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海上风电:抢装过后,考验仍在

海上风电:抢装过后,考验仍在

一向备受资本市场冷落的风电板块,今年迎来了高光时刻。

近日,陆续公布半年报的风电企业业绩普喜,无论是营收收入,还是扣非净利润,多数都实现了同比上涨。“双碳”概念驱动下风电企业水涨船高,风电机组大型化令成本阶梯式下降,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启动有望推动新能源发电量价齐升……面对利好频现的风电板块,有机构称已出现估值修复的机会。

风电板块上半年业绩飘红,与海上风电市场关系甚大。

从全球来看,海上风电已是新能源投资风口,前景看好。全球风能理事会9月9日发布的《2021全球海上风电报告》预测,2021年将是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创纪录的一年。在现有风电政策的情况下,未来10年全球将新增海上风电装机235GW,这一增量相当于现有海上风电装机的7倍。

从国内来看,截至2020年,我国已连续第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今年的情况更为突出。为了赶上国家补贴的“末班车”,今年国内海上风电进入“抢装潮”,装机规模暴增,成为上半年风电板块高景气度的最大增长动力。

自然资源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15万千瓦,同比增长102%。要知道,2020年一整年这个数值仅为306万千瓦。沿海各地“抢装”之势,可见一斑。

但这种火热,可能后继乏力。

2022年,海上风电将进入无国家补贴的第一年,平价时代已然降临。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技术门槛高、前期投入资金大、项目周期长,开发流程也更为复杂,导致成本较高。虽然与10年前相比,当前我国海上风电成本已降至原有的一半,且仍有一定的边际改善空间,但我国海上风电项目造价仍难以做到平价上网,整机成本短期大幅下降希望也不大。由此可见,失去了国家补贴“加持”,明年的海上风电市场恐难避免一段需要“静一静”的蓄力期。

相关迹象已经显现。发布今年半年报的风电企业中,已有部分头部企业出现营收负增长、毛利率下滑。如作为风电整机商领头羊的金风科技(002202.SZ),上半年营收增速首次成为负值;明阳智能(601615.SH)风机销售增速远低于去年同期;中材科技(002080.SZ),天顺风能(002531.SZ)、大金重工(002487.SZ)等毛利率均同比下降。分季度来看,不少风电企业今年二季度业绩增速已同比一季度放缓。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风电开发企业上半年无标可投,手中的新订单寥寥无几,意味着明年只能“卯吃寅粮”,仅靠过去3年存量来度日了。

事实上,现阶段的海上风电市场,国补取消、成本高企等都只是其发展困境的表象,从长远来看,推动风电的大规模普及应用,真正实现平价上网,核心技术突破才是关键。

制约风电长远发展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供电的不稳定性。正如国际知名能源专家、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日前在一次演讲中所言,包括风能、太阳能在内的清洁能源发电当前仍无法完全取代化石能源发电,根本原因就是其发电无法做到稳定、持续的供给,加上储电成本高,大规模储能难以实现,而目前电网只能容纳小于15%的非稳定电源,以至于弃光弃风的问题较为严重。可见,风电应用的根本问题在于技术掣肘。

然而,技术的突破需要时间,且不可预测。但就目前来说,可以预见的是,面对市场化大潮,未来的海上风电行业的技术和市场门槛必将抬高,行业集中度也将提升。这意味着,唯有拥有核心技术壁垒和成本优势的企业,才能一路劈波斩浪、昂立潮头,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从这点来看,对于“抢装潮”过后的海上风电企业来说,考验还在前方。

(产经观察员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海上风电:抢装过后,考验仍在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产经观察员:周超
编辑:李卓聪
审核:汤小俊 兰圣伟 徐红燕
审签:赵晓涛
海上风电:抢装过后,考验仍在
海上风电:抢装过后,考验仍在
海上风电:抢装过后,考验仍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海上风电:抢装过后,考验仍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