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甘肃省地处黄河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它像一支如意,镶嵌在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和黄金路段。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涵盖了湿地、草原、冰川、沙漠等自然资源和山川、河谷、高原、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全面查清国土资源家底,对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2017年开始,甘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的工作者穿梭在深山老林、戈壁荒漠,行走于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祁连山麓、甘南草原、河西荒漠、陇上江南……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50多家项目承担单位、6000多名专业调查人员、1.2万名实地向导和指界人员不辱使命、不畏艰辛,全面查清了自然资源家底,为全省制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规划、重要政策举措提供了基本依据。
一项项数据、一张张图表的背后,是甘肃多项工作“领跑”的真实写照:提前组建省“三调”工作筹备办公室;率先在全国印发开展“三调”的通知,成立省“三调”领导小组;率先在全国落实“三调”专项工作经费;率先在全国利用1:10000DEM制作全省坡度图,利用0.3米分辨率影像测算耕地田坎系数等。
2021年9月28日,甘肃在全国率先发布省级“三调”主要数据公报。这份公报是新时代甘肃自然资源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甘肃“三调”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向陇原儿女交出的一份合格答卷。
1
“咬定青山不放松”
强化组织领导压紧责任
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任务后,甘肃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部署、明确目标任务,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三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三调”工作。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全面统筹,分管省领导严格督导、密切跟踪,各级政府细化分工、狠抓落实,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各层级有力有序推进调查工作扎实开展。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先后12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三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多次开展政府督查、调研督导和明察暗访,促使“严守成果真实性”的观念入脑入心,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面对“三调”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和参与作业单位多、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的难题,甘肃“三调”人力求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统筹下好一盘棋。
甘肃坚持“搭框架、选队伍、抓管理、重培训、严审查、勤宣传”的工作思路。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办公室制定了调查队伍资信评价、公开招标培训上岗、实地评估中标单位、统一审查技术设计、成果质量分级把控、强化行业自律倡议的“5+1”质量管控措施,牢固树立“数据真实是调查的生命线”的原则,扎实有序推进“三调”各项工作。同时,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模式,站在“国家任务、政府工程、历史责任”的高度,精心谋划“三调”各阶段目标任务。
为圆满完成“三调”任务,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积极组织筹措经费。全省各级投入“三调”工作经费总计5.18亿元,其中省财政落实的8942.2万元中有5960万元直接补助到市县级。同时,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建立“三调”全流程管理制度,全面掌握各项目进度、质量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此外,全省各地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微信、网站专栏等进行深入实时宣传;接待河南、陕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观摩学习;充分利用微信、网站滚动播报工作动态,面向社会开展“三调”书画、摄影、征文大赛。最终,各级政府部门对“三调”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三调”工作的认识与支持不断提升。
2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严把质量关口确保真实
“三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调查内容多、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每一个环节都精诚合作,才能事半功倍、精准对接。
相对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三调”的调查内容更广、精度更高、评价更深。全省1023万多个调查图斑、1000多万张举证照片,都需要精确勾绘、准确拍摄。只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为此,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三调办”)主动加强沟通,提高筹划工作能力,与全省“三调”工作实际相结合,明确各项工作具体内容、标准和时间要求,每月召开一次“三调”工作负责人碰头会,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吃透技术要点,以全面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的新视角,全力推进并做好“三调”项目。
“一方面,我们稳定人员队伍,将懂调查、会调查、能调查的人员投入到‘三调’中来,做到调查人员素质、数量双过关;另一方面,根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甘肃省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古浪县项目负责人牛锐说,无论是对每一块举证图斑的“跑到、看到、问到、量到、拍到”,还是对某一项争议地类的认真判别,无不展现出甘肃“三调”工作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真实、准确是“三调”数据成果的生命线。如何保证调查成果真实、准确、可靠,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三调办关注的焦点。
甘肃省各级党委政府严守“三调”质量生命线,严格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确保各级项目科学组织、合理实施、安全生产。为把质量控制做实、做细、做出成效,全省上下严格执行省、市、县分级检查核查制度,采取定向与随机、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确保调查进度和质量。
省三调办设四名专职副主任分片包干、督导检查。每个片区调配1名专职副主任、3名技术骨干,负责4个市(州)的县级调查核查任务,通过内外业相结合,多方式开展成果质量检查,把控过程质量。全省先后开展了4个批次的实地检查指导,同时还对地类变化流量流向异常、进度缓慢、质量落后、经费保障不到位的县(市、区)进行了跟踪检查。
在此基础上,省三调办组织近百名技术骨干,通过内外业联合、过程督导检查、成果集中审查的方式,高标准、严要求,全方位、全覆盖对全省1023万多个图斑进行多次查错纠偏和跟踪复查,保证全省“三调”成果按期保质提交国家。
此外,甘肃“三调”工作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减少了人为干预。各县(市、区)利用国家下发的优于1米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图和内业预判信息,逐地块调查图斑的边界、地类等信息,实地拍摄举证照片并实时传输到“国土调查云”,供省级和国家核查。全省1023万个地类图斑,举证图斑达200多万个、举证照片有1000多万张。
为确保“三调”数据真实准确,甘肃严格按照“毫不动摇、寸步不让、虚报严惩、讲清原因”的要求,强化事前监督管理、事中督查核查、事后审查把关三个重要环节,先查清利用现状真实性,再还原管理数据合理性,实现了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了“三调”最终成果质量真实、准确。
甘肃省三调办主任、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钟义表示,全省“三调”工作人员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要求,全面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创新运用“互联网+调查”机制,严格遵循“实事求是、质量第一”的调查原则,全面、真实、准确地查清了全省国土利用状况。
3
“梅花香自苦寒来”
强化成果应用助推发展
甘肃始终坚持边调查边应用。2020年11月,全省县级成果通过国家检查后,“三调”成果基本固化,省三调办积极响应各有关部门需求,按程序充分共享“三调”统计汇总和空间数据等各类成果。
“三调”成果发布后,省三调办及时编印《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汇编》口袋书,分送省委、省政府、自然资源等各有关单位使用。同时,加快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陇上国土云”平台基础数据更新,将“三调”和近两年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及时切片入库,为支撑全省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数据保障。
甘肃省三调办常务副主任、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调查监测处处长张坤介绍,“三调”形成了现状数据成果和分析数据成果,满足了自然资源高效化、精细化管理需求,丰富了自然资源“一张图”,实现了对各类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空间分析、共享服务等。将“三调”成果作为统一的底图,在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生态修复、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违建别墅清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摸排、执法监察和督察、土地综合整治、第三次土壤普查等多个领域、多个行业共享,对各个项目顺利实施起到了促进作用。
通过“三调”,甘肃摸清、弄准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首次查清了城镇村内部住宅、商业服务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用地的具体情况,既有利于巩固土地确权成果,也可以更精确地掌握耕地情况,更有利于保护好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调查成果也会为征地拆迁补偿、农村宅基地管理、农民权益保护提供重要的依据。这些翔实的数据还将为政府改善城镇和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三调”的目的就在于全面摸清自然资源家底,然后加以高效利用,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数据看,甘肃省耕地总面积7814.21万亩,“二调”以来全省耕地净减少了301.14万亩。在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了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地类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耕地流向园地、林地等农用地中,有的破坏了耕作层,有的没有破坏。全省共有204.24万亩即可恢复为耕地的农用地,还有432.22万亩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为耕地的农用地,但要付出必要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2020年4月,甘肃省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陇上国土云”平台上线发布后,及时将“三调”成果切片入库,让省、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林草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等8000多名用户可通过平台内外业一体化的“互联网+监管”、智能化数据管理与核查分析、“掌上田管”等功能进行“三调”数据便捷式移动查询,开展“云分析”“云核查”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综合监管、日常变更巡查等,极大地拓展了“三调”成果应用的广度与深度。
“三调”成果对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科学制定甘肃区域发展布局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将积极做好“三调”成果共享应用服务,充分发挥“三调”数据成果的权威性,整合基础地理、遥感影像、地质矿产、林草等各类管理数据,做好“三调”与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的融合衔接,构建以“三调”为底图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形成自然资源管理“一张底版、一套数据和一个平台”,提升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同时,扩展“三调”数据成果的使用范围,提高“三调”数据成果的利用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用好“三调”成果,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质量稳定,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总量不再减少。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布局,健全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坚持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导向,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践行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提升国土空间价值和效率,持续推进黄土高原、祁连山脉、河西走廊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甘肃厅将继续精准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内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用好“三调”数据成果,严格保护、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更好地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为促进甘肃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贡献。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i自然全媒体
审核:兰圣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甘肃:摸清资源家底 建设美丽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