搏,协同攻关、精益求精,共同完成了这座展示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的精神殿堂。


在方案设计阶段,7家国内顶级设计单位接到了任务,大多数都由院士领衔,组建最强队伍参与设计方案投标。经过数轮竞争选拔、深化设计,3家单位的方案进入最终比选阶段。最终,60多年前曾设计了人民大会堂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方案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主设计单位。


2018年8月26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奠基仪式。9月10日,工程正式开工。此时,距离党的百年华诞,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承载重大使命的工程,对于所有参建单位来说都是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建设是项系统工程,先后有200多家单位、近5万人直接参与。从组织到协调,从设计到施工,从生产到运输,从安装到呈现,有关部门和参建单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青史如鉴耀千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建筑鸟瞰(图片来源:“北京建院”微信公众号)


02

建筑设计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大屯路与北辰东路交叉口西北角,坐落于文化建筑群之中,北侧有建成的中国科技馆,西侧毗邻同步建设的中国工艺美术馆。


从空中俯瞰这座大气恢弘的展馆,整体呈现“工”字形,寓意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外观采用传统的柱廊式结构,充分传承中华建筑方正端庄、质朴大气的传统精髓。


展馆东西两面立有28根廊柱,象征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南北两面各6根廊柱,体现美好的愿望和寄托,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勇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昂扬风貌。

青史如鉴耀千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建筑外观(图片来源:“北京建院”微信公众号)


展览馆总建筑面积147044平方米,高50.5米,地上7层,地下3层,主要涵盖陈列展览、展陈预备、教育与服务设施、政党交流中心、藏品库房与藏品技术、业务研究用房、后勤保障、集散广场与配套服务设施、安全保卫用房等功能。


展览馆布局中心对称,层次分明,空间恢宏大气。建筑采用传统柱廊式结构,承袭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开国经典建筑的文化基因,通过厚重的实墙和挺拔的柱廊承托顶冠,形成简约、大气、质朴的建筑意向。建筑细节造型上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内部结构符合时代对展览馆的功能要求,尽最大可能突出了展览空间,实现纪念性、传承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结合。

青史如鉴耀千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建筑立面(图片来源:“北京建院”微信公众号)


根据展览建筑需呈现的内容连续、专题繁多、人流持续的特点,设计上采取展厅平面标高逐级提升、循环向上的组织方式,既带来独特的观展体验,又提高了展陈空间的使用效率。


在建筑建造技术上,工整的模式充分体现了建筑的庄重感。双轴线对称的形式使建筑更具有中国传统精神。建筑主入口位于东西向轴线,这条轴线具有导向型、对称性的特点;另外一条轴线位于由南向北、由低到高向上的一条动线上,这条轴线具有非常强大的感染力,人们在向上一层层行进中会产生一种仪式感、崇敬感。

青史如鉴耀千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建筑细部(图片来源:“北京建院”微信公众号)


展陈功能是向观众展示党的百年历史、体现建筑内涵的核心要素。通过采用符合现代展陈理念的连续展陈流线的设计,组织了一条螺旋上升、循环向上的参观流线,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观展效果。参观流线从一层前厅开始,顺时针循环观展之后,沿着中轴线上的台阶和扶梯转换标高,通过逐渐的空间转换,形成层层递进、由下而上的展览动线,这种组织方式也象征着螺旋上升的革命道路不断走向新高度。


在加强对外交流、接待的使用功能方面,建筑首层设置了供序厅举行重要活动时配备的五间休息室,六层设置了可供1000人举行大型交流活动的红色大厅,周围配有三间休息室,针对不同区域的功能房间,设计了不同的到达方案。将内部办公区域设置于展厅之上五至七层南北侧,通过不同的出入口和竖向交通保证与公众流线的相互独立。

青史如鉴耀千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建筑室内(图片来源:“北京建院”微信公众号)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沉稳端庄的造型和挺拔向上的柱廊,承袭了人民大会堂等开国经典建筑的文化基因;逐级上升的展览空间,全景展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完善的公共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实现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绿色低碳等新技术凝聚了中国建筑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代表新时代的建筑风貌。


03

开幕首展


2021年6月18日上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开幕式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前往观展,并带领党员领导同志重温入党誓词。


参观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整个展览分为“建立中国共产党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四个部分。

青史如鉴耀千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室内展览(图片来源:人民中国)


整个展览以两个“历史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了权威、客观、科学、严谨呈现。在大纲起草、展陈布展、文物实物征集中,全程邀请党史领域专家参加,反复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青史如鉴耀千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室内展览(图片来源:人民中国)


整个展览以珍贵的文物实物、翔实的档案资料、生动的图片视频、逼真的复原景观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地重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令参观者深刻感受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青史如鉴耀千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室内展览(图片来源:人民中国)


展出的2600余幅图片、3500多件套文物实物中,有许多独一无二的历史文物。其中包括,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第四笔记本手稿;陈望道翻译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李大钊被捕后的自述书、就义的绞刑架;一大会址、遵义会议复原场景;党的七大投票箱;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穿戴的衣帽、升起的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邓小平亲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提纲等。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建成与开放,为人们学习党史,了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百年巨变与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基地,同时也为中华大地增添了一座红色地标。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党史中汲取不竭力量,百年大党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昂首奋进崭新征程。



参考资料

[1] 青史如鉴耀千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建设纪实[OL]. 新华社,2021-06-19.

[2] 献礼建党百年 | 北京建院原创设计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亮相[OL]. 北京建院微信公众号,2021-06-19.

[3] 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重温建党百年伟业[OL]. 人民中国,2021-06-24.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

进入“北京城市故实”专题

阅读更多故事内容

青史如鉴耀千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您与京城,一之隔!

青史如鉴耀千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青史如鉴耀千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青史如鉴耀千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