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部不同社会阶层中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公正性配置,不仅可以推进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高质量城市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还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增进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全体市民迈向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社会分层由抽象化的职业划分到具象化的住房分化、由政治分层转向经济分层。为此,本文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主体场所到公共服务设施的可接近性这一微观尺度入手,研究社会阶层下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公正性,以期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抑制城市阶层分化,以及提高城市生活空间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案例参考。
社会阶层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及其发展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业已发展出了丰富的马克思系统阶级理论、马克斯·韦伯“三位一体”分层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等。我国的社会分层既受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影响,又透出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吸引着众多学者进行研究。本文从地理学、规划学、社会学等多视角分析了兰州市不同社会阶层内部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公正性,综合运用了区位理论、“三位一体”分层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社会排斥理论、空间-社会统一体理论等。
不同的研究尺度会产生不同的研究结果,社会阶层空间分异也不例外。笔者在已发表文章《基于住房代理数据的城市社会阶层空间异构性研究——以兰州市为例》中,将本文研究区域由小到大分别划分为0.5 km×0.5 km格网、1 km×1 km格网、街道尺度、区级尺度四个层面,分析发现1 km×1 km格网尺度社会分异效果最佳。基于此,文章使用兰州市中心城区商品居住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点数据,利用ArcGIS渔网工具将中心城区划分为1km×1km的格网(共273个),作为本文研究的基本空间单元。在确定兰州社会阶层分为精英阶层、中产阶层、低产阶层、贫困阶层的基础上,通过模型构建识别每个空间单元的阶层属性,对识别后具有不同阶层属性的空间单元内公共服务的空间公正性进行研究。
▲ 图 | 兰州市社会阶层核密度空间分布
整体来看,兰州市社会阶层空间分布由城市核心区域到边缘区域依次为精英阶层、中产阶层、低产阶层和贫困阶层,呈“中心-高阶层、外围-低阶层”的圈层分布特征。这种分布特点在区级行政单元内同样明显。公共服务设施在社会阶层之间空间布局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性,空间公正与社会公平存在明显的边缘“弱化”现象。
从各社会阶层内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来看,金融设施在不同社会阶层内分布均衡性最为协调,商业设施协调性最差,这与市场经济的调节密切相关;教育设施、文化设施、医疗设施和交通设施因投资大、资本回收周期长等,基本由政府主导配置,注重在空间上均等化布局,协调性相对较好。虽然精英阶层与低产阶层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可接近性较为相近,但精英阶层拥有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比贫困阶层高出21%左右,表明社会阶层之间等级差距越大,公共服务设施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配置差距越为明显。
▲ 表 | 公共服务设施在社会阶层内的分布数量(单位:个)
从不同社会阶层人口与公共服务设施所占比例来看,精英阶层占比分别为16.08%与26%,中产阶层为39.61%与54%,精英阶层和中产阶层对二者都占有较高比例,说明其空间匹配性较好。低产阶层和贫困阶层人口所占比例分别为37.84%和6.47%,而公共服务设施所占比例分别仅为15%和5%,公共服务需求的空间不公平性更为明显。精英阶层对社会资源的占有率远远高于其他阶层,但其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程度显著低于贫困阶层和低产阶层,例如出行方式的选择,低产阶层和贫困阶层以城市现有的公共交通工具为主,而精英阶层则以私有交通工具为主。
▲ 图 | 社会阶层内公共服务设施数量空间分布
从可接近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公正性来看,不同等级的公平性空间分布与社会阶层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吻合度,精英阶层和中产阶层对应高公平性,低产阶层对应较高公平性,贫困阶层对应较低公平性和低公平性,说明社会公平性与居住小区的区位条件成正比例关系,映射出社会财富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享有社会公平性的高低。其中,部分边缘区域虽然公共服务设施分布数量少,但也存在高公平性,例如九州开发区北部、秀川街道南部区域和崔家大滩等,主要是由于城乡结合部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小区均呈“大分散、小集中”分布,二者临近分布。
▲ 图 | 社会公平性空间分布
社会阶层中不同空间单元内公共服务水平的研究应把握与阶层等级需求之间的耦合。根据消费理论,城市居民由经济差异形成的阶层类别即社会距离,决定了消费行为与场所的阶层等级差异。也就是说,不同社会阶层内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的可接近性揭示了社会阶层化下其类型和等级的差异及阶层剥夺水平,并以此构建阶层化下不同空间单元的社会资源耦合体系。兰州市不同阶层对社会资源的可获得性差异显著,精英阶层和中产阶层的公共服务设施可接近性明显高于低产阶层和贫困阶层,然而低产阶层和贫困阶层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依赖性更强。并且,城乡结合部享有公共服务的可接近性明显低于城市中心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在社会阶层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性,空间公正与社会公平存在明显的边缘“弱化”现象。
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居民在城市中的刚性需求,差异性配置导致居住空间分异、社会阶层固化和社会隔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公正与居民享受的社会公平亟待将空间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空间化融为一体,注重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与社会需求空间的协调,公平配置不同社会阶层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保障低产阶层和贫困阶层的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构建以人为本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高质量宜居性城市,增进全体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全体市民迈向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基于社会阶层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正性——以兰州市中心城区为例》刊于《城市规划》2021年第 12 期第48-58页。
笪晓军,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西北研究院院长,高级规划师、高级经济师。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61029,41161028)资助。
【全文下载】文章已在知网发布,复制并搜索下方网址,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载阅读全文。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APJ&dbname=CAPJLAST&filename=CSGH20211014001&uniplatform=NZKPT&v=e0VWQrSXHmRV0F1o0jinKP5AAysEQ0DkrZYPLmueW1G-ZJuHCyaSR5cBt-xiNePn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封面图片源自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政府官网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注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文章导读】基于社会阶层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正性——以兰州市中心城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