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把“真锂”掌握在自己手中

把“真锂”掌握在自己手中
狂飙突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电池荒”的制约。作为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近期波涛汹涌的锂市行情,不断震颤着业内人士敏感的神经。
11月22日,A股三大股指高开高走、集体收涨。锂电池板块全面爆发,掀起涨停潮。作为行业龙头的宁德时代22日涨幅超6%,股价逼近700元,再创历史新高。而科达制造22日收获近4个交易日的第3个涨停,到23日再涨近6%,风头依然强劲。
供需紧张 锂价狂飙
锂电池板块走强毫无奥秘,毕竟锂价疯涨早已无数次让人心惊肉跳。据《中国新闻周刊》近日报道,目前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主流报价每吨19.4万元至19.7万元,而去年同期仅为4.1万元。另据生意社消息,上周开始,新一轮锂价上涨已经启动。
锂价水涨船高,源自日益严峻的供需矛盾。
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之年,销量增幅远超预期,对上游资源的需求也成倍扩张。国金证券预计,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对锂的需求将达到107万吨,比2020年增长4.6倍以上。我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对锂的需求尤为突出。
然而,锂业前期低迷和疫情干扰,却使锂矿产能提升未能跟上新能源汽车产业腾飞的脚步。供应缺口难以有效缓解,也就无法抑制价格蹿升。华西证券称,目前全球大多数锂精矿新建项目预期投产年份都在2024年前后,未来一两年全球锂精矿都将处于强势的卖方市场中,价格很可能持续上涨。市场普遍预计,锂供需紧张、价格高企或将持续到2025年。
更为根本的是,业内人士对锂资源够不够用的焦虑。全球锂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南美和澳洲,本就存在区域性短缺。而近日“锂电池之父”、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利·惠廷厄姆公开宣称锂电池原材料可能在未来十年内枯竭、南美锂矿两三年内就会减产,更是引起轰动。国内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全球锂资源十年内枯竭不太可能,倒是锂电池其他原材料如镍和钴,的确极为稀缺、供应紧张,存在枯竭可能。
无论锂还是镍、钴,我国对外依存度都很高,不够用的担忧始终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顶。我国是锂盐加工大国,但锂盐原料对外依存度超过70%,镍、钴对外依存度则超过90%。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不得不高度重视锂电池原材料特别是锂的供应安全,确保把“真锂”掌握在自己手中。
内外并举 掌握“真锂”
保障锂资源供应安全主要有三条途径:布局海外、加强自给和节约集约利用。
近两年,中国企业积极布局海外锂资源,取得一定成果。例如天齐锂业与美国雅保公司共同控制全球最大在产锂辉石矿格林布什,又成为智利SQM公司第二大股东,跻身一线巨头行列。西藏珠峰近日与阿根廷萨尔塔省政府签署协议,规划总投资额17亿美元的两个盐湖开发项目正式启动。但是,中国企业要在国际市场分羹,也并非一帆风顺。近日,美洲锂业宣布以4亿美元收购总部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的千禧锂业,高价“截胡”,其报价比我国的宁德时代、赣锋锂业分别高出34%、43%。对投资海外的机遇与风险,均应有充分估计。
海外供应固不可缺,国内资源开发也亟待加强。我国锂资源以盐湖卤水为主,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业内人士预计,系统性开发国内锂资源后,自给率有望提升到50%。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规模化开发仍有难度。国金证券近日称,面对有限的富锂矿石资源储量和强劲的市场需求,开发西部盐湖锂资源势在必行。结合技术、成本、资金、政策等因素,国内盐湖提锂已站在大规模产业化的拐点上,未来有望成为国内锂资源供给的最大来源。前景固然乐观,但拐点的到来还要靠艰苦攻关来争取。
无论是布局海外资源,还是开发国内资源,都改变不了锂、镍、钴等资源有限、越用越少的事实,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迫在眉睫。今年8月,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近日,工信部又就修订《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鼓励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健全锂电池全生命周期资源综合管理。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还需要从矿产资源勘探保护开发、动力电池生产利用回收等各环节,法规、政策、标准、技术等各层面入手,持续发力。
(产经观察员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把“真锂”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产经观察员:
编辑:刘斐
审核:汤小俊 兰圣伟 徐红燕
审签:赵晓涛
把“真锂”掌握在自己手中
把“真锂”掌握在自己手中
把“真锂”掌握在自己手中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把“真锂”掌握在自己手中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