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近期,自然资源部城市仿真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学术委员会汇集了国内外空间规划、综合交通、区域经济、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地理计算、测绘遥感、建筑设计等众多领域专家学者。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本次学术委员会会议的快讯,以下内容来自“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城市仿真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实验室建设开启新篇章
为了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探索超大城市城市现代化治理,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2018年启动了城市仿真实验室建设。实验室运用数据科学,对城市这一复杂综合体进行系统计算和规划推演,以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动态感知、精准把握和系统引导。从规划源头出发,让城市更加智慧。
2021年7月,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获批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按照《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相关文件要求,实验室于2021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方式进行,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及自然资源部科技司、省自然资源厅、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和武汉市规划研究院等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学术委员会汇集了国内外空间规划、综合交通、区域经济、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地理计算、测绘遥感、建筑设计等众多领域专家学者。邀请中规院院长王凯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陈军院士、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院士任副主任,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钮新强院士、中科院地理所方创琳院士、中规院李晓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李霆设计大师、华中科技大学黄亚平教授、北京大学林坚教授、同济大学陈小鸿教授、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主任胡忆东、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主任肖建华等专家任委员。
未来,实验室将充分发挥不同领域专家优势,进行交叉学科融合与创新,不断提高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科学性和综合性。
学术委员会审议了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认为城市仿真实验室建设是一项极具开创性、挑战性且意义重大的工作,并就未来3-5年实验室建设思路、研究内容、学科理论、人才建设和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他们对自然资源部城市仿真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哪些真知灼见?我们一起来看看!
■ 王凯院长认为,城市仿真的工作有意义、有难度,也很有挑战,复杂的问题要有限求解、重点突破、逐步完善。
■ 陈军院士认为,城市仿真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城市的核心变量,用时空大数据、数学模型,建设一个“有灵魂”的智慧城市。
■ 钮新强院士认为,组建一个多学科、多专业的科研团队,打通各行业数据孤岛、系统隔离,建设一个全市的数字孪生城市,服务城市管理和指挥决策。
■ 方创琳院士认为,发挥各行业科学家和技术团队力量,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创建示范品牌以全国推广。
■ 李晓江大师认为,城市仿真重点实验室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考虑建设方向,从韧性城市、安全城市等方面进行应用实践,率先起到示范作用。
■ 李霆大师认为,城市仿真要考虑引入数学、力学和计算机等专业的人才,进行城市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仿真。
■ 黄亚平教授认为,城市仿真要聚焦城市多情景下,关键技术集成、城市仿真模拟和智能规划。
■ 林坚教授认为,城市仿真重点实验室要注重研究定位方向,兼顾自然资源部门职责和城市仿真工作性质,结合武汉特点服务城市可持续发展。
■ 陈小鸿教授认为,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特大城市管理新标杆,在管理应用、关键技术和理论体系上做到全国示范。
下一步,实验室将按照学术委员会专家的意见,深化完善建设运行实施方案。


1、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
2、在各大应用商店可下载知识星球APP
3、在知识星球APP中搜索规划相关内容
4、进入知识星球填写置顶帖加入交流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自然资源部城市仿真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