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地点
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
编制时间
2020年7月
项目规模
38.59公顷
项目主持
王瑾 刘斯捷
项目团队
六所
项目编制人员
桂铭泽、吴舒瑞、丁思仪、孟娇、蔡文钦、唐劼、何林飞、胡志勇、秦帅、王维玮、李诗浩
历史村落保护振兴的政策导向
政策背景
中山的乡村振兴工作概况
中山市2020年提出建设11个精品示范村,连续投资3年,每年投资1500万。2020-2021年度的乡村振兴工作通过6 项核心制度——财政资金分级拨付制度、农村小额工程制度、设计公司入库制度、建设项目库制度、进度考核与奖补制度、市领导挂点制度有效推进了乡村振兴工作。
2020年,中山市城市更新局在调查梳理全市900多个自然村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全市一百多条自然村进行了详细调查,确定41个重点历史村落和38个一般历史村落,并将上述79个历史村落作为了中山市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的备选名单,其中有7个历史村落(三乡镇雍陌村、南区街道曹边村、火炬开发区大环小区、南朗镇榄边村、南朗镇左步村、大涌镇安堂村)被列为中山市2021年精品示范村,投资近1亿用于历史村落的保护与环境提升。
中山历史村落价值与问题
中山历史村落概况
中山市除了已公布的6处中国传统村落、2处广东省传统村落以外还有大量的具有人文和历史价值的村落。历史村落体现了中山的历史演变的过程和人文内涵,具有整体价值,拥有近百个历史村落在粤港澳大湾区是首屈一指的,是体现中山文化自信和竞争力的重点资源和承载。
中山历史村落价值
1)中山历史村落体现了古香山沧海桑田演变的过程
中山古称香山,在沧海桑田演变下逐渐形成,见证了珠江三角洲的发育过程,造就了丰富多样的聚落形态。众多的历史村落主要分布于环五桂山周边(图1),这些村落和历史城区一起,共同承载着中山的名人文化、华侨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是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高地的重要空间承载,未来中山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和亮点。
2)中山历史村落是体现香山文化内涵、讲好中山故事不可或缺的载体
历史村落体现了中山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与价值。中山数百个历史村落各具特色,既是各镇区历史、人文、生活、记忆的承载,也是中山的香山文化、名人文化、华侨文化、创新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依托。
3)中山乡村遗产类型丰富,历史文化价值高
中山乡村保留大量清末到民初岭南建筑风格的民居建筑以及公共建筑。传统民居大多使用砖石、砖木结构,青砖灰瓦,以木雕、灰塑、砖雕和檐画,具有地方特色,形成广府地区乡土建筑遗产的代表。公共建筑类型丰富,装饰具有艺术价值,中西合璧风格,反映了中山特定时期的发展特征。
图1:中山市历史村落分布图
中山历史村落的特征和面临的问题
中山历史村落普遍性问题有:一是村、城、厂一体,城中村居多,外来人口占比高,拆除老屋建“筒子楼出租房”情况普遍。二是村集体收入平均在1000万/年左右,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村集体所有的厂房、商铺物业和停车场收费,村内公共空间越来越少,私占公权、乱搭乱建情况多,村容村貌亟待提升。三是股改不彻底,“大村”与“小队”难以统筹协调。四是乡村振兴缺乏规划统筹,项目库以散、细、小的碎片化景观打造为主,对历史保护的重视不足。
历史村落的保护振兴实践—以雍陌村为例
概况
雍陌是南粤古驿道香山段——岐澳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图2)。岐澳古道是中山市从山到海,从海到洋的纽带,是珠中澳沟通海外的交流通道,是以广府文化和侨乡文化为特色的南迁出洋之路,也是广东海防的重要通道,明“为制澳中诸番”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曾设参将府于中路雍陌营,足见雍陌村的重要性。
图2:雍陌在岐澳古道的位置图
雍陌村位于中山市三乡镇,北依五桂山脉,南面广袤农田。辖区面积8.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597人,外来人口5000人。雍陌村的文化价值较高,主要体现在是邓小平南巡“不走回头路”的提出地(图3)、改革开放重要见证地、对外开放的第一村;中国现代化思想的代表和先驱、“全面看世界”第一人——郑观应的故里(图4);是香山南部重要战略咽喉之地、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汇地;中山岭南宗族聚居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图5)、泉山田园环绕的风华宝地、重文重教的名人之乡。


图3:邓小平初登罗三妹山
图4:郑观应像图
图5:60年代的雍陌村
村落风貌现状
一是新老杂糅,传统风貌建筑不断被翻新、拆除;二是传统建筑危房比例高,一部分华侨多年定居海外,房屋无人照管年久失修,一部分村民房屋质量较差,缺少维护,安全隐患高。三是搭建占用街巷情况突出,部分街巷不通,私占公权。四是公共空间品质不高。
图6 雍陌村航拍照片
保护振兴实践工作的八个方面
1)协调古村落保护和周边城市更新、生态保护的关系
雍陌村保护振兴规划与《中山温泉宾馆及周边区域城市设计》协同编制,将古村落保护的要求纳入《中山温泉宾馆及周边区域城市设计》的总体管控内容中,形成以中山温泉为主体引流雍陌村文旅项目的发展模式,将雍陌村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休闲微度假首选地”。
同时,通过两规划协同编制,共同打造雍陌村-温泉宾馆一体化慢行区,在慢行区外围设置社会停车场;将古道与绿道串联,形成雍陌古村到罗三妹山的慢行系统,构建贯通东西向的区域绿廊。统筹考虑雍陌村生态保护、历史保护、交通、公共服务等问题。
图4 雍陌村效果图
2) 构建“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历史文化传承体系
确立了历史村落“保护为先、应保尽保”的工作思路,以保护规划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依据。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要求,科学划定保护范围,提出对历史村落整体环境的保护,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逐栋摸查,建立“雍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提出推荐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的名单34处,联动城市更新局,将其中8处列为中山市新一批的历史建筑名单。
图8 雍陌传统结构示意图
表1 雍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一览表

3) 以文物、历史建筑的修缮带动服务设施的完善提升
鼓冈郑公祠,作为中山市历史最久的祠堂之一,目前已依据方案修缮完成,作为村民公共文化活动的场所(图10)。修复了几乎半毁的雍陌郑公祠,仍作祠堂使用(图9)。修复了华侨楼,一层作为华侨文化展厅,二层用做华侨文化活动场所。修复了云莊郑公祠,修复后建成了乡村书屋。逐步利用老房子完善村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老人饭堂、文化活动等功能的配套。
图9:雍陌郑公祠的修复前后对比图
图10:鼓冈郑公祠修复过程前后对比图
4)以传统街巷、文物、历史建筑周边整治带动村落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
雍陌村是岐澳古道上的重要古村落,岐澳古道雍陌段——雍陌上街已完成了三线下地等基础设施完善工作。雍陌上街总长约1000米,2021年选取了雍陌郑公祠-郑观应故居段约120米共37栋房屋作为示范,修缮了两侧16间传统风貌建筑,整治了21栋现代建筑。目前已基本完工。
图11:雍陌上街113号修复过程对比图
图12:雍陌上街111、112号修复过程对比图
图13:雍陌上街129号修复过程对比图
图14:雍陌上街效果图与施工过程
依不同建筑类型制定不同的修缮整治策略,传统风貌建筑修旧如旧,现代建筑则更换与传统风貌建筑相协调的外立面材料。围绕雍陌郑公祠、西栅郑公祠、华侨楼等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的整治,开展了雍陌艺术广场的改造工作。围绕鼓冈郑公祠开展了鼓冈广场的景观提升及周边立面改造工作。
整治郑观应故居周边环境,以郑观应故居为核心,将传统风貌建筑修缮活化利用为郑观应文化展示馆,形成文化型公共开放空间,进一步彰显名人故居的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将郑观应故居打造成为中山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
表2 围绕文物、历史建筑的公共空间整治项目一览
图15:艺术广场现状与改造效果对比图
图16:艺术广场周边风貌整治效果图
图17:郑观应故居周边整治效果图
图18:鼓冈郑公祠周边风貌整治效果图

图19:雍青篮球场及周边改造效果图
图20:雍青篮球场及周边改造效果图2
图21:雍陌童乐园改造效果图
5)提出拯救老屋行动,制订农房管控导则
补充遗产保护体系,建立村级保护名单,引导实现基于乡村自治管护的文化遗产保护行动。雍陌村乡村老建筑的挂牌保护,进一步完善了中山市在原来文物建筑保护、历史建筑保护中缺失的乡村遗产保护的体系。推动乡村自发保护,结合具体的实施项目对雍陌传统建筑(村级保护名单)进行保护与修缮,作为历史村落风貌的基底,第一批雍陌传统建筑(村级保护名单) 16 栋准备挂牌中。
结合具体的整治项目对雍陌传统建筑(村级保护名单)进行挂牌,作为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预备名单,定期文广新局、城市更新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以此为基础,进行评审,有价值的建筑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
图22 雍陌传统建筑挂牌
制订农房管制导则,以试点房屋的修缮给出农房管控的示范。针对施工队,规范老建筑修复工艺流程、施工方法,面向施工方形成实用型修缮导则。结合具体项目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老建筑修缮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以墙面修复为例,修复工艺涉及针对不同墙面受损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包括水洗石墙面、青砖墙面、涂料墙面、石灰砂浆墙面、修复风化墙体、瓷砖墙面的修复。通过对老建筑修缮,积累了老建筑修补屋顶、修复灰塑彩画、修复青砖墙面、解危加固等的工艺流程、施工方法,保证传统风貌建筑的修缮水平。
表3 修复工艺一览表以青砖墙面为例
图23:典型建筑改造前后对比图1
图24:典型建筑改造前后对比图2
图25:典型建筑改造前后对比图3
6)新建建筑样式引导——“雍陌三风五样式”
以经济、总体协调、多样统一,体现雍陌文化特色为原则,形成传统三种风格——传统岭南风格、中西结合风格和时代风尚风格,其中时代风尚风格又分为3个样式。
图26:新建农房样式示例
7)针对村民,通过乡规民约推动村容村貌的持续改善
积极引导雍陌村将历史村落保护写入村规民约,通过村组干部、党员、热心村民自发加强对历史保护的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切实强化对村落内公共区域、村组道路、宗祠等带有历史记忆的老建筑的保护工作,并不断提高村民对自家老宅或新建住房风貌控制的自觉性。
通过乡规民约推动村容村貌的持续改善,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实施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雍陌村容村貌乡规民约包括6条,涉及建筑高度与建筑体量控制、公共设施与绿化环境维护、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保护、建筑风貌管控及停车管理等方面内容。
8)多方筹集资金,联动中山温泉,发展文旅产业
雍陌村紧临中山温泉,中山温泉和高尔夫是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温泉酒店,联动中山温泉和高尔夫,发展文旅产业。多方筹集资金,结合社会资金形成国企-镇-村合资项目运营公司,推动活化利用,带动文旅发展。
雍陌村于2021年8月获批成为国家财政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核心片区,获得了中央资金5500万元、中山市配套雍陌特色精品示范村资金3000万元、三乡镇财政同步配套1500万元、雍陌村自身配套集体资金360万。另外,社会企业捐赠3000万元,本村村民乡贤已捐赠65万。目前,雍陌村通过市级财政、镇级财政、国家农综改支持资金、社会企业捐款、村民捐款等渠道筹集资金约1.3亿(表4)。
表4 雍陌村乡村振兴资金来源一览表
充分调动各方主体,形成国企-镇-村合资项目运营公司,推动雍陌特色文旅产业发展。中山市国有企业中汇集团投入510万、三乡镇属资产公司投入100万、村集体投入390万成立三方合资公司,合作开发雍陌村民宿、餐饮等旅游商业。2021年正在建设有5栋民宿,2022年准备将已修缮好承租的30间商铺引入业态(表5)。
表5 文旅公司构架表
政策优化建议
一是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乡村振兴的全流程进行监督管理。就乡村规划分类指导,乡村建设总体方案评审、乡村建设项目负面清单审核、乡村建设施工质量把控等工作引入各级各类专家评审、指导,确保乡村建设事前、事中都能保持正确的导向、资金的有效使用。二是设立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乡村振兴专委。邀请遗产保护、文化产业等专家,对乡村振兴项目进行把关。并逐步建立专家一对一机制,一村一专家,全程技术咨询把关。三是坚持规划先行。历史村落应编制保护振兴规划,在保护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振兴项目库设计。四是设立历史村落乡村振兴工匠库。形成有经验的修缮施工队伍入库、培训、考核机制。五是设立乡村规划师制度。制定了巜历史村落风貌提升工作指引》,让乡村有专业的持续性的指导服务。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文末摄影照片来源于王雯雯、冼智聪、桂铭泽,在此表示感谢。
合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上海都市再生实业有限公司、上海量介建筑设计事务所
作
者
介
绍
王瑾 刘斯捷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任规划师
本文刊载于我院《同济规划简讯》第57期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第57期简讯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浅谈历史村落保护振兴的实践——以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