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拜神悖论:潮汕平时拜神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求年签时拜神的男性更多

拜神悖论:潮汕平时拜神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求年签时拜神的男性更多


大年初一或初五时,潮汕地区人们大多拜神求签,欲求家庭与个人新一年的总体运势,祈求趋吉避凶之道。今天没有例外,和家人开车15公里到佛祖庙求年签。这几年由于疫情影响,人群集聚场所往往会被封闭起来,但是仍旧抵挡不住大家前往朝拜。按照长辈的说法,就算封闭起来,也可以在附近的小巷子里朝向佛祖的地方拜一拜,心诚则灵。总之,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碍人们来求年签。幸运的是,这次已经没有封闭了。在佛前的大广场,每家每户各自席地装上神位,获得佛祖分布式的感应渠道,便开始了摇签筒、抛圣杯、记签号的求签仪式了。


拜神悖论:潮汕平时拜神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求年签时拜神的男性更多

广场上每户各自席地装上神位,

获得佛祖分布式的感应渠道

拜神悖论:潮汕平时拜神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求年签时拜神的男性更多

        摇签筒

拜神悖论:潮汕平时拜神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求年签时拜神的男性更多

抛圣杯

拜神悖论:潮汕平时拜神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求年签时拜神的男性更多

签号


长辈在求签之时,自己闲着无聊,便在路边数数人头。香火鼎盛自然不必说,上万的流量是有的。


拜神悖论:潮汕平时拜神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求年签时拜神的男性更多

人群密集的佛前广场


然而,在数的过程中,猛地发现,来拜神的男性竟然比女性多很多。目测估计是六七成男性,三四成女性。从前并未注意到这一现象,但仔细想想便能发现其中存在悖论。在潮汕,平常去神庙的农村女性居多,为何求签时男性居多?


拜神悖论:潮汕平时拜神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求年签时拜神的男性更多

一眼望去,男性居多,估计7成多


潮汕地区,是有名的敬神的地方。在一个村庄里,处处都能发现神的位置。进入家门,天井的墙壁上便看到天地公,进入大厅便遇上土地公,走进厨房便遇到灶神,进进出出家门,总是与门神擦肩而过。在村头的大榕树下,往往供奉着更大号的天地公(估计是家里的上一级),村子风水林或后山上,设置的是地灵公,保证村庄基本的安稳。以上便是底层的标配。


拜神悖论:潮汕平时拜神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求年签时拜神的男性更多

榕树下的天地公


如果说需要更高的能级,村子则需要引进其他职能的神佛,譬如圣人公、王爷公或佛祖等。这类神庙的服务范围往往覆盖附近几个村子。如果灵验的话,经过口口相传,兴许能够成为更高能级的神庙。最后便形成了与村镇体系相互耦合的众神体系。


拜神悖论:潮汕平时拜神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求年签时拜神的男性更多

 能级更高的王爷公


在传统社会,潮汕的日常祭祀活动一般由女性负责。每月的初一十五,基本需要去村里的神庙上上香、祈祈福。假如家里遭遇一些不顺,便需要跟神多说几句。譬如家里人生病了,成绩差、失业等,也可告诸神。在潮汕沿海村落,男性往往需要外出讨海讨生活,面对变化多端的大海难免会看到不安,而家人只能寻求妈祖等神佛的庇佑。


拜神悖论:潮汕平时拜神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求年签时拜神的男性更多

海边的妈祖


近四十年的快速城镇化,同样将潮汕地区多数的老弱妇幼留在了村里。除了日常的生活照料,烧香拜神更是成为女性维系家庭内外整体性的主要方式。一般情况下,村子里也会有三两个神婆,整天念经,打通天地感应的通道。听人说,老一辈的女性有时会请求神婆与过世的人对话,再由神婆转译过来。总体而言,懂得拜神是潮汕传统农村女性的一大标签。


拜神悖论:潮汕平时拜神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求年签时拜神的男性更多

神婆的家


那么,为什么求年签时,却是男性偏多?新年求年签,一般是求家庭总体年签和家庭每个人的年签。每个年龄段的人需求不同,小孩求成绩好,老人求平安健康,成年人求事业有成。求签的过程并不复杂。在红纸上按顺序分列写上家里所有人的生辰八字,对应每个人要求得一个签号,得到全部签号后再找一位算命先生解签。算命先生看到签号和生辰八字,神叨几句,便在红纸上写下每个人的吉凶以及相应的破解之道。今天侧耳听一户人家说:我那孙子成绩太差了,不知道怎么回事,你说他的成绩能好起来么?先生答:没问题的,慢慢来。今年只要谢谢(上香)天地公就好了。不同于村里的神婆,神庙前解签的算命人全是男性。


拜神悖论:潮汕平时拜神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求年签时拜神的男性更多

就近请算命先生剖签诗(解签),200块钱/户


其实,从上面的求签过程可以看到,不同于平时的拜神活动,年签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红纸上的文字活动。从中可以看到:文字能力是参与求年签的重要变量。对于老一辈的人,男性的识字率往往比女性的识字率高。因此,在撰写家人生辰八字之时,则更有主动性。这还仅仅是第一关。第二关是对签号的解读。一个签号对应着一段签诗(诗句)。譬如,某一版本的一号签的签诗:祖师镇迹在灵山,晦魄霖田在庙间,求雨甘霖民感仰,诚心福佑保平安。(其实这句诗也写得挺直白的)。各类签诗还对应着各种难以琢磨的典故。譬如“农夫不见牛,问神仙寻不见”。到底问了神仙后能不能寻见,也难解。尽管识得文字,几个字拼在一起也不一定能让人理解。因此,老一辈的女性(五六十岁以上)往往不直接负责文字撰写。文字的解释权最终归于算命先生。


拜神悖论:潮汕平时拜神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求年签时拜神的男性更多
拜神悖论:潮汕平时拜神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求年签时拜神的男性更多

 签诗簿


其实,我们也不乏看到女性主导的场景。譬如母亲主要摇着签筒,抛着圣杯,再让一旁的读书郎记下签号。或者年轻的夫妇也在虔诚地朝拜。文字能力可能根本又不是事。求签或解签或许口口相传,不立文字;就算识得几国语言的大学生,未必能看清其中微妙。既是求签,也是一种美好生活的向往。


拜神悖论:潮汕平时拜神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求年签时拜神的男性更多


以上皆为胡思。

最重要是,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拜神悖论:潮汕平时拜神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求年签时拜神的男性更多





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文责自负,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RR_lab@163.com

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化研究):拜神悖论:潮汕平时拜神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求年签时拜神的男性更多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