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系列谈 | ​志存高远 勇挑大梁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系列谈 | ​志存高远 勇挑大梁

志存高远 勇挑大梁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同位素研究室 赵鸿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系列谈 | ​志存高远 勇挑大梁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要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对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而言,是鼓舞,更是鞭策。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前身是1952年建立的地质部北京实验室,是科技部所属的13个国家级行业分析测试中心之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创新实力。为面向国家发展需求,实验测试中心进行了组织机构调整,绘制了“地质实验测试技术体系”为主轴、“生态修复”和“健康地质”为两翼的发展格局。近年来,部局党组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倾力支持实验测试中心发展,测试中心科研工作条件变得越来越好。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矿产资源是发展之基、生产之要,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基本国情没有变,矿产资源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资源环境紧约束态势没有变。今后我国矿产资源消费总量仍将处于高位,许多新型能源、新兴产业、航天军工和民生保障等原材料和产品来自矿产资源,特别是关键金属,国内资源供应保障仍存在很大缺口。保障国家资源安全,要求地质工作者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国家需求为目标,多找矿,找大矿。

  中国地质调查局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支平均年龄小于35岁的年轻化、专业化青年科研团队。团队瞄准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重大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齐心协力、积极创新,取得了诸多成果和良好效益。研究成果已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单位及高校服务。利用创新 Re-Os 同位素测试技术,每年为矿床学家完成数百件Re-Os 定年测试样品,提供数据上千个,解决了钼矿、钨矿、铜矿、铅锌矿、金矿等内生金属矿床直接定年的问题。为我国长江中下游铜钼矿成矿带、南岭钨钼成矿带、中亚造山型金成矿带、东天山铜镍成矿带等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矿床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为探讨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的特点、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成矿模型的建立以及成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同时,团队创新形成了一批新的分析方法,以扫描电镜能谱仪、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原位分析技术手段为主。相对于传统化学分析方法,新方法在分析过程中避免或大幅减少了化学试剂特别是强酸强碱试剂的使用,减少废气、废渣、废液等废弃物的产生,有效减少了所需的人力和能耗,使整个分析测定过程在精密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程序简单的同时,也从源头上有效制止了化学污染的产生,并减轻了对实验人员的伤害。不难看出,创新分析技术发展为绿色地球化学乃至我国的绿色地质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响应了我国绿色发展的号召。

  当前,实验室研究团队正在开展低丰度战略性金属元素超常富集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力争取得新的理论突破,为发现新型战略性关键金属资源贡献力量。在科学研究实施和新技术研发过程中,团队每位青年科研人员全心投入,怀凌云志、做务实事,在项目实施中均能独当一面,让自身学识有用武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作为一名地质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将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中,把为自然资源事业和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和使命。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系列谈 | ​志存高远 勇挑大梁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编辑:郑雅楠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系列谈 | ​志存高远 勇挑大梁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系列谈 | ​志存高远 勇挑大梁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系列谈 | ​志存高远 勇挑大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系列谈 | ​志存高远 勇挑大梁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