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为缔造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奇迹之城,随着时间与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高密度的生活环境逐步阻碍了人与自然的联系。然而在最初的我们每个人,都和自然有着血脉相依的联系。我们希望在城市用“自然而然”的手法,用人造的自然唤醒真正的自然,为都市里的人以及小动物,在城市中再造一片自然的乐园,共同营造一个共同的家园,让周边的人群在这里与自然亲密接触,享受都市里难得的亲自然生活。
▼项目鸟瞰,Overall View of the project© 曾天培
项目概况
笋岗火车花园(又名河西一路社区公园)地处罗湖区笋岗片区,位于宝岗路与河西一路交叉口,紧邻广深铁路笋岗站,占地约1500㎡。火车花园紧邻笋西社区宝龙嘉园小区,依托深圳“共建花园”项目,以“参与式设计和参与式建造”的方式,以最亲人的姿态,为老百姓在家门口提供了一个可全龄共享花景并亲身参与实践的亲自然空间,已经成为整个社区新的活力中心。
▼项目平面,Project Plane © 曾天培
改造前——垃圾堆叠脏乱臭的消极边角地
改造前周边严重缺失户外休闲空间,项目场地为居民违规在道路绿化带旁开垦的菜地,视觉观感杂乱、嗅觉存在厌恶性气体,严重影响笋岗片区的市容市貌,周边居民避之不及、经常投诉不断。
改造后——全龄友好亲自然的社区新中心
区别于大而远的城市公园,火车花园紧邻社区,以最亲人的姿态,为老百姓在家门口提供了一个可共享花景并挥洒汗水亲身参与的空间 。它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选址——设计——建造——维护——运营”全流程引导社区居民参与,以花园为邻里关系重构的桥梁,重新连接起社区人与人的情感连接,不仅实现了城市绿地的有机微更新,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城市原本荒废的剩余边角空间化身成为具有高度社会凝聚力的情感场域,让每一个社区居民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了从花园到共同家园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社区活动和社区故事在这里发生。
一、倾听场地原声,唤醒笋岗独一无二的场所记忆
深圳市罗湖区笋岗片区具有“中华第一仓”的美称,曾为国家外贸进出口和保障香港活鲜产品供应做出过巨大贡献。笋岗与火车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1962年笋岗站建站,1977年更名为深圳北站,承担对香港的全部铁路货运业务。2009年复名为笋岗站并于一年后正式停用,伴随进港车辆的消失,笋岗的火车记忆也逐渐从深圳人的视野中淡出。
笋岗火车花园项目基地与笋岗火车站(原深圳北站)仅一墙之隔,临近铁路员工居住小区。采用参与式设计,引导社区居民共同进行设计探索,最终通过投票和居民代表议事会,最终确立了火车花园的主题。利用场地的文化特征,在设计中多方面呼应火车的主题。铁轨般的园路系统串联火车廊架、火车头打卡墙、车窗驿站,廊架下的老照片向所有人展示着笋岗站伴随深圳发展蜕变的故事,成为笋岗火车文化记忆传承的博物馆。
▼火车车厢廊架下的车窗及座椅, Windows and benches under train carriage pergola ©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火车车厢廊架下阅读笋岗火车历史的居民, Residents reading the history of Sungang Train under train carriage pergola © 曾天培
▼地面向居民提醒着中国从蒸汽机车到高速机车的故事, The ground is reminding residents of China’s story fromsteam locomotives to high-speed locomotives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保护场地原貌,打造家门口会呼吸的自然生态福地
独具韵味的海绵雨水基地——场地原本薄薄的蔬菜种植土下,是大片的钢筋水泥地面,不但阻碍植物的生长,还严重影响场地的正常排水。我们利用下沉式绿地的汇集雨水的特征,因地制宜在草坡下设置生态旱溪和雨水花园,并加入火车枕木改造而成的独木桥,极大提升了海绵景观的观赏性和互动性。
▼俯瞰次入口两侧的雨水花园, Aerial view of the rain garden on both sides ofthe secondary entrance© 曾天培
万物共栖的生态家园——场地调研发现场地内存在红耳鹎、大山雀、凤蝶、灰碟、金斑蝶、报喜斑粉蝶等“原住民”,以及鬼针草、酢浆草等野生草花植物群落。设计保留了场地的野生草花植物群落,保护原有的木瓜树,通过增加种植食源浆果植物、蜜源植物等营造了“鸟类生境”和“传粉昆虫生境”,极大保护原生的植物群落和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为昆虫在城市里找一个温馨的小家, Find a sweet home in the city for insects ©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低维护的野性自然式植物生境——考虑到后期的可维护性和植物群落的生态性,我们希望过往植物设计追求的秩序化与规模化,我们的植物设计不再以个体标本的植物来反映群落,而是采取了更加多样化的态度,经过甄别挑选全园使用了高达80多种植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物多样性,这其中还包括一定数量的乡土植物群落重新诠释并强化项目场地原本的区域生态,打造一个半自然的植物氛围。
▼金红羽狼尾草与蓝星花等混合式种植, Mixed planting of crimson fountain grass andevolvulus nuttallianus © 曾天培
环保无废的低影响建造——践行无废城市理念,最大限度废物利用。将场地下方原本堆叠的混凝土石块经过艺术处理,转变为景观置石。利用低影响的方式,采用淘汰的枕木,经过冲刷处理,转变为具有火车元素的台阶、独木桥以及坐凳。
三、呵护儿童原需,营造儿童友好型的户外自然游乐场
儿童是城市的“最大公约数”,是一个家庭单位的活力核心,以儿童为核心的公共空间设计可以最大程度调动整个公共空间的活力,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全方面健康成长,也可以弥合现代主义社区中的社会分异,促进社区融合。设计以“Nature Play”为核心准则,希望在家门口为儿童提供一个可探索、可休憩、可学习的野性自然空间——以一米高度的视角出发,从环境安全、材料友好、植物友好、尺度友好、游戏友好的角度践行儿童友好理念。
▼尺度适宜的枕木坐凳, Crosstie-turned-bench of appropriate size ©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通过儿童参与式设计,共同确定沙坑、梅花桩以及跷跷板为基础性的玩乐设施,而场地原有的天然草坡及点石成金形成的活力旱溪构成了场地自然型的玩乐设施。环顾周围,俯仰之间是连绵的草地与蜿蜒流转的旱溪,可行,可奔,可躺,可坐,或静坐冥想,或嬉戏玩耍,或开展一次自然大冒险。这是城市的美丽一隅,也是每个少年的家门口,这是一个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充满活力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的户外自然式游乐场。
▼放学后在草坡上下玩耍一同度过甜甜的童年, Playing on the grass slope after school to spenda sweet childhood©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寓教于乐,为儿童打造专属的“香香动物园”——融儿童自然认知于植物景观设计,儿童活动区附件采用“芳香+趣味”的原则,从植物形态、植物香味、植物名称三个方面综合挑选。触摸是儿童的自然天性,因此选择无毒且芳香的植物对于儿童的自然探索和认知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这些植物包括:迷迭香、碰碰香、罗勒、柠檬草、芳香万寿菊等。视觉是儿童最突出的吸引要素,因此特殊形态和特殊名字的植物是又一要素,因此选择音符花、狼尾草、狐尾天门冬、黄虾花、音符花、猫尾红等具有特殊形态和动物名称的趣味植物,并植入自然科普教育,让儿童在游戏和探索中收获知识。
▼学习香香动物园中植物科普知识的居民, Residents learning about plants inXiangxiang Zoo ©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不断被小朋友寻宝的与“手作植物化石”, The “hand-made plant fossils” continuously huntedby children ©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深爱当下|规划未来|不止景观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UPDIS共同城市):景观实践|笋岗火车花园,家门口畅想自然的活力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