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全球性挑战。今年10月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在刚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致辞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全球行动紧迫性持续上升,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寻找城市气候适应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综合解决方案,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全球专家共商
城市气候适应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解决方案


2021年11月8日至13日

广州市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世界大都市协会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形式联合举办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暨世界大都市协会第十三届世界大会及第五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简称“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广泛邀请全球城市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出席。


11月12日

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共同承办的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之“城市气候适应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分论坛成功举办。论坛汇聚了来自联合国人居署、世界银行、中国科学院、宜可城等国内外机构和组织的嘉宾,共同探讨城市在气候适应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议题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治理新模式。


世界银行“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广州试点工作是广州近两年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综合解决方案的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在世界银行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的紧密合作下,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分论坛上,世界银行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共同分享了广州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的相关探索与实践,并与其他不同领域、不同组织的专家和嘉宾开展跨界交流,向与会人员展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研讨活动。



嘉宾致辞


拉斐尔·图茨司长致辞,指出巴黎协定达成后的六年是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六年,而城市对此责任重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城市和城市地区确定为可以提升气候行动的四个关键全球系统之一。联合国将支持世界各地的地方政府,携手合作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以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未来。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游建华专家致辞,指出在世界各地,气候变化引发的前所未有的洪涝、火灾和极端天气正在影响着所有城市和地区,城市降温已提上日程,我们亟需对城市降温进行整体思考和系统研究。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贝戈尼亚·比利亚西斯副市长致辞,介绍了马德里市在绿色基础设施、降低碳排放方面的行动与成效,并表达了对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美好期待。





主旨演讲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欧阳志云教授作了题为“增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主旨演讲。欧阳教授从“城市星球”出发讲述了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生态挑战,生态系统在物质产品、调节服务、文化旅游三个维度的功能及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多尺度的生态建设技术发展与趋势,结合深圳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GEP)工作介绍,分享了建立GDP与GEP双核算双考核机制、保护生态空间、优化城市格局、提升绿地生态质量、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和建立生态监测体系等建议。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库尔特·希克曼主任作了题为“Heat Resilience and Passive Cooling: A Global Overview”的主旨演讲。希克曼主任从全球视角讲述了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其带来的制冷需求增长、经济损失、空气质量等全球性挑战,并围绕技术工具、投入产出经济效益、政策和行动等方面系统性阐释了被动式城市降温的策略框架体系。





成果分享

世界银行“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王雪漫专家以“Piloting Nature Based Passive Cooling Solutions”为主题,介绍了世界银行城市降温项目的总体框架和基于自然的被动降温解决方案,并在广州实践探索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城市降温决策总结了三点建议,一是确立通风廊道、生态网络、气候适应的城市肌理等技术思路,二是为城市降温方案的规划和实施建立制度支持,三是探索支持城市降温措施实施的投资与金融机制。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黄金锋巡视员以“老城市新活力之酷城行动——可持续城市降温的广州探索”为主题,从技术支撑到策略体系,从示范项目到政策指引,介绍了广州“酷城行动”的总体框架和实施路径,以及如何将可持续降温的策略和措施融入规划建设管理体系的实践探索。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试点工作是广州参与国际气候治理与城市绿色发展的行动之一,彰显广州建设“活力全球城市”的国际担当;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广州人居环境质量与城市治理能力,为打造优质生活圈、建设健康城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提供有力支撑。





专题报告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朱澍主任作了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城市”的专题报告,介绍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城市实践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进程,并建议在城市规划中整合共建提升功能价值与社会包容的城市更新自然解决方案。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刘燕主任作了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助推城市发展”的专题报告,围绕城市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讲述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内涵,从城市化进程和生态挑战指出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建设实践,提出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城市生物多样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城市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建议。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杜尧东总师作了题为“粤港澳大湾区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的专题报告,以详尽的数据资料展现了从全球到中国,从广东到大湾区的气候变化现状与趋势,详述了极端气候事件、海平面上升、电力供应紧张、用水安全风险、威胁人体健康、加大城市安全风险等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和措施。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邓兴栋院长作了题为“生态文明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广州的思考与实践”的专题报告,聚焦以生态文明引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分享了广州的实践,综合应用多种科学评估框定城市发展底线和极限,在生态空间上注重流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农业空间上围绕耕地保护打造岭南新田园,在城镇空间上聚集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结构优化与品质提升,并总结生态文明时代的国土空间治理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保护与发展、兼顾传承与创新”,不断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论坛上,各位嘉宾与专家精彩的发言,引起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未来,广州将继续坚持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与城市创新行动,为全球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广州力量、展现广州担当。



广州 “酷城”行动

COOL CITY


2020年起,广州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首个试点,推出以“酷城”行动打造“清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助力中国城市探索适应气候变化、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与政策路径。广州按照“展示广州范、实现国际化、体现专业化、确保广泛性”的原则,与世界银行共同紧密推进试点工作。


01

开发可持续降温综合解决方案

构建清凉城市策略体系


宏观层次,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搭建冷源与风廊导控系统

以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为契机,在市域层面形成水网融城、森林入城、耕地护城、海洋亲城的国土空间格局。保护以山林、湿地为主体的大型“冷源地”,结合城市水系、开敞空间布局构建主通风廊道和片区次级通风廊道,让自然做功,引风入城。划定热环境管控分区,结合局地气候条件针对性地制定规划设计建议,实施差别化的开发管控要求与城市降温措施,使气候分析评估与城市、建筑形态控制相衔接。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广州市通风廊道规划图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广州市水鸟生态廊道分布图




中微观层次,形成可持续城市降温技术工具包

集成改善城市表面、改良城市与建筑设计、景观与设施降温控湿、减少能耗散热等关键技术工具,开发具备“走出去”实力的广州品牌气候友好型技术。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广州可持续城市降温技术工具包


02

结合生态空间保护建设、新区规划、旧区更新实施三个试点示范项目

探索城市降温与绿色发展新路径


海珠湿地绿色基础设施降温效益评估示范项目

针对城市和片区尺度,进行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定量评估和效益核算,探索生态价值资产化评估的技术路径,为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与品质提升提供支撑。海珠湿地示范项目已完成固碳、城市降温、游憩、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五个模型的多情景生态与社会服务效益测算工作。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海珠湿地是城市中央的大型冷岛,与周边地区形成气候微循环,缓解热岛效应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海珠湿地的鸟类从2012年70余种增加到现在180余种


中新知识城绿色低碳新区建设示范项目

针对城市组团尺度,采取能源站、透水性表面、降温路面、最大化场地通风、可持续水资源管理五大措施,探索中高强度开发新区规划设计中的城市降温策略,以及从规划到建设的可持续降温管理路径。中新知识城示范项目已完成知识绿谷片区的城市降温导向示范性设计。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中新知识城知识绿谷城市降温方案,结合海绵城市、新加坡经验,实施五个方面的降温策略


气候适应导向的中新知识城知识绿谷设计,包括保留现状水库冷源、最大化场地内通风和遮阳,建筑架空、退台、挖空处理减少屏风效应等


永庆坊二期旧城更新微气候改善示范项目

针对街区与建筑尺度,在旧城高密度地区传承和创新岭南建筑降温降湿技术,并为市场开发型项目可行性进行示范。通过设置通风冷巷、立体绿化、建筑立面喷雾等手段,增加水景设施与树木景观,综合提升降温效果。永庆坊二期已将城市降温措施落实至施工图层面,正逐步建设实施。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永庆坊二期,在狭窄的巷道利用建筑立面设置喷雾设施,在炎热的夏天瞬间带来凉爽的感觉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永庆坊二期,保留原有树木,结合水景设施打造市民休息、儿童游玩的小型纳凉广场


03

出台《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的规划建设指导意见》

意见从场地、建筑、景观、设施等方面给出城市降温关键策略,倡导保护利用自然开敞空间形成“冷源”和“冷廊”,传承岭南传统营城中的气候适应智慧,鼓励岭南特色的被动式通风、隔热、降湿方式,合理优化场地规划设计以最大化通风、遮阳与降湿效果,鼓励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打造多维城市“冷界面”等,综合提出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解决方案指导规划建设,在规划编制管理环节引导落实可持续城市降温理念与技术。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鼓励运用“梳式布局”形成纵横格网结构,构建冷巷系统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合理设置架空层的高度与位置,构建连续“冷界面”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结合微地形、建筑立面设置立体绿化

结合建筑屋顶、架空层设置立体绿化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04

以人民为中心

探究适宜广州的热舒适调控路径

开展多环境要素的热舒适样本实验与大样本问卷调查,挖掘公众对广州热舒适的感受规律,寻找城市降温“关键招”,征集社会优秀做法与高接受度的政策措施,凝聚科学研究与民间智慧,支撑制定多层次可持续降温综合解决方案。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广州“酷城”行动公众意见征集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本文转自“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微信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系列活动分论坛成功举办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