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1月18日下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设计研究院双月培训活动第四期在同济规划大厦举办。
本期培训活动主题为“更新规划中的城市设计方法运用”,由城市设计研究院总工办、城市设计研究院城设所、城慧所以及规划院第七、第九支部主办。本期活动由城市设计研究院副总工奚慧主持,城市设计研究院城设所潘雅特、彭薇颖及城慧所蔡靓、唐浩文分别就本次活动主题,结合项目实践作了分享交流。随后,城市设计研究院院长唐子来,常务副院长匡晓明、副院长江浩波作为点评嘉宾就四个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对具体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多层次的城市设计更新实践——以南昌山江湖城通廊城市设计及管控规划为例

潘雅特 城市设计研究院城设所 所长
以南昌的山江湖城通廊市设计及管控规划为例,提出了设计管控规划的三个编制重点。首先是可操作的更新模式,包括底线型系统更新指引和提质型节点更新示范。底线型更新指引包括目标指引、更新系统和重点示范。提质型节点更新示范选取重要的功能节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指引。其次是可传导的更新体系,包括一图、一表和三个层次,一图即整体要素控制图,涵盖了空间标志、视觉廊道等管控要素及分区引导。一表即要素控制表,总体层面判定定位内容,分区层面判定定性内容,重点地区层面判定定量内容,三个层次由总体导控通则、分区设计指引和重点地区管控组成。最后强调了可贯穿的更新要素,在总体、区段和详细设计阶段分别侧重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实施导向。以高度控制为例,在整体层面进行高度分区,在区段层面通过廊道视面分析进行高度修正,在地块层面通过空间视效分析进行高度分布,对指标在三个层面的穿透进行了详细探讨。

更新规划中的设计融合——沈杨村村庄更新设计

蔡靓 城市设计研究院城慧所 所长
当前城乡的规划标准、建设模式、治理体系等多重差异造成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藩篱难以打破。沈杨村作为外环内的乡村,与城市关系紧密,但制度的约束必然限制了其发展模式。在当前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城市设计的方法则成为了介入乡村、促进融合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打破的是专业的藩篱:通过联合规划、建筑、景观、市政等多专业人士,搭建复合团队,相关专业紧密合作,全程通力配合,在各个设计阶段充分交叉、相互嵌套,形成一个工作紧凑、专业高度融合的“专业管理团队”,从前期设计到后期实施落地全程陪伴项目。其次打破城乡建设品质的藩篱:通过细致的设计手法,打开围墙,与城市分享乡野绿茵,为村民增加品质的休憩空间。最重要的是打破村民与设计师之间的藩篱:以陪伴和沟通取得村民信任,村民从起初的怀疑到积极参与,大家突破了甲方/乙方/丙方身份,设计团队与村民、村委会、施工队、有关政府部门等一同构成了“建设共同体”。最后提出以设计先行,梳理全域空间、关注全要素、贯穿全流程,探索城乡品质无差异的设计路径,并以设计作为平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推动乡村建设标准的提升,反馈规划管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

历史地区城市更新设计方法思考

彭薇颖 城市设计研究院城设所 总工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历史城区的有机更新和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研究提出基于保护识别与规划评价相结合的规划编制思路,在宏观角度以成都天府锦城为例,构建了整体格局保护-重点片区-分类要素三个层次的保护框架体系,并以保为基,进行潜力评价确定保护更新底图;中观尺度以南昌八一广场东北片区为例,提出整体性生态文化空间体系的全域关联、疏解非中心区职能、以保为主留改拆并举渐次更新的规划编制思路。基于此,以天府锦城为例,提出公园城市理论下的基于生态网络、保护利用、轨交步行的三位一体城市更新新范式,并在保护利用中提出空间场景化、公服共享化、全域产业化三化策略,之后以宽窄巷街区和南昌八一广场东北片区对街道碎片化空间与整体互生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研究对规划管控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基于更新单元与项目图则相结合的指标传导管控,建构了“整体-单元-项目”的管控体系和“保护规划、城市设计、更新规划”三合一导则。

城市更新中土地复合利用规划标准研究——以西安市用地兼容与混合用地指引为例

唐浩文 城市设计研究院城慧所 助理规划师
当前城市空间高度混合的发展需求与规划标准之间存在较大矛盾。西安市各更新街区都有大量土地功能混合的需求,但由于省标未对用地兼容性比例做出详细规定,再加上西安现行标准规定R、B兼容比例以配建设施指标为限,因此,在法理和技术标准层面推进土地功能的复合利用很有必要。研究指出,“功能混合”思想已经成为规划界的共识,并从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分析了对用地兼容和混合用地的发展导向。以上海、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的管理技术规定为例,总结出上海与天津的严控兼容、鼓励混合模式、深圳的鼓励兼容与混合模式、武汉的严控兼容和混合模式等经验。基于此,研究分析了国土空间全流程用地管理对于兼容与混合技术标准的影响,其中管控流程主要可以分为上海、天津等为代表的兼容单一性认定,和以深圳为代表的分类认定两种方式。并对上海、天津、深圳、佛山的管理路径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对于用地兼容和混合用地规划标准设定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把“土地的用途管制”作为用地兼容与混合标准制定的核心目标,在国空改革的背景下由传统的规划管理向全流程管理转型,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逻辑衔接是推动混合用地规范性的重要保障。并基于西安市实践,指出合理设置用地兼容与混合用地的技术指标、综合考虑用地兼容与混合用地的管理环节等建议。
随后,研究院院长唐子来、常务副院长匡晓明、副院长江浩波,就四个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指出报告分别以典型的城市设计项目和非典型的乡村设计、政策标准研究对本次主题进行了各有侧重的阐释。专家指出城市更新包括物理层面和政策层面的更新,城市设计工作中需要对于政策有高度敏感和深入研究。研究院院长唐子来就用地兼容与混合用地做了进一步的分享,也对乡村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常务副院长匡晓明强调了城市设计工作中对于政策的关注度,对城市设计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副院长江浩波提出了城市设计工作中需要注重系统性框架的搭建、全面性要素的梳理、精确性的局部落位,也越来越需要动态性的跟进,从单个项目发展为常态化的陪伴与跟进。
最后,副院长匡晓明对本次活动做总结致辞。匡院长充分肯定了城市设计研究院双月活动的举办,本次交流分享内容紧扣时代主题,阐述了城市与乡村更新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规划的良好互动。未来城市设计研究院将会继续为大家提供分享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的发展。

专家点评


城市设计研究院城慧所 李思梦 胡一诺 供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更新规划中的城市设计方法运用”城市设计研究院双月培训活动第四期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