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江苏泰州:党建引领强执法 三项机制守红线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江苏泰州:党建引领强执法  三项机制守红线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江苏泰州:党建引领强执法  三项机制守红线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江苏泰州:党建引领强执法  三项机制守红线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完善“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主管部门监管责任、联动部门共同责任”的三项责任机制,围绕“新增违法零增长、存量违法全清零”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持续提升自然资源执法效能,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据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陆俊介绍,2021年,全市核查上报违法占用耕地面积1.5亩,由于整改及时、复耕到位,实际统计新增违法为零,实现了违法用地“零增长”。目前,泰州市新增违法用地数量、耕地保护例行督察整改率等指标均居江苏省前列。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江苏泰州:党建引领强执法  三项机制守红线

泰州市在严格用地管理的同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图为近日,兴化市千垛镇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竞相绽放。钱钧 黄书荣 文/图

聚焦党建引领——

压紧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

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是构建良好土地管理秩序的前提。众多违法用地的发生,深层次原因是部分地方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没有形成有效的层层传导机制,少数地方依法管地用地意识树立不牢,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地不实。针对这一问题,泰州市多措并举、迎难而上、勇破难题。
牵住“牛鼻子”。泰州市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思想重视这个“牛鼻子”,积极推动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过问耕地保护和违法用地处置整改工作,并多次带队到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南京局和省自然资源厅沟通协调相关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旦发现违法用地,及时通过批示、信函、电话、约谈等方式,传递强有力的行政推动,督促督办违法用地整改工作。近年来,泰州市政府专题召开土地执法警示约谈会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违法用地整改3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就土地执法工作批示9次;市政府督查室专题督查违法用地整改问题7次。同时,将违法用地防控纳入全市高质量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有效提升了土地执法监管工作的地位和权威。
打好“组合拳”。泰州市充分用好用足执法利器,健全完善全市自然资源执法联席会议机制,建立以定期通报、风险提示、警示约谈为主要内容的违法用地风险预警机制,对土地违法案件突出的地区,及时发放书面风险提示。严格执行部、省要求,对违法问题突出、违法整改不力地区进行公开通报、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并通过暂停审批等方式予以倒逼整改。2019年以来,共发出提醒函27份、督办案件16起、约谈11人,向基层政府释放强有力的执法从严信号,实现违法违规用地整改加速加力。
多措并举使全市上下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扛起了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一些新的执法亮点特色。兴化市启动“向违法用地宣战”专项行动,开创“三级督察”和“行政倒逼”工作机制。“三级督察”在全年依次亮剑,处置力度逐步升级。年初,由市效能办启动“慢进退步黑牌”督察机制;年中,对发生违法用地的地区,由市纪委监委启动问责机制;年末,由市委组织部启动考核机制,并记入干部考核档案。截至目前,该市已组织处理2名乡镇党委书记。泰兴市按照“全员执法、绩效挂钩、分片包干”要求,建立“全员执法抓防控”工作模式。海陵区以党建引领,将违法用地整改列入“书记项目”,建立“书记抓,党建+”模式引领依法依规用地,形成“党建统领、属地责任、联动执法、考核奖惩、长效监管”五项执法监督长效机制。姜堰区实行政府投资项目用地预审和土地执法“一票否决制”。主体责任的落实到位,推动全市各级政府主观上根除“明目张胆”违法用地发生,传统的政府投资项目“打擦边球”“搞变通”的做法已销声匿迹。
守牢“主阵地”。泰州市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着力构建“大自然”普法一体化新格局。突破传统的政策法规宣传模式,除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和各类公众号向党政机关和社会公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外,还定期向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汇报耕地保护和重大执法事项,泰州市局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其他相关领导汇报最新的政策要求和执法形势,赢得理解、寻求支持;及时将部省通报的典型案例呈报给市领导;注重与人大、政协沟通,每年召开一到两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座谈会。执法条线人员深入各个市(区)和基层,借力借助于各个专项行动,采取座谈、宣讲、培训等形式,广泛发动宣传,全市上下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依法依规用地的共识已经形成。

发挥科技引领——

创新创优主管部门监管方式

随着自然资源执法工作重心由传统非农建设违法用地防控,向更加精准精细的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等执法内涵拓展,泰州市主动应变、顺势而为,探索责任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新路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以“三个一”,即“一库、一平台、一网络”为核心,积极打造“技防+人防”的执法手段,真正构建“天(卫星遥感)、空(慧眼守土及无人机航拍)、地(动态巡查)、网(监管系统)”立体监管体系。
“一库”,即建立执法综合监管数据库。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载体,梳理整合历年卫片执法检查、例行督察、历史违法用地及“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等各类专项行动的数据资源10.7万余条,利用分布式计算技术,与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进行套合分析,摒弃过往“数字靠要、问题靠报”的执法弊端,真正实现“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变。
“一平台”,即开发智能执法监管平台。泰州市在现有部、省卫片基础上,引入高精度商业卫片作为补充,与技术单位合作,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影像预处理—智能提取—图斑筛查与分类—半自动上图—统计分析”变化图斑智能提取技术体系,研发了泰州自然资源执法监管系统。执法监管系统智能分析识别疑似违法用地后,实时将图斑信息推送至巡查移动终端,有效破解卫片图斑实时获取难题,将被动监察转变为主动预警,真正实现“发现在早”。作为卫片影像的补充,泰州市还将自然资源执法监管系统与全市1700多个“慧眼守土”视频监控探头深度融合,对泰州市域内全天候自动巡查、定期抓拍,运用大数据、AI识别等新型信息技术智能识别疑似违法用地行为,并同步推送至监管平台进行预警,全面支撑自然资源执法监管创新。
“一网络”,即健全执法巡查网络。将全市5788平方公里划分为40个片区和1688个网格,充分发挥“铁脚板”作用,把巡查责任落实到2000余名基层分局、中心所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并定期考核,形成“网格化”全员执法监管模式。针对部省市三级卫片和“慧眼守土”发现问题,建立“123”快速核查机制,即乡镇(街道)1天内外业核查举证到位、县级2天内审核到位、市级3天内复核汇总到位。自然资源执法巡查工作由过去的“漫天撒网”转变为现在的“定点定位”精准巡查,大大提升了执法巡查的效能。
2021年,全市部省卫片下发3639个图斑,面积4.7万亩,并借助补充图斑对363个重点地块开展了点对点的精准式实地核查,将17起违法用地扼杀在萌芽状态,对新增违法用地“露头就打”,发现一例拆除复耕一例。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存量违法用地的整改力度,对照台账逐宗销号。尤其是兴化市,把违法用地整治列为市委市政府头号工程。

夯实制度引领——

深化强化部门联动工作合力

针对以往执法监督仅靠自然资源部门单打独斗,即使在部门内部也是执法条线唱“独角戏”的局面,泰州局不断补齐执法业务短板,深化“全链条”业务体系融合,健全共同监管责任机制,形成强大执法监管合力。
条线上下,补齐“大执法”业务短板。泰州市结合执法工作实际,梳理执法岗位廉政风险点,落实风险管控措施,严明执法廉政纪律。定期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技能比武,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文明执法,以执法促保护,有效维护了自然资源管理秩序。坚持“刀刃向内”,严肃追责履职不力5人。在全省率先制定《依法没收的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建筑物及其他设施处置办法》,有效破解没收资产处置难题。制定《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实施方案》《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等,有效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系统内部,打造“全链条”执法体系。对历史存量的违法用地进行大数据处理,分门别类统计分析形成原因,对涉及业务链条管理漏洞的开展查漏补缺,从自然资源管理的末端向利用、管制、耕保、规划等前端环节追溯。针对农村建房审批问题、临时用地监管问题、红线划定退让空隙问题、设施农业用地审批问题、项目建设程序性违法问题等,相关职能处室各司其职,制定下发了《泰州市批后监管与服务办法》《泰州市临时用地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选址红线划定的通知》等文件。靖江市、兴化市提前谋划保障农村村民建房规划建设空间、重点民生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指标。系统上下“全链条”发力,共同防范违法用地。
部门之间,构建“共同体”联动机制。持续推进“先锋绿源通”“检源行”党建联盟共建,建立联席会议、信息互通、调查协作、业务培训交流、联合专项行动、案件查办协作等六项机制。针对自然资源执法司法领域中的重点问题,联合司法、检察院等部门开展走访调查,实施专项行动,增进工作合力,实现同频同振,全力打造执法查处领域协作配合“新招牌”。加强与金融信贷部门合作,在泰州市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息公示专栏对39家违法用地企业进行公示,并及时将名录提供给金融机构征信系统,采取联合惩戒措施,合力推动违法行为查处整改到位。定期召开行政争议调处论证会,邀请法院、司法局、知名律师等专家学者对执法难题进行会商,累计召开20余场,形成30多个疑难问题处理方案。加大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合办案力度,及时移送案件线索,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着力破解耕地资源保护等“执法难、执行难”问题。在姜堰区试点开展自然资源部门和检察部门互派人员挂职行动,完善专业支持。2020年以来,全市立案查处存量违法用地369宗,移送纪检监察部门追究责任人356人。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江苏泰州:党建引领强执法  三项机制守红线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记者:黄新东

文字编辑:王中建

新媒体编辑:刘斐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江苏泰州:党建引领强执法  三项机制守红线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江苏泰州:党建引领强执法  三项机制守红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江苏泰州:党建引领强执法 三项机制守红线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