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百度地图: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我国城市化已进入新阶段,如何吸引更多更合适的人群来到本城市、如何减缓和治理城市里随处可见的拥堵情况,已成为各大城市深思的问题。本期报告将告诉公众第三季度是哪些城市在全国吸引力榜单上名列前茅,谁在人口吸引大战中奋起直追,哪些公园挤进了全国首个热门跑步公园榜单,又是哪些城市堵在了全国拥堵榜单上,哪些城市用着治堵妙计等等。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今日微信头条规划日课,推荐关于城市TOD的观点与实践心得,另外推荐一则关于“城市更新”的论坛沙龙观点汇集


1、轨道与城市的结合

本文节选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赵一新副院长在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上做的演讲报告。


轨道交通是促进城市空间形成、发展的中枢。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东京、香港的TOD模式做得非常好,实现了轨道与城市的结合。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香港的轨道交通网络串联了全市主要居住与就业中心,轨道交通车站500米半径腹地服务全港70%的居住人口和80%的就业岗位。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东京地区形成 “中心区-副都心新城-周边新城-公共大交通”的城市格局,建立了包括八个副都心城市(新宿、池袋、涩谷等)、九个周边特色新城(横滨、千叶、筑波、幕张等)在内的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体系,各个副都心和特色新城的形成均得益于快捷便利的轨道交通运输条件。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我们做的案例就是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场坝村站地区已批的控规,将本地区定位为工业区的一部分,TOD规划将本片区由城市工业区提升为小河片区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总部基地


场坝村站地区已批控规的土地利用以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新规划用地方面增加了商务办公、酒店、商业、广场、公园、交通等用地,同时将规划区内的工业用地搬迁出本地区。场坝村站地区原有规划的土地价值约为11.75亿元,经过TOD规划优化后方案的土地价值约为80.42亿元,土地价值增长了近7倍。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深圳在TOD建设上的一些经验,深圳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积极推进TOD发展模式:


轨道交通引导区域产业、人口向轨道沿线城镇集聚,形成轨道交通为骨架的走廊发展模式(区域TOD);“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积极推进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开发模式”。


深圳出让地铁沿线土地,推动站点周边土地二次开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实施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的同时,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当然还有城市复兴,随着轨道交通的引入,深圳市支撑新兴产业用地转型,推动深圳产业转型升级。深圳市“轨道+物业”模式和“建轨道就是建城市”的目标都值得我们学习。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推动站点周边土地二次开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实施轨道站点综合开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支撑新型产业用地转型,推动深圳产业转型升级。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支撑城市重点地区规划建设,全市16个重点地区均实现轨道覆盖。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深圳“轨道+物业”模式实现突破,初步实现“建轨道就是建城市”目标。


2016年通过物业开发收益一次性弥补深铁以往挂账利息和折旧逾90亿元,使深铁成为国内第一家盈利的地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4.05亿元、利润4.86亿元,净资产1784.04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33.5%。已策划14个地铁上盖及沿线物业项目,成功开发逾300万平米。


政府出让土地给房地产开发商,所获收益仅仅是土地出让金和税费,交由地铁企业开发,所获收益除了相同的土地出让金和税费外,还有房地产的开发收益及逐年递增的物业升值。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除了经济方面,我们的规划要使轨道交通的建设能够融合站点形成开放的空间氛围,将开放空间、城市生活和街道设计等诸多元素融合,创造出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城市空间,支撑由轨道交通发展引导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


本文来自:赵一新,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思考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2、城市更新论坛观点合集

来自微信公众号 全心全意


本文来自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论坛,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主办,旨在交流更新规划成果、分享更新工作经验,并结合更新试点、更新案例探讨在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背景下未来城市更新工作的路径与方法。


专家讨论观点摘录如下,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心全意。


张帆,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


现在这个时期我们应该多想想规划工作者的定位和角色是什么。


首先,城市更新中很多问题不再仅仅是规划问题,应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规划本身的内容。城市规划与城市更新现在正面临一个革命性的变革时期,土地不再是价高者得,之前广州万科的案例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城市更新在一个宏观规划的大目标下,允许多路径选择,不同开发主体可能有不同的更新方法,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第二,平台搭建很重要。比如更新研究的平台,既要交流分享,也要进行充分的研讨,请专家答疑解惑。参与研究的主体也不能仅仅是规划师,既要有规划工作者,也要有代表政府、代表市场、代表业主的各领域人士。更新是一个系统,不是一次性可以解决的问题,应该在设立总目标的基础上,分阶段解决问题,而这个系统的策划者、平台的组织者需要对长远目标和实施目标的路径都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最后一点,对于历史上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贡献,我们要辩证地唯物地看待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既充分运用已有的成功经验,也敢于创新开拓。规划工作者不能只把自己当做单一行业的专业工作者,要尽可能在更高层次、更大视野做更高层次的思考。我要代表院里面感谢我们的专家,今天来给我们传授经验、传金送宝,还有一个请求,请求我们的专家继续一如既往不断的支持我们。


赵宝静,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


城市更新从2015年开始经过这两年多的时间,还处在不断的探索和摸索的过程中,今天听了四位的发言,我觉得有几个关键词印象还是非常深的。


第一个关键词是治理城市更新很大层面的工作是治理,治理肯定更多会聚焦在政策上面,并且是包括其他相关部门的综合管理政策;第二个关键词是多元城市更新的特点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第三个关键词是差异性每个更新试点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不一样,差异性也是必然存在的;第四个关键词是过程性城市更新是没有终结的,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问题,需要对应不同的治理方式,所以整个城市更新一直在过程当中,没有终点,将随着城市不断成长而不断的进行。


然而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我们的更新目标是非常清晰的,就是对标我们的规划和愿景,为了让城市更美好,是城市更新的终极目标,比如上海整体风貌的保护、城市功能与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


更新的手段应该个性化和差异性根据不同的情况,更新手段也不一样。更新需要推动,很多重大的项目,如徐家汇体育公园,要靠政府自上而下推,而很多微更新项目,是自下而上推,政府关注的,老百姓关注的,是今后更新的两个重点。


规划师角色的转换也非常重要,我们不再仅仅做规划,而是搭建一个从规划到实施包括运营的平台,居民、政府、建筑师、开发商都在这个平台共同完成城市更新工作更新是一项长远的工作,是一个系统,需要整个系统里面各种政策的联动,才能把这项工作真正做好。


更多专家发言,点击查看原文全文:x世界城市日下迎院庆 话更新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国匠学堂


回复“研习社”,学习城市数据技能

回复“成长营”,一起提升规划思维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 国匠城 】

注册会员:126719人   微信关注:  73724人

回复“APP”

下载国匠城最新APP客户端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结合——规划日课(11.08)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

通过「BeePress|微信公众号文章采集」WordPress 插件生成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