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城市设计方式对城市空间的谋划存在局限性,存在成果数据标准不统一、各级规划管控要求不一致、各项城市设计缺乏衔接协调等问题。因此,可通过围绕方案设计、成果审查、实施监督等城市设计全生命周期过程,以“五化”方式创新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模式,打造地方城市特色窗口。
传统城市设计方案成果主要为意向化的简单模型表达,真实的空间体量关系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难以被直观表达。借助CIM、BIM等信息技术,建立三维城市实景与城市设计间的联结,多方位辅助城市设计编制,直观表达真实的空间体量关系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辅助管理者选择最科学的城市设计方案。
由于城市设计管控要素层级分明,指标体系庞杂,通过从成果完整性、规范性、符合性三大方面梳理并构建各层次城市设计成果的审查规则库,实现城市设计的智能化、自动化审查,显著提升业务人员工作效率。
实现城市设计项目计划、编制技术要求、编制过程、审查、报批、归档入库,批后公布管理全流程信息聚合管理,持续跟进各层次城市设计进度,统览全域城市设计编制覆盖情况,及时发现各区在开展城市设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规划计划、规划修编、规划技术修正和局部修改等提供信息支持。
按照用途管制中的城市设计要求,从城市设计角度研究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的合理性,在重点地块开展城市设计的精细化研究,并将城市设计内容纳入规划许可等。通过提供规划选址、规划条件出具、核实功能,支撑“一书两证”业务的高效办理,促进工程建设项目向高品质、精细化发展。
城市设计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实施监督体系中需充分考虑城市设计管控落实情况。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总体要求,通过建立城市设计监管评估指标,为城市设计动态调整完善、相关行动计划等提供依据。
通过建设城市设计全过程管理系统,围绕城市设计“编制、审查、实施、监督”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一张图应用、项目管理、辅助编制、成果审查、 规划实施、监管评估等内容,为城市设计项目全过程提供辅助支持。
建设二三维城市设计一张图,通过与CIM基础平台衔接,为开展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功能服务及真实的三维场景,实现各层次城市设计管控要素、城市设计三维模型在统一空间地理框架的集成,让城市设计更加考虑人的真实体验和地域原本特征。
按照城市设计编制全过程留痕的要求,汇聚城市设计项目进度信息及相关材料,实现全域城市设计编制情况总览统计及具体编制项目详情查看的有机结合,为管理者掌握全域城市设计编制覆盖情况,及时发现及推进城市设计项目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快速作出相关决策部署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通过对二维设计矢量图进行高度拉升,模拟规划草图设计,或对白模型进行高度、位置、朝向、纹理属性调整,快速高效完成基本的方案设计;可通过同屏对比的方式,直观地认知方案之间的设计差异,选择最优设计方案成果。
基于相关城市设计成果入库标准规范,从成果完整性、成果规范性、成果符合性等方面,全面梳理成果审查要点,确定人工审查内容和自动审查内容,针对不同审查事项的相关技术流程进行定制和模块化封装,搭建空间核查规则库。通过城市设计成果审查模块的建设,以审查任务管理和结果管理组织各类城市设计成果审查业务的开展,通过“技术审查模型化”的思维减少规划审查中的重复、繁琐事项,提升业务人员的审查办理效率。
面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业务,提供规划条件出具功能,通过地块与相关管控要素数据、地块图则的空间关联关系,按预设模板快速导出相关的地块图则和规划设计条件;面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及竣工规划核实工作,梳理报建方案审查指标计算规则库和判定规则库,同步构建规划条件核实模块,以人工核实与机器核实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项报建指标进行审查,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
构建城市设计监管评估指标体系,对不同层级城市设计完成情况,以及对总体、片区层面城市设计重点关注的整体空间格局、开放空间、整体特色风貌、特色要素等内容,详细层面城市设计重点关注的土地利用、交通组织、景观环境、建筑形态等内容实施建设情况进行监管评估,基于CIM打造城市设计相关特色指标,实现对城市发展情况动态化、立体化监测监管。
城市设计对城市建设承担着重要的指引作用,通过建设城市设计全过程管理系统,实现城市设计项目全流程管理标准化、系统化、智能化。目前,国地科技已在荆州市成功实践应用,通过打造荆州市城市设计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将全域总体设计、区段设计、地块设计、专项设计等不同层级的设计成果整合管理,依托数字化成果,生成城市设计控制盒子,支撑项目控制盒子审查、控制线监测以及天际线、建筑色彩、沿街立面、沿路通视、可视域等辅助要素分析,智能辅助城市设计方案优化和审查。项目的建成不仅使荆州市城市的数据管控趋向于集中化、统一化和共享化,同时也强化了荆州市信息化管理能力,为全面精细规划、科学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关阅读:
-
CIM应用与实践⑩︱CIM+历史文化保护: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
CIM应用与实践⑨︱IEC发布《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城市数字孪生UDT》报告
-
CIM应用与实践⑧︱基于CIM的智慧社区建设,推动社区“治理”变“智理”
-
CIM应用与实践⑦︱从信息底座到数智融合,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
-
CIM应用与实践⑥︱从雄安新区到苏州古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探索
-
CIM应用与实践⑤︱城市韧性:利用CIM技术构建城市洪涝监测预警体系
-
CIM应用与实践④︱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助力廉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
CIM应用与实践③︱基于CIM的城市内涝灾害推演平台:实现“事件模拟-趋势推演-智能决策”三合一
-
CIM应用与实践②︱“1+1+N”:国地科技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与实践
-
CIM应用与实践①︱验收!面向新型智慧城市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研究与开发项目
专 题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地资讯):CIM支撑城市设计全过程管理,助力城市规划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