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雪龙”船和“雪龙2”船正在南极相关海域开展科考工作。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极地预报保障团队依托自主发展的“南极海冰短期预报系统”,成功为两船破冰航行提供了海冰变化预报。
南极海冰短期预报系统(Southern Ocean Ice Prediction System,SOIPS)是经过多年研发并不断改进的专门针对南极区域海冰、海洋要素演变的短期预报系统。该系统基于南极区域海冰-海洋-冰架耦合数值模式和集合卡曼滤波数据同化框架构建,水平分辨率约18公里,采用12个集合单元的局地误差子空间变形卡尔曼滤波同化算法,目前已实现海冰密集度遥感观测数据的准实时同化。同时,针对南极近岸复杂的地形特点,发展了一种可以根据观测数据数量动态调整局地化半径的同化方案,进而明显提高了南极海冰预报的准确度。该系统经过前期的测试和检验,于今年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期间开展试运行,可提供全南极未来7天的海冰密集度、海冰厚度、海冰漂移以及海冰辐聚辐散等要素预报结果,填补了我国在南极海冰短期业务化预报方面的空白。
近年来,预报中心还研发了“普里兹湾固定冰预报系统”、“南极大气数值预报系统”和“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安全保障服务系统”、“船载海洋环境预报信息系统”。南极普里兹湾固定冰预报系统(Fast Ice Prediction System, FIPS)可提供近岸固定冰区积雪海冰厚度、温度、积雪融化、海冰内部融化、雪冰比例等不易直接观测但对现场考察各项作业十分关键的物理参数空间变化信息。“南极大气数值预报系统” 可提供全南极未来5天的天气预报产品,及时给现场随船预报员和站区预报员提供重要决策参考。这些南极气象、海洋、海冰关键预报产品为我国南极科考提供重要的预报保障支撑。
“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安全保障服务系统”集海洋气象信息查询、船舶动态追踪、航行计划动态模拟等功能于一体,可为深海极区航行作业提供多模式、多时空分辨率全球气象水文格点预报产品,涵盖气压、海面风、海浪、降水、能见度等环境要素;“船载海洋环境预报信息系统”作为针对船基用户搭建的C/S架构客户端,可在通讯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将定制的高精度预报数据推送至前端,并支持用户进行本地数据解析、航线计划设定及航行预报制作。此次南极科考雪龙号和雪龙2号南下穿越西风带存在航程长、路线新、窗口紧的困难,后方保障团队与前方随船气象人员紧密联动,频繁会商,充分利用上述岸基/船基两个应用系统前后为两条船舶提供窗口精确到小时级的气象导航服务,为后续科考任务的顺利开展奠定重要基础。

普里兹湾海冰辐聚(红色)辐散(蓝色)和漂移24小时预报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来源: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编辑:郑雅楠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南极海冰海洋预报助力我国南极科考两船破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