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学术动态】基于社区管理的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沉船遗址为例 | 2022年第1期

本刊“学术动态(Planning Reviews)”栏目,推介国内外学术书籍和文献报告、关注国际研究动态和前沿热点、分享规划案例研究。本期“城乡社区发展与住房建设”专栏,向大家推介一篇探索地方社区在遗址保护与发展中作用的研究文献。


(专栏编辑:杨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基于社区管理的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沉船遗址为例

来源:LUKMAN A. Community-based management of the USAT Liberty,Bali,Indonesia:pathways to sustaina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J].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20,10(3):217-231.

【学术动态】基于社区管理的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沉船遗址为例 | 2022年第1期


本研究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图兰本小渔村USAT自由号沉船遗址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为例,探索地方社区在遗址保护与发展中的作用,为其他文化遗产地的社区参与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印度尼西亚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有记录的高达1.2万处)。这些文化遗产一方面为印尼带来了重要的旅游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给政府带来了如何有效管理文化资源的难题。因此,借助社区的力量,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文化旅游管理体系对于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至关重要。

 

USAT自由号沉船遗址是巴厘岛最受欢迎的潜水点之一,每天接待100余名的潜水者,每年创造约300万美元的收入(含住宿、餐饮、其他活动等),有50%的当地居民从事旅游业或相关工作。为实现对沉船遗址的保护,当地人在法律体系中增加了一项名叫“awigawig”的习惯法,作为对古迹法的补充,强调保护这一特殊遗址的重要性。本研究通过对9位利益相关者代表的半结构性访谈与观察,深入了解沉船遗址的管理体系,访谈内容包括受访者在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参与管理的时间、原因、方法、成本与效益,以及对管理质量的评价。

 

1 遗产旅游带动社区发展

 

作为在巴厘岛北部地区最早发展起来的潜水地,沉船遗址周边的酒店通过媒体和机场宣传,使该地获得全球潜水协会的认可,成为印尼最受欢迎的潜水点之一。然而,本地居民开始只是以帮工或搬运工的身份接待游客,规范制度的缺失也造成了游客服务的混乱与恶性竞争。为恢复社会秩序,社区领袖依法成立了一个组织,确保人人能平等享有服务游客的机会:规定当地旅游企业的员工中本地居民应占50%;旅游企业还要为本地居民提供有关潜水、酒店接待等方面的培训以提升他们的能力。可以说,沉船遗址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社区的繁荣。

 

2 社区参与遗产管理

 

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多样的本土习俗和信仰,包括宗教仪式、本土知识体系、以及习惯法和规范等。巴厘岛是使用习惯法来管理其文化遗产的省份之一。1998年之后,印度尼西亚采用地方政府分权的方式应对金融危机,赋予地区更大的行政权力与财政权力,一些地区整合当地居民的习俗与法律,作为当地维护社区社会秩序和凝聚力的机制。沉船遗址于2004年被提名为地方遗产,但地方政府却没有专门的部门可以对该遗产进行持续管理。因此,本地人在习惯法中增加了保护沉船遗址及周边社区的新规定。在实际管理中,习惯法比官方的古迹法更有效,社区配备相应的“习惯法警察”进行执法。5%的遗产旅游门票收入分配给村委会(每月约3500美元),用以公共设施的维护、垃圾清理以及习俗和宗教仪式的举行。当地的一个潜水协会在意识到沉船残骸的受损后,每月会对沉船及周边区域进行检测与清理,并通过开展儿童与青少年清洁场地的年度项目培养环保意识。

 

3 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的支持

 

政府虽然很早就通过举办能力建设活动,向社区分享了有关文化遗产可持续管理的原则和知识。但活动结束后,政府没有持续跟进,也缺乏人力和资金对整个水下文化遗产区域展开有效检测与管理。国际保护组织(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作为该地区活跃的非政府组织之一,通过发起“图兰本海洋保护计划”对习惯法进行补充,其他非政府组织也鼓励社区通过媒体和技术等方式参与决策。非政府组织在赋权给当地社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府、本地居民和旅游企业之间发挥了组织协调的作用。

 

沉船遗址的案例表明,通过自下而上的社区管理方式能够实现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旅游业为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带来了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社区发展,进而激发了当地居民参与遗产保护工作的积极性,而当地社区与非政府组织提供的资源支持,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利益相关者围绕沉船遗址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形成了多方共赢的格局并加强了社区凝聚力:对于政府来说,有助于减少贫困和地区差异;对于本地居民来说,以社区为基础的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当地冲突;对非政府组织来说,参与遗产管理促生了他们对环境保护和社区赋权的兴趣。为推行有效的管理制度,文化遗产和旅游专业人士则与当地人展开合作,辨识与阐释文物点,制定保护与旅游活动相关的策略性规划,帮助社区认识到遗产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供稿:周嘉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学术动态】基于社区管理的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沉船遗址为例 | 2022年第1期本文为《城市规划学刊》原创文章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学术动态】基于社区管理的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沉船遗址为例 | 2022年第1期

【学术动态】基于社区管理的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沉船遗址为例 | 2022年第1期

识别二维码  订阅本刊2017-2021年电子阅读版

【学术动态】基于社区管理的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沉船遗址为例 | 2022年第1期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学术动态】基于社区管理的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沉船遗址为例 | 2022年第1期

赞(0)