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市政府向社会发布2022年为民办实事建议征集。为充分发挥规划资源部门的职能优势,找准为民办实事的发力点,10月21日下午,市规划资源局会同市发改委,组织开展2022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建议征集座谈会,详细介绍了我局“化解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这一民生实事工作的相关情况,并和与会嘉宾展开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公众在不动产登记方面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陈乃栋、市发改委副主任许小卫和省自然资源厅确权登记局、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生观察员、专家学者、服务对象、基层群众代表、局相关处室以及新闻媒体共30余人参加座谈会。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韩立明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时要求,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着力点和检验成效的“试金石”,紧扣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动产登记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领域,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妥善解决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保障公民个人、法人的权利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各发展平台、国有企业以及其他所有制企业明晰产权,激发潜在不动产价值形成资本,有助于形成个人不动产权利,化解群众因不动产规划、建设等环节办理不完善带来的社会保险、养老、入学等矛盾。为此,市规划资源局将此项工作推选为2022年度民生实事项目。




座谈会上,陈乃栋副局长详细介绍了该项民生服务工作的总体情况、工作实效和具体举措。为推动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的高效化解,我市成立了由规划资源、建设、房产、城管、消防、税务、工信、科技、国资、教育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规划资源部门总牵头、产业(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审批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陈乃栋副局长表示,通过解决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既可以回溯登记前置工作,发现工作过程中的薄弱点、提高治理能力,又可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大幅降低信访量、诉讼量,更有助于进一步确立我市在不动产登记业务方面的领先水平。为此,市规划资源局聚焦安置房、棚改房、经济适用房、房改房等涉及群众住房“办证难问题”,细致梳理各类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基本情况,摸清底数形成一案一档,建立了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项目基本台账。全市已梳理出未办证拆迁安置房57952套,截至9月底,其中35812套已具备不动产登记条件,完成率达60%。

由规划资源部门牵头,会同建设、房产等相关部门归纳、总结以往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处置的工作经验,针对共性问题处理探寻常态化、标准化的办理模板,系统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目前,我市已有两个案例入选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涉及群众办证的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典型案例,并在全省公布示范。在省内率先创立了“三级确认”方式解决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统一登记难题,截至9月底,全市已完成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总量348511宗,登记率为96.27%,已颁发农村产权证书335379宗,占已登记数量的96.23%。

此外,市规划资源局着力推动“交房即发证”服务常态化开展,力争在年内解决一批国有土地上群众已入住的拆迁安置房类历史遗留问题,对涉及企事业单位类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达60%以上,通过长效管理不断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据统计,市本级,为紫金农商银行解决并办理了32处不动产登记,为南京水务集团解决并办理了6宗94幢楼的不动产登记,涉及房产建筑面积6532平方米、土地78万平方米,为企业上市明晰了产权;区级层面,六合区为49家企业不动产问题明确了处置路径,现已完成10家企业约12.9万平方米的不动产登记,高淳区为11家工业企业约56.9万平方米的不动产办理了登记。










座谈会上,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对近年来市规划资源局在推进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表示感谢,就跨部门协同机制的构建、避免产生新问题的防范预案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分类重点推进等提出了意见建议。同时,代表们还围绕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停车规划以及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等民生工作提出了中肯建议。

审核:陶乐
审稿:朱佳
发布人:潘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我局组织召开2022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建议征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