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明确新城建设作为新一轮空间发展的重要战略。上海市政府出台《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5 个新城培育成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上海新一轮的新城建设,超越了新城作为特大城市空间疏散的传统功能,更赋予新城在区域网络中发挥中心作用的重大战略意义,并肩负引领城市高品质生活的新使命。新城建设是现代城市规划诞生以来重要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活动之一,国内的新城建设也经历过卫星城、郊区新城和综合性节点城市等不同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下,新一轮新城建设的区域意义和目标内涵会有什么新变化?面向新的战略目标,新城建设的发展策略、实施路径、政策机制、开发模式等有什么新的特点或经验探索?为此,本刊编辑部以“上海五大新城建设及相关思考”为主题组织学术笔谈,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前瞻长三角区域创新的“大上海”新格局
王世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上海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提出五大新城建设的发展战略,是构建超大城市空间战略新格局方面的创新性响应,对上海及长三角区域承担国家战略、服务国内循环、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极具未来想象力的谋篇布局。五大新城的角色扮演既有对传统新城基于母城联系的超越性期待,更指向构建网络型创新区域的战略性前瞻。
上海外围的5个新城已通过轨道交通与主城区相连,与母城中心的距离也符合独立新城建设的理论特征,共同刻画出上海的强周边空间战略。嘉定、青浦、松江已相当程度地与江苏、浙江形成了协同效应,奉贤、南汇则处于杭州湾北岸的战略区位,在区域层面蕴含着未来长三角跨边界竞合重构的空间想象。上海作为能级最高的全球城市,是引领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绝对强中心,在其外围强调5个独立的强节点,既是全球新城建设规律的理论反映,更可能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创新的实践探索。
1.新城建设符合理论规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
上海将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推进外围五大新城建设,符合现代城市规划的新城强调不依赖母城而自我平衡、功能完整、生活宜居的理论共识。新城理论以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有机疏散等为代表,以中心城市功能疏解、提供理想居住环境等为导向,主要实践有英国新城运动、美国边缘城市建设、新加坡新市镇等,发展理念从前期依赖母城逐渐向职住平衡、新传统主义空间营造,以及绿色科技创新示范转变。新城选址一般距母城约20—50 km,规模控制多为15 万—40 万人,成熟周期基本在30—40年甚至更长时间。
新城建设的中国特点具有政策性、大规模、短周期等显著特征。无论是国家级新区,还是地方政府设置的各类新城新区,大多带有土地、税收、行政审批等政策优惠,通过管委会、指挥部等模式快速推进,呈现显著的政策性特征。中国新城建设承载了中国巨量人口的快速城市化,各类新城新区开发区数以百千计,空间规模一般有数十、数百平方公里。土地获得与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在3—5年内实施,10—20年时间得以迅速建成,相对而言,就业岗位和公共服务的发展一般滞后于居住功能。
2.新城建设强调枢纽目标,体现上海的空间战略
上海五大新城战略的实践价值在于新城承接上海中心城的疏散或溢出后,如何培育自身的中心性,在长三角区域城市网络、产业网络、交通网络和公共服务网络中形成集聚力和强辐射力,发挥枢纽性节点作用,实现“大上海”的新格局。
上海在“中心—边缘”发展模式下,通过对外联系的沪宁、沪杭主要交通廊道传导中心城强大的辐射力,外围城镇节点呈现相对于江苏昆山、浙江嘉兴等地的“弱边”效应。杭州湾北岸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建设也不足以拉动奉贤和南汇的枢纽功能。五大新城指明了上海的“强中心强周边”空间战略,显然有助于加快上海大都市圈的区域效能提升,嘉定、青浦、松江将强化上海在沪宁、沪杭发展带上的中心性,而奉贤、南汇则是强化上海在环杭州湾大湾区的力量,并使上海真正走向海洋。在环湾交通和已有跨海通道规划基础上,奉贤沪甬通道的加强将可能提上规划议程。以五大新城为空间战略支点,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上海作为全球城市引领区域空间协同和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作用。
3.区域发展需要智慧创新,实现共赢长三角
未来,城市作为地理空间边界概念将逐步消解,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由“网络空间+功能节点”替代,通过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在分工协作中竞争枢纽价值,并在合作共赢中成就创新区域。
智慧城市已经历10 余年建设,但智慧城市群则是一种更新的挑战,借助信息技术能打破行政边界,建立城市间各个领域的供需匹配和产业协同关系,更智能、快速、便捷地实现城市群的整合,协同不同行政主体的共赢发展。对于长三角而言,应该以智慧创新的手段实现区域内部高度一体化,实现跨行政边界的共建共治共享,走向更具竞争力的世界级智慧城市群。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
识别二维码 订阅本刊2017-2021年电子阅读版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学术笔谈】王世福 | 前瞻长三角区域创新的“大上海”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