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下午,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的总体规划学术委员会专题会议线上会场如期召开。本次专题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学委会承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董珂主持,会议特别邀请了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曾九利副局长做主题报告,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王国恩副市长做嘉宾点评,同时还邀请了十位论文获奖作者结合各自论文进行了学术报告的分享。

《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探索》
曾九利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曾九利副局长首先介绍了成都市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概况,以及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国家要求和理论探索过程,并指出公园城市的内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
在该内涵引领下,公园城市发展目标,引领了发展逻辑、营城理念、空间布局和治理方式的全方位转变,转向“公园+”和生态环境导向的(EOD)公园城市建设新模式。
在此基础上,她介绍了成都公园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理念及其引领下的多种规划实践,共包括八个方面:
1、突出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共建公园城市都市圈;
2、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地理格局,优化公园城市空间格局和形态;
3、保护生态本底,创新生态价值转化,推动公园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4、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公园城市竞争力;
5、强化文化感知和品质提升,绽放“蜀都韵味、世界风范”的公园城市魅力;
6、体现“以人民为中心”,营造“巴适安逸和美”的公园城市生活;
最后,曾局长表示,成都在建设公园城市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全方位提升了成都的城市品质和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了成都生活城市竞争优势,加快推动成都向国际知名生活城市迈进。成都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的指示精神,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进一步深化自然资源领域的创新改革,不断强化生态保护和系统修复,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规划引领、管控约束和要素保障作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做强双城经济圈极核,为生态文明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贡献“成都方案”。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水系空间管控与高质量发展举措研究》
孙静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孙静指出,水务设施系统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内容,应积极适应新时期规划体系的变革,响应推进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开展高品质的水系空间规划编制和管控,实现水系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一核心观点,她从新时期水系空间管控的基本概念、问题和挑战出发,结合深圳市光明区规划实践,提出五大管控策略:1、科学划定水系生态蓝线,确保管控有据;2、强化水系空间建设管控,重视管控前置;3、健全水系空间制度管理,遵守管控严格;4、创新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实现智慧管控;5、提供多元发展实施保障,突破管控瓶颈。最后她强调,实现高品质的水系空间规划编制和管控,以及水系空间的高质量发展,需强化水系统空间的精细化治理和长效化管理,注重水城融合发展,从被动管理向主动融合拓展。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估”的实践与探索——以射洪市为例》
向洁
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
向洁介绍了对“双评估”的理解和认识,她认为“双评估”是围绕“问题—目标—结果”三大导向,建立全域全要素的评估框架,认识双评估应该把握三大重点,包括:规划实施评估、现状特征分析、灾害风险评估。围绕射洪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估”的实践经验,她先后详细介绍了规划实施评估和灾害风险评估应用中的技术方法,并针对资源承载、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类灾害风险评估,强调资源保护与利用、基础设施支撑保障、国土空间布局、综合整治与修复、综合防灾减灾五个规划应对重点。最后,她表示,“双评估”对现状特征研判、三区三线试划方案、各专项内容深化三个阶段的规划实践工作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只有把“双评估”做扎实,才能找出问题、洞察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能让本轮国土空间规划能用、管用。
《武汉市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及优化对策》
杨静 王立舟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王立舟表示,新时期科学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是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核心任务。在全国正在如火如荼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时期,分析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把握演变规律,提出国土空间开发优化策略,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重要路径。他首先介绍了武汉市的空间格局演变的特征和规律,并将驱动机制总结为推动力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拉动力量(城市规划、管理范围调整、交通诱导)和限制力量(自然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国土空间开发优化的三大策略,包括:1、明确差异化的建设用地开发实施策略;2、加快副城、新城基础建设,推进用地配置职住平衡;3、完善存量建设用地的土地开发利用机制。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留白机制初探——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总体规划为例》
刘鹏翱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刘鹏翱认为,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下,应重视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作用,需要关注国土空间规划对变局的适应性,有必要创新性构建一整套规划政策和管理机制。他分析了规划留白机制对提升城市应对不确定因素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在组织、制度、空间、技术等方面保障下的可行性,并指出留白的核心是“规划刚性、布局弹性”、“结果刚性、过程弹性”。他进一步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规划留白传导与管制规则实践,解释了战略留白、生态留白、文化留白、用途留白、指标留白、实施时序留白六大类型在实践中的应用。
《国土空间规划以水定城的内涵探讨和方法实践》
杜琛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杜琛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的以水定城的内涵和方法进行讨论,他指出,“以水定城”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水是维系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水安全更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他进一步阐述,“水”指的是广义的水资源,而 “定”具有三大内涵:1、对城市水资源发展战略的判定;2、要求统筹区域层面的水资源配置模式;3、要求着力于选定用水区内部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基于对比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差异较大的丽水市和舟山市的不同战略实践,他指出国土空间规划需因地制宜的做好水文章,其中丰水城市的以水定城,应聚焦于挖掘水的价值;而缺水城市的以水定城,着力于解决供需矛盾。最后结论是,以水定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切实维护和保障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以实现区域、流域中水—城—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也同时契合了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期望实现的愿景。
《空间治理视角下浅析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优化落实》
战强
长春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战强认为,在战略层面,主体功能区是国家打破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精细化治理、因地施策的重要抓手;在战术层面,主体功能区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细化落实、承接完善逐步形成从国家战略动作—省级传导细化—市县战术动作逐级衔接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介绍德国和日本的空间规划体系特征后,他结合吉林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践经验,介绍了在总体规划中传导落实主体功能,以及在详细规划中完善保障措施的技术方法,并提出对“9+1”差异化政策体系的完善建议。最后他强调,应以主体功能区管控导向下的单元体系作为财政转移支付的投放依据,并建议以“鼓励发展+负面清单”的模式引导主体功能区有序建设。
《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动态双向推进探索 ——以邢台市广宗县系列规划为例》
肖露萌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肖露萌表示,国土空间规划与总体城市设计的关系是内容互补、协同推进、互促传导的。基于对邢台市广宗县城市设计案例的介绍,她指出实现动态双向推进的关键有三方面内容:1、国土空间全要素统筹背景下,多层级规划体系构建;2、战略、国土空间、城市设计的传导与落实;3、城市设计对用地布局的反馈与校核。最后,她指出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动态双向推进的探索,促进了规划实践从概念性向落地性、单向传导向双向推进、阶段性成果向系列成果陪伴服务的三大转变。
《高质量导向下乡村国土空间管治措施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保安村为例》
庞国彧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庞国彧认为,乡村国土空间纠缠复杂导致其保护与利用存在诸多细节和不确定性,当前乡村国土空间管治存在不同程度的“规划失灵”“底线失守”与“空间失落”问题。他进一步分析并指出乡村规则缺失、建设监管缺位、治理机制缺乏是问题的根源。他认为,实现乡村国土空间高质量管治,需要从高质量管治的基本逻辑框架、“制度—空间”双向嵌套的用途管治规则、“共建共治共享”的空间权益机制三方面发力,并结合崇左市江州区保安村规划实践,从管治体系、策略措施、协同机制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他指出,当前法定村庄规划的首要职能在于乡村国土空间管治,规划定位应对标城镇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总规与控规衔接一致性路径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韩莉莉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韩莉莉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的案例,在研究三个城市的规划与实施衔接一致性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市控规编管经验,总结了天津市现行控规体系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所遇到的挑战和问题:一是在管控对象和管控空间范围上,缺少单元之间的整体把控;二是在传导分解上,传导基本单位划分不合理;三是在底线性内容的传导上缺乏刚性管控措施。针对现有问题和先进经验,她提出在优化现行详细规划体系的基础上增加街区控规层次,划分街区控规单元作为总规传导的基本单元,通过街区控规单元和圈层人均指标的确定加强总规-控规联动,提高规划实施效果。最后,她表示,该实践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启示在于,详细规划修编与总规编制应同步开展、上下联动,形成双向反馈机制,并进行全域全覆盖精细化管理,构建详细规划“一张图”。
《赤水河酱香酒产区国土空间共轭格局的演变特征分析》
褚杰俊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褚杰俊基于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构建国土空间分类体系,对赤水河酱香酒产区三类空间数量结构、转移特征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三类空间共轭格局演化中,农业空间与城镇空间存在密切的协同作用,城镇空间与生态空间的互补多于竞争,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之间存在交互优化作用。最后,基于分析结果,他提出三类空间共轭的国土空间格局中,区域国土空间优化的关键点和抓手是酱香酒产业。在优化过程中,要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三类空间之间的协调发展。
王国恩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在会议总结环节,王国恩副市长表示,在今天的学术交流中,各位专家从国土空间规划的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结合丰富的案例做了全面的报告,展现了各大设计研究机构和团队的风采,也给大家带来很多启发。特别是曾副局长所做的主旨报告,详细介绍了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的概念、价值、编制方法等多方面探索实践经验,是生态文明思想体现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的典范。同时,目前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虽然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也出台了技术指南,但是在很多方面还值得继续探索。他寄语新一批优秀青年规划者,继续努力探索和分享更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规学委会秘书处.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总体规划学术委员会专题会议线上会场圆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