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4月8日12时至9日8时,广州新增2例奥密克戎BA.2型新冠肺炎隐匿传播病例。消息传出后,担心受封控影响造成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供应不足,部分超市出现了“抢菜”现象,货架被扫荡一空。
然而截至4月24日,广州各类生活必需品价格除蛋类略有上涨外,其他基本保持稳定,蔬菜、肉类价格甚至稍有下降。广州为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生活必需品的稳定供应?广州生活必需品保供能力源于何处?以下从一名城市规划师的视角为您解答。

4月7日至24日广州市
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自广州市价格监测预警系统)
小贴士
根据《商务部关于统筹做好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生活必需品主要包括蔬菜、肉类、蛋类、奶类、大米、面粉、食用油和方便食品等8类。
1. 强大的供应链
生活必需品供应的重要支撑
首先,广州有着多家生活必需品龙头批发市场和众多链主企业。
广州共有34家“菜篮子”专业市场和13家粮油批发市场,占地面积超220公顷,商户数超1.9万户,经营范围覆盖蔬菜、肉类、蛋类、奶类、大米、面粉、食用油和方便食品等生活必需品。
其中,江南果菜批发市场、黄沙水产市场、广弘食品集团冻品交易中心、东旺食品批发市场等大型专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具有“供应广州、统领广东、辐射全国”的能力。
以江南果菜批发市场为例,江南果菜批发市场位列全国果品批发市场第一、全国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前十。该市场占地面积40公顷,商户数2000余家,年蔬果总成交量约540万吨,其中蔬菜交易量390万吨,日均1.07万吨;水果交易量150万吨,日均0.41万吨,单个市场就能满足广州日均蔬菜1.01万吨、水果0.31万吨的需求量。同时,江南果菜的经营档主已建成了稳定高效的蔬果供应链体系,上游联系分散于全国各地的蔬果种植基地,保障蔬果的稳定供应,下游则在市场周边成立了大量物流配送公司,保障蔬果的物流畅通。

广州生活必需品批发市场空间分布图
其次,广州具有强大的物流和末端配送能力,能保证生活必需品“运得来,送得出”。
物流方面,广州作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形成了“1+N”的现代物流体系,2021年广州港粮食接卸量超2000万吨,位居全国榜首;快递业务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现有快递从业人员超15万,保证了生活必需品“运得来”。
末端配送方面,广州有广百超市、华润万家等均布各处的超市、便利店4万余家,还有京东超市、朴朴超市、叮咚买菜等线上生活生鲜平台,保证了生活必需品“送得出”。以京东为例,京东广州物流为保障派送能力,可投入4600余名快递员支持配送。
2. 出众的生产能力
生活必需品供应的稳固基础
广州“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出众,在一线城市中独领风骚,同时兼具供货香港的能力。
根据广州市商务局数据,目前广州每日生猪屠宰量2.5万头、禽蛋产量90吨、当季水果供应量650吨,生猪基本能满足全市每天的需求,禽蛋和水果则大约能满足190万人、450万人的每日消耗。蔬菜在田面积27万亩、家禽存栏量1991万羽、存塘水产品20890吨,仅靠这些生产库存,也能够满足全市居民0.5-2个月的需求。
疫情期间,仅广州市粮食储备加工中心一家企业每日大米产量约260吨,可满足超40万人的每日需求。
食用油方面,广东精制食用油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是全省消耗量的约7倍,具有快速补给广州的强大能力。
面粉方面,东莞麻涌镇素有“中国粮油物流加工第一镇”的美誉,共有面粉加工企业29家,全国小麦加工“三巨头”之二的益海嘉里、中粮粮谷都在此设厂,每日可向省内发运面粉1800多吨,举一镇之力即可满足广州约八成以上的面粉需求。
3. 雄厚的储备能力
生活必需品供应的强大保障
广州粮食仓库、农产品冷库规模庞大且布局合理,为生活必需品储备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撑。
广州现有库容1万吨以上的粮食仓库8座、1万吨以下75座,其中,省AAA级粮库4家、市AA级粮库6家,分布于广州各区,并与各大粮油批发市场有着便捷的交通联系。另外,广州有库容1000吨以上非医药冷库88座,其中库容1万吨以上冷库28座,冷链储运能力强。

广州主要生活必需品仓库分布图
肉类、粮食储备充足。在市发改委、商务局等主管部门领导下,肉类方面,广州目前储备有冻畜肉、禽肉各8万吨,可满足全市常住人口近2个月的食用量。粮食方面,全市政府粮食储备约150万吨,可满足全市常住人口近1年的食用量。
除政府储备外,广州重点保供企业和各大电商也成为生活必需品储备的重要补充。经市商务局组织部署,广百超市、沃尔玛、华润万家、百佳永辉、钱大妈、胜佳超市等大型保供零售企业可以平日5倍量备货,以应对抢购。目前,仅封控、管控区内就有电商平台仓库34个,物资306吨;重点市场供应企业52家,物资储备734.9吨。
4. 出色的组织能力
生活必需品供应的有力统筹
本轮疫情中,广州能保障生活必需品的稳定供应,也得益于政府出色的组织能力。政府各级部门充分吸收2021年荔湾区抗疫保供的工作经验,形成了应对疫情保供的成熟机制与有效预案;规划部门合理的用地与设施布局,以及我院参与的“四标四实”、“网格化管理”等硬核技术应用,使政府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商务局组织领导的“1+1+2+N”创新保供模式(即:一个国企对接1至2个街道,一个街道安排不少于2个临时供应点,N个社会销售平台协作),也极大地提高了广州应急保供的组织能力。
结 语
抗疫保供的实现,得益于政府果断的强力处置,保证了生活必需品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效运转;也得益于广州强大的供应链能力、生产能力、储备能力和组织能力,保证了疫情期间生活必需品供应的量足价稳;更得益于广大保供人的辛苦努力与无私奉献!
随着《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的出台,以及各级政府、企业在“末端100米”的进一步努力,我们相信,疫情期间,广州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将更加畅通快捷。
|文图作者|
李箭飞、朱洪宝
(规划设计四所)
|校对、制图|
赖舒琳、张晨晔
(规划设计四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规划师视角|抗疫保供,广州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