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也是生活的“容器”。风格迥异的粉墙黛瓦、亭亭玉立的水榭楼台,以及富有特色的近代建筑,散落于杭城各个角落,浸染着风雨沧桑,叙说着历史故事,以物化形式传承杭州强大的文化 “倾诉力”,是见证杭州发展变迁的重要载体和窗口。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近北山路,走近见证风雅的建筑,来感受岁月浸润下杭州的“变”与“不变”。
民国时期,各界名人纷纷到西湖临湖筑屋。北山路沿线,尤为民国历史建筑最为集中之地,坐落着秋水山庄、首届西湖博览会工业馆、葛荫山庄、孤云草舍、穗庐、玛瑙寺等中西式近代建筑群。北山路也因此拥有了 “一步一风景,一景一传说”之美誉,成为杭州最富有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秋水山庄
秋水山庄背倚葛岭,面朝西湖,始建于民国初年,是一幢两层三开间中西式风格的别致小楼,飞檐翘角,木格花窗,充满古色古香之情韵。为上海报业巨子、《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为其妻沈秋水所建。围绕秋水山庄有一段耐人寻味的传奇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因史量才常带沈秋水来西子湖畔欣赏湖光山色。之后史量才买下了这块毗邻新新旅馆原为闲地庵的地皮,建起了一幢具有江南庭院特色的别墅,并以沈秋水之名,命名为“秋水山庄”。

当初在设计建造秋水山庄时可谓匠心独具,大量借鉴了《红楼梦》中怡红院的意境与布局,对庭园、流水、假山、长廊均做了精心布置。小径以鹅卵石铺就,过道用磨石子镶嵌成名色图案。园中曲径通幽、小中见大,可坐石听泉、凭栏赏花,尽显充满诗情画意的中国传统园林风格。主楼的装饰极富民族特色,正面四根青石柱子竖立门旁,贯通上下;白色雕花石栏横于阳台,串联左右;朱红隐格花窗点缀楼面,古朴别致。再配以高大轩敞的铸铁门楼、清水砖砌的花窗围墙及“秋水山庄”题匾,如一幅掩映在绿荫碧水间的美妙立体画卷。

由于得到张謇等实业家及沈秋水的财力资助,史量才最终成为上海《申报》老板。《申报》是上海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当年在江浙一带影响甚广。史量才办报不为权势所屈,恪守“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信条,以笔为枪。1934年11月13日,他在海宁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目睹史量才遇害的沈秋水万念俱灰,将秋水山庄捐给了慈善机构,不久别墅门前挂起了“尚贤妇孺医院”的牌子。新中国成立后,秋水山庄作为疗养场所,曾一度更名为“西子楼”,1990年恢复秋水山庄原名,后并入杭州新新饭店。
首届西湖博览会
工业馆旧址
首届西湖博览会工业馆旧址位于北山路42号。1929年,在杭州举办了盛况空前的首届西湖博览会,开中国会展业之先河,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宏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展会,堪称“旷代之盛典,湖山之嘉会”。2000年,杭州恢复举办了第二届西湖博览会,之后每年金秋十月定期举办,成为具有杭州特色的国际性盛会。

现存工业馆旧址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一巨大“口”字形,故又称“口字厅”,是当年西博会新建建筑中唯一遗存的建筑,也是杭州乃至浙江省最早的展览馆建筑。馆舍外观中西合璧,西式门汀及门口西式古典主义石柱,配之以中式镂花窗,更显典雅别致。当时工业馆一经落成,就赢得了“闳大伟丽,金碧楼台”之美誉。现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于2003年复建为西湖博览会博物馆,对外展示历届西博会之盛况及成果,在西湖山水间典藏永恒的记忆。

来源: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百年杭州的城市变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