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汪品先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我从未如此下功夫去看一部书。“深海勇士”汪品先院士的科普著作《深海浅说》,我足足看了一个月,第一次对海洋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为了读懂《深海浅说》,我不断地放下书本,去互联网搜索一些专业名词,去书店查阅所有能找到的与之相关的书,废寝忘食。渐渐地,让我着迷的已经不仅是这本书了,深海的阔大与雄浑,人类探索深海的历史,深海宝藏的开采以及深海权益之争,都让人惊叹。
大海有多深,海水是怎样流动的,深海中有生物吗?为什么说海底是漏的?海底究竟还有多少秘密?书中,作者娓娓道来,叙述得饶有趣味,读来毫无艰深晦涩之感。
“深海底下两亿年的沉积层,记录了地球历史上无数精彩的故事。人类在地球上想要可持续发展,这部海底史书是我们必读的教材。现在我们能够读到的,还只能算是地球史书的断编残简。史书的发掘和记录的解读,是科学家们责无旁贷的天职,深海取经之行还正在招募有志之士。”汪院士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书名《深海浅说》中的“浅”字,极妙。浅说不浅。从某种角度来说,《深海浅说》是“全科全书”式图谱。全书8章31节,分为“初探深海大洋”“发现海底是漏的”“发现第二生物圈”“海底在移动”“解读深海档案”“祸从海底来”“深海藏宝”“无风也起浪”8个部分,附图150幅。从深海的基础知识,一直讲到深海的开发利用,说明海洋既不能当作聚宝盆,也不该用作垃圾桶。该书深入浅出,多用插图和数据追溯历史,呈现科学发现的过程和研究的最新进展。从事近30年地质工作的我,看完此书后深感自己对深海大洋的秘密知道得太少了。
汪老的“浅”说,实际上也包含了对海洋的敬畏心。深海资源哪些可以开发、如何开发,目前人类了解得还远远不够,随着科技发展,未来还将有更加深入的发现。对深海的保护不仅取决于我们从海洋拿走什么,还在于人类要学会如何与海洋相处。
深海是新世纪谈论的新题目,也是地球系统中关键而人们对其尚缺乏了解的部分。《深海浅说》引人入胜之处不仅在于它的科学性,更在于对自然规律的深入思考,对海洋开发利用和人类如何深层解读深海档案,如何预测重大事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深海浅说》不仅是科普读物,也是一本涉及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大书。
在我国传统文化里,随处可见海洋元素。从文学的角度来探寻,“海枯石烂”原来是气候变化,变化的是海水;“翻江倒海”是构造运动,变的是地壳;“一江春水向东流”原来是2000多万年前中国西部隆升,地形倒转,长江大河流向发生了翻转。
15世纪初,中国海军的实力远远超越欧洲,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航行更早 ,郑和的船队超越哥伦布一两个量级,航程是哥伦布的5倍。之后,欧洲各国海上实力迅速崛起。
正如汪老所说,“未来的事,只能由历史自己来回答,我们能做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长远的目光,处理好人和海洋的关系,处理好进军海洋进程中人类内部的相互关系。”
“现在,古老的中国已经重新崛起,建设海洋强国的国策已定,华夏振兴的道路需要翻山越岭,考验之一就是要过‘海洋关’……了解深海,进军深海,对于中国来说,有着比其他国家更加深刻的意义。”《深海浅说》读到最后,我不由得热血沸腾,对深海大洋心生敬畏,对汪院士等致力于海洋地质研究的科学家无比敬仰。海洋强国梦,任重而道远。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走进神奇的深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