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龙港新城,这样崛起!

龙港新城,这样崛起!

浙江省龙港市龙港新城位于长三角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处,是温州大都市区南部副中心核心区的核心,承担起鳌江流域级城市功能的大服务、大产业、大门户职能。

近年来,龙港新城集聚土地、区位、港口、能源、环境等优势,布局中央商务区、产业集聚区、港口经济区、现代农业综合区、公共服务中心和远景拓展区六大功能区,打造温州南部城市建设、发展升级的新标杆。
龙港新城,这样崛起!
龙港新城国鸿小微园

再造一座新城

上世纪80年代初,龙港建镇,在全国率先推行土地有偿使用、户籍管理制度和发展民营经济三大制度改革,吸引大批周边乡镇农民来此定居落户。自此,龙港也有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称号。

从曾经的小渔村到小镇,再到强镇,直至2019年撤镇设市,龙港实现了从农民城到产业城再到新兴城市的跨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之初,龙港户籍人口不足万人,截至撤镇设市前的2018年,户籍人口已增长至38万人。当年,龙港地区生产总值达299.5亿元,城镇化率达63.2%。

从荒凉渔港到“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城镇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展。受制于早期历史规划,老城区的城市框架和基础设施逐渐捉襟见肘。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龙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诸多瓶颈显现。

土地资源稀缺、人口数量激增、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制约龙港发展的一道难题。曾经,只有十几平方公里的龙港老城区就生活了20多万人,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供需矛盾突出,产业发展、企业扩容、人才聚集等问题随之凸显,城市转型和拓展发展空间势在必行。

如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生活的品质?龙港人将城市转型的目光转向毗邻老城区的东南方向。这片盐碱滩涂位于鳌江入海口南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地、港口和区位优势。同时,周边聚集了多个工业重镇,城市化发展步伐较快,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服务业配套较为健全,具备产业与人口发展基础。

再造一座新城的设想应运而生。时至今日,这座在滩涂上崛起的新城已成为龙港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平台和主阵地。

龙港新城的蜕变发生在每一次潮起潮落之间。从龙港老城区一路向东,车水马龙的城市逐渐被另一番景象所代替。繁忙的工程车穿行于施工场地,机器施工的声音从四周耸立的高大建筑传来,风电装备制造、氢能源产业园、城市综合体等项目接连落地,龙港新城正在一片有序的忙碌中拔节“生长”。

绘好新城蓝图

规划,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抱负和未来。

2010年5月,原龙港镇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编制《龙港镇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2014年3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编制的《苍南县龙港新城中央商务区(整体)控制性详细规划》、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苍南县龙港新城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出炉。据统计,2013年以来,龙港新城共编制出台22个专项规划,包含道路、环境卫生、给排水、电力通信、防洪、绿地、燃气供热、综合管线、地下空间、旅游、公交等方面。

龙港新城,这样崛起!
龙港新城中央商务区航拍

龙港新城的建设发展蓝图逐步显现。根据规划,龙港新城发展定位为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的行政文化中心、商贸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鳌江流域滨海宜居城市的示范区,发展目标为浙江一流、温州领先的综合性现代化新城,建设产城融合、产城共兴的滨海生态新城。

据了解,龙港新城规划面积35.8平方公里,规划布局为“一轴、六板块、七中心”,即公共服务中心轴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形成全域覆盖的公共网络体系,并划分中央商务区、产业集聚区、港口经济区、现代农业综合区、公共服务中心和远景拓展区六大功能区,打造会展中心、商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滨海生态中心、产业服务中心、物流中心、制造中心。

其中,中央商务区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是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具有行政、金融、商务、居住等城市职能。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2.1平方公里,布局临港产业、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港口经济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将以港口为依托,积极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远洋渔业、渔业深加工等集散地。现代农业综合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着重发展精品农业、都市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形成龙港新城的“绿心”和“绿肺”。公共服务中心规划面积2.26平方公里,采用“授权开发+投资合作+EPC+O”的合作模式进行片区综合开发。远景拓展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是今后龙港城市发展的备用地。

这份规划承载着龙港人的期待,当地政府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龙港市委书记何宗静表示,新城是龙港的窗口,要高标准做好新城规划,加快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示范区,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

产业加速“聚变”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龙港新城如何导入人流、物流和资金流,通过产业化和城市化驱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为龙港市及周边地区产业转型的重要承载地,龙港新城在产业发展中注重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小微企业集聚、传统产业提升的产业新格局。

一个龙头项目就可能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并实现产业的“聚变”。浙江世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丰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进驻,并迅速发展壮大。截至目前,龙港新城产业集聚区已超1000家企业入驻,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6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新三板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2家。

在积极引进大项目的同时,龙港新城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培育和壮大,并通过建立小微园的方式,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开辟新空间。小微园作为资源、信息集成的载体,将有效规范企业经营,改善企业低散乱的情况,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不仅如此,龙港新城还专门设立了新兴产业基地,按照抓龙头、抓标杆、抓大项目和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的要求,引进创新型、品牌型、总部类等高成长性的优质项目,促进科技研发创新、教育技能培训等功能完善,打造链条完整、配套齐全、要素完备的产业生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龙港新城还加快推进纺织产业提升园建设,不断改善园区软硬件,通过集中供暖、供水、处理生产污水等方式,不仅节约了企业的生产、能耗及污染管理成本,也减少了生态破坏和污染。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在产业集聚区,新的项目不断被引进,龙港新城已成为创业创新、投资开发的热土;在港口经济区,以港口、通用航空为特色的多层次现代物流产业正加快形成……

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布局,日新月异的龙港新城,正吸引着众多企业纷至沓来。按照计划,未来3年,龙港新城计划总投资超300亿元,计划引进重大产业超10亿元项目3个以上、5亿元项目6个以上、3亿元项目9个以上、超亿元项目30个以上。

在产业带动下,龙港经济快速发展。2021年上半年,龙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76亿元,两年平均增长7.5%,增速排名温州市前三;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9.3%和33%。

生态滨海新城

在龙港人的记忆中,五六年前到龙港新城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施工道,而现在四通八达的“大动脉”早已将新城串联起来。

数据显示,2019年设市以来,龙港新城开工建设36个市政道路项目,43段道路、24座桥梁,长度达47公里,投入资金11.28亿元。2021年,道路通车22条,总计26公里,进一步完善了龙港新城的道路网体系,构建了新城城市发展的框架,为龙港新城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兼顾生产生活生态,建设新业新人新城。龙港新城在建设中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着力提升产业、服务、交通升级,加快布局商业金融、城市生态、科教创新等功能业态。现在走进龙港,新城的每一天都有新气象,一张张“效果图”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龙港新城的建设从一开始就植入了绿色基因,以“城市与自然并存,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为理念,加快绿色城市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体系。

月湖时尚商圈位于龙港新城中央商务区北部,有着月湖、翠湖、滨海景观带等优美的生态空间,主要通过城市商业开发,丰富新城商业业态,提供高端、多元、健全的商业服务。启源居住组团位于中央商务区西侧,按照5~10分钟生活圈的形式进行划分“生活模块”,并将农贸市场、超市、社区服务等设施纳入其中,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龙港新城,这样崛起!
龙港新城翠湖城市书房
龙港新城,这样崛起!

龙港新城月湖公园

何宗静指出,龙港新城要提高站位,进一步总结提炼城市定位,优化总体规划,谋划发展蓝图,打造未来城市。

根据规划,未来龙港新城将致力于打造智慧城市和未来社区,利用5G、物联网等最新技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能力。

自撤镇建市以来,龙港新城正以沧海巨变的发展态势强劲崛起,制造、商贸、物流等传统城市职能与金融、高等和职业教育、创意产业、港区经济、休闲旅游服务等新型城市职能不断叠加,走“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的发展路径,拉开了城市化与产业化同步发展的序幕。一座宜居宜创业的现代生态滨海新城正逐渐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龙港新城,这样崛起!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作者:兰圣伟 池长峰 文/图

编辑:李宝利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龙港新城,这样崛起!
龙港新城,这样崛起!
龙港新城,这样崛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龙港新城,这样崛起!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