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唐陵墓视觉文化研究
贺西林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10
ISBN 9787040571585 ¥185.00
本书遴选“汉唐陵墓视觉文化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的优秀论文29篇,在汉唐陵墓最新发掘材料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墓葬形制、陪葬品、壁画等物质层面入手,探索汉唐陵墓视觉构建中展现的思想文化内涵及艺术发展面貌。其具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陵墓空间的视觉建构;第二部分,陵墓图像的思想意涵;第三部分,陵墓物质文化及交流互动;第四部分,陵墓视觉文化的传统与变革。该书作者阵容强大,展现了该领域研究的高水平新成果,可供汉唐美术专业相关学者使用,也可为历史学相关专家提供研究参考。
主编简介
贺西林,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中国美术史与美术考古教学与研究,重点研究方向为汉唐视觉文化。代表性学术成果有《中国美术史简编》(与赵力合著,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极简中国古代雕塑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永生之维:中国墓室壁画史》(与李清泉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古墓丹青: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等。
目 录
一:陵墓空间的视觉建构
萧县破阁墓地61号东汉画像石墓读记 杨爱国
汉代墓室壁画及画像石的空间表现 刘婕
墓室与墓主像:费县刘家疃汉墓的视觉特征 王磊
辽阳汉魏石室壁画墓营建特征与渊源问题研究 李林
东汉孝堂山石祠的观者及其他 郑岩
霍去病墓雕刻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庄家会
唐代墓室屏风画的形式渊源与空间意涵 李梅田
二:陵墓图像的思想意涵
上渭桥:汉画中部分车马过桥图像所集中显现的语义关联 李清泉
永恒的表演:新野戏车画像摭遗 邹清泉
砥柱与轴心:汉代昆仑及“西方信仰”的图像 王煜
棺与堂:试析北魏平城仿木构石葬具的形式与功能 赵晶
湾漳大墓壁画中的太一出行 沈睿文
山西太原赫连山墓“树下老人”图试读 赵伟
尘外之世:唐韩休墓壁画的视觉意象 胡译文
多元融合:对晚唐墓葬壁画中“金盆禽鸟”图式的再思考 曹可婧
三:陵墓物质文化及交流互动
汉中山王刘胜夫妇墓随葬青铜器研究:兼论秦汉青铜器的结构变化 苏荣誉
羽人在西域:卡格利冠饰新探 潘桑柔
从噬羊纹到金附蝉:基于汉晋之际欧亚草原纹样“中原制造”的另一个视角 左骏
白篦青鸟:唐李倕墓骨质装饰梳篦小考 王安伦
隋唐釦器刍议 纪东歌
破碎与想象:《宋拓武梁祠画像册》的物质性与破碎性研究 谭浩源
四:陵墓视觉文化的传统与变革
北魏洛阳时代的画像石葬具与墓葬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王音 韦正
胡风与汉尚:北周入华中亚人画像石葬具的视觉传统与文化记忆 贺西林
宋孝武帝礼仪改革与南朝陵墓新制的形成 耿朔
手挥五弦:中国早期人物画的再现难题 吴雪杉
图像对照与文本求证:魏晋南北朝墓葬壁画的风格及题材 王江鹏
图写记忆:昭陵六骏的图像纪功传统 唐宇
崔氏墓壁画与“米氏云山”的早期渊源 徐涛
穿越古今的逐梦之旅:《六骏图》研究 张鹏
后记 贺西林
后 记
百年来汉唐美术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老一辈学者就此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汉唐考古视觉材料日益丰富,学科交流互动日益密切,理论和方法不断跟进。从视觉文化层面讨论汉唐陵墓及遗存,有助于拓展传统美术史格局,也可为相关学科提供学术支持。2020年10月31-11月1日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举办了“汉唐陵墓视觉文化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是贺西林教授承担的“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自主课题的组成部分。会议共分四场,30位学者围绕陵墓空间的视觉建构、陵墓图像的思想意涵、陵墓物质文化及交流互动、陵墓视觉文化的传统与变革四个议题进行了发言,本论文集共收录参会学者论文29篇,论文标题与顺序较会议发言标题与顺序有所变动和调整。会议得到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领导、同事以及学界同仁的的大力支持。会务组成员胡译文、王安伦、谭浩源、纪东歌参与了会议的筹备、组织协调、综述撰写以及论文集的统稿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会议举办期间,部分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也提供了帮助。论文集出版得到高等教育出版社艺术分社梁存收社长的大力支持以及邵小莉编辑的精心编校。在此一并致谢!
贺西林
2021.3.10
书 影




相关链接:
美术遗产 Art & Heritage
美术丨考古丨建筑丨遗产
专业学术资讯 优质阅读体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美术遗产):图书资讯丨汉唐陵墓视觉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